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 全部章节 361.番外(二十五)

全部章节 361.番外(二十五)(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弹幕)【王朝建立时颁旨促进生育分田是可以理解的, 怎么到孝高武时还要促进黔首生育?】

    (弹幕)【地太多了呗!尤其是对版图较大,历史较强的国家而言,实地占领比什么都强。就像三哥……有一说一,三哥在抓重点上从没输过!直接拉人去填满锡金, 把本土人硬生生地挤成少数民族。】

    (弹幕)【参考南海事端。如果不在边境保持一定人口, 稀释融入的外族比例,吞下的国土迟早会脱离控制。】

    (弹幕)[所以近年号召年轻人去阿拉斯加, 鼓励视频博主多拍阿拉斯加的生活也是出于守卫边境的考量?】

    (弹幕)【不然呢!总不能让七老八十的去边境吧!谁又生来就想一直窝在穷乡僻壤里。如果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谁不想在大城市里舒舒服服地吹空调。总不能一谈责任就让边境的上,一谈待遇就支支吾吾吧!】

    (弹幕)【唉!大家都互相理解吧!底层已经如此之难的, 可别再互相攻讦, 反倒让该出钱的美美隐身了。】

    (弹幕)【所以说后世怀疑瑞瑞子是穿越者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看大明的军户……哎!要真是有补贴的肥差,多的是人愿意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不然也没秦灭六国什么事。】

    “……守卫边境还有钱拿?”刘邦夫妇不算穷苦出身, 但也过了十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对穷苦人还是有点共情力。

    可即便是这样的开国夫妇,在国库空的能跑马的情况下,也不得不让安生的黔首承担劳役。

    而且还是建城建宫的庞大劳役。

    刘邦还算有良心的。即使叔孙通费劲口舌,戚夫人流尽眼泪, 他也只是把充面子的宣室和长安建好,多余的一概不搞。

    吕雉就更现实了, 在位七年总共只建用于分担东市压力的西市, 然后就是挤钱养马, 试图打破冒顿和赵佗的脑子。

    有这二位打样,文景父子也不敢花钱。

    刘邦:“我老刘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一分钱不敢乱花。”

    轮到四代的刘瑞登基,顶着富不过三代的超大诅咒,而且把改革扩张削藩等容易玩脱的高难副本全都挑战了遍,结果人家不仅没有因此亡国,反而达成人口暴增的反向政绩。

    就……

    就很离谱啊!

    黔首们不是不愿思考,而是他们没有精力或足够的知识去思考。

    说句难听的话,当你以千万为单位时,总会有一点儿通的天才,或是愿意苦苦思索的卷王。

    而现在,天幕告诉服役的黔首,后世去边境当兵不是强制性的,而是有钱拿的利好之事。

    这就像是一把锤子,把黔首们的三观砸成割人的玻璃,怄得他们连连摇头:“不可能,绝不可能……”

    然而天幕不给他们自欺欺人的机会,直接放出后世研究。

    【这是甘肃出土的汉墓竹简,记录了边境军人的待遇。】

    【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汉代军人的年收入为120石到140石,折合成孝高武帝时的五铢钱是七千八百钱。】

    “多、多少?”

    “七千八百钱?七千八百钱!!”

    不怪黔首吸口凉气,而是以汉初的工资水平,一个勤快的壮年男子一年就赚六千余钱……这还是在主家心善,愿意给点米糠烂菜的情况下才有超高收入。反观孝高武帝时的边境军人,不仅吃着朝廷的米粮,居然还有金钱补贴……

    这哪里是服役啊!完全是去边境享福。

    而比普通军人的年收入更令人惊讶的是天幕对此的不屑评价:【这个收入在孝高武时已经算是比较低的。如果不是外族出身、有罪、或是想给孩子换个竞争赛道,基本没人会去边境狂吃沙子。】

    被扎心的黔首努力找补道:“边、边境苦寒,呆不住也可以理解……”

    【毕竟一个在家搞小作坊的老妪每月都有六千,更别提熟练的女工、高级绣娘996起来也能赚个一月一金。】
    天幕放出孝高武时的黔首收入,把心脏脆弱的某些人给气得不清……

    “大父……”

    “阿父……”

    民间自是兵荒马乱,或是给晕倒得老人掐人中,或是找草药把对方熏醒。总之在好一顿的忙活后,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