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 全部章节 351.番外(十五)

全部章节 351.番外(十五)(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灌婴不是贪婪而胆小的周勃, 飘的速度和认怂的速度一样惊人,所以在天幕爆出文帝的“真面目”后,老实的灌婴并不感到惊讶, 但却迎来比他还急的不速之客。

    落魄时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小吏的权力有多大的周勃也和灌婴一样, 即便知道文帝不是好相与的,自家在文帝的儿子、孙子那朝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他们也没韩王信和陈豨的勇气,敢于起兵给文帝一个深刻的教训——因为那个遥远的盛世实在是太诱人了。诱人到黔首明知他们会是帝国的燃料, 前进的炮灰, 也会选择相信皇帝,跟随皇帝,然后踏平反叛者的所有挣扎。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张苍的使者向忧心忡忡的周勃劝道:“公于高祖时为封侯者之十七, 可敢与那异姓王相提并论?”

    周勃不喜这种比较,但还是在每况愈下的现实打击下虚心求道:“依公所言, 吾当何以保全吾家。”

    使者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递上一串竹简:“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公还是学张公萧公, 让子弟做个富家翁吧!”

    周勃打开使者的竹简, 只见前排赫然写着《道德经》这三个大字。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灌婴握着烂麻绳的竹简, 冲着怨气直达顶端的灌夫说道:“今我太尉,昔我布商。已得天恩, 有何不足。”

    “主君于今上有从龙之恩,又得高祖剖符为信,何以忠于薄情小儿尔。”灌夫依旧愤愤不平,差点喊出“主君效伊尹也是没问题的”。

    而且不止灌夫这个家臣有此邪念,一旁的灌阿(灌婴的长子)也是为此愤愤不平, 直言皇帝狼心狗肺,不配为君。

    “住口。”灌婴被一者气得胸口一闷,脑门的红色一路冲到锁骨间,差点把他活活噎死:“你们……你们……”

    可怜灌婴生于战国,起于乱世,最后竟被自己的长子与胜似义子的家臣气得差点倒下:“冤孽啊!冤孽!”

    他把胸甲捶得发出悲鸣之声,嘶哑出对灌氏的担忧:“幽幽苍天,薄幸于我。”

    灌婴挥开搀他的手,指着儿子又骂又劝,行如中魔:“尔之贪欲,乃倾家灭族之祸。”

    然后指向率先发难的灌夫,令其不敢直视自己:“贤而知义,过刚则易折。”

    “你的性格既会让你飞黄腾达,也会令你三族皆灭。”

    “你……好自为之。”

    【终景帝、孝高武帝与孝仁三朝,削藩的影响都是利大于弊,为汉朝提供了向外扩张的政治基础。】

    【顺带一提,大汉在这儿削藩集权时,隔壁的匈奴也正面临着枝强干弱的王位之争,从而给了“大汉胡佛”,“大汉贝利亚“往匈奴、西域搞□□的机会。】

    (弹幕)【嘲笑老美,质疑老美,最后发现老美竟是我自己。】

    (弹幕)【好家伙,今天才知老美的那套居然是我祖宗玩剩下的。】

    (弹幕)【绣衣卫=皇帝的私人保镖=大汉FBI。】

    (弹幕)【同理,典客府=外交中心=大汉CIA。】

    (弹幕)【继续推断,边境的都护府=自治区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以及培养外族领袖的典客分支。】

    (弹幕)【妈呀!不能再想了,再想真的细思极恐欸!】

    (弹幕)【所以孝高武帝以文化交流之名创办的万国学宫实际就是……】

    (弹幕)【F Leadership Project(外国学生领袖计划)的大本营与发起者。】

    【也正是在孝高武帝时,质子制被玩出了花样,从肉票进化为傀……啊不!是合作伙伴。】天幕在那儿干咳几声,明显得让脚边全是碎布匹的刘濞发出冷笑:“真不愧是狡诈之辈,和他大父一样擅使诡计。”

    他往周围求了一圈,所答之人无一不是胆小如鼠之辈。

    比较文雅的如长沙王吴著劝刘濞不要逆天而行,以免惹下塌天大祸。而与吴国接壤的东瓯闽越就更直接了,理直气壮地表示:“尔皆小国,不与大国相争。公若有如入主之意,何不横强以制天子?北有匈奴,南有赵越,皆是兵马强壮之辈,岂不比墙草小国更有价值?”

    说罢还绞尽脑汁地抠出一个历史典型:“公若不信,大可读读张子苏相的故事。”

    这话本是打太极的借口,可是落到刘濞耳里,就是南蛮嘲笑他是草莽出身,妄想着些得不到的东西。

    “竖子。”

    “竖子!”

    越想越气的刘濞把桌上的东西一一扫下。

    “竖子岂能与猛虎相结盟尔!”刘濞拍着空空荡荡的桌子,向上骂道:“皆鼠辈尔!不足与我刘濞为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敢在叔叔手下到处乱跳的青年刘濞。

    因为担心刘邦真会斩草除根,所以刘喜早在天幕断言他的儿子会坐上叛乱时就压着刘濞入京起罪。

    青年时的刘濞还未立下平叛之功,全靠他是刘邦的侄子而得封彻侯。

    刘邦一家在未发迹时最太公宠爱信赖得便是次子刘喜,因为他是老实本分的种地好手,并且于史书留下“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的评价。

    太公常以次子教训当年还是无事之氓的刘邦,可兄弟一人的感情并不算差,甚至称得上十分要好。

    刘太公有两妻四子并一女,其中与刘邦一母同胞的刘仲刘姬都已去世,唯有刘喜在发迹前撑起一家,对两个弟弟即便不如长兄慈爱,但也在刘邦带着狐朋狗友回家吃饭时未露不喜,并且还资助幼弟出门游学,最终拜在浮子名下。

    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刘喜了丢代国后并未受到严厉惩罚,而是从代王贬为合阳侯,留在京中安度晚年。

    刘邦在怒意平息后也是担心兄长为此郁郁而终,所以打着刘太公的旗号把刘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