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正文 猪油酸菜面(三更合一178w-18...)

正文 猪油酸菜面(三更合一178w-18...)(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朱襄的提议, 当然不止是“敕封神灵”这一句话,他给出了一个秦王难以拒绝的原因——从敕封神灵来奠定秦国统一的合法性,达成思想的统一。

   
    这件事在后世的历史中经过了多次验证, 第一个做的人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为了达成真正的大一统,不仅“书同文车同轨”, 还多次巡游天下,祭祀各国神灵。

   
    他巡游天下,并不仅仅是监督六国旧贵族, 也不仅仅是求仙问道。

   
    这时候讲究“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秦始皇东巡泰山, 南巡云梦泽,将从中原到楚地各国主要神灵都祭祀了一遍,并且规定了祭祀的标准, 就是由认可其他国家祭祀的神灵, 来展现出“秦是统一六国,而非灭掉六国”这个思想。

   
    为何说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古文明都已经消失,唯独华国朝代更替,文明却一直绵延至今?这就可以从秦始皇现在做的事说起。

   
    某岛国侵略后叫嚣“崖山之后无中华”,又有许多人看了许多岛国人的“史料研究”跟着起什么皇汉的哄。只要稍稍看过几本史书就能发现,无论是魏晋南北朝那所谓的五胡乱华, 还是元朝、清朝,从秦始皇时就奠定的统一文字一直是他们的官方文字之一。哪怕他们规定了其他官方文字, 官吏和民间所运用的文字依旧没有改变。

   
    “文字”是文明的载体之一, 第二个载体就是“祖先”和“神灵”。

   
    虽然后世朝代立了不同的国教, 但秦始皇巡游天下的时候奠定, 汉朝发扬光大整合规范的祭天祭祖流程,每朝每代都会延续。

   
    文字不灭, 祭祀不灭,文明就不灭。

   
    这不仅是后世,在春秋战国,甚至更早商周时代就已经是如此。

   
    朱襄给老秦王递上了一本厚厚的文书,文书中描述了现在七国各自祭拜的神灵。

   
    中原祭拜的神灵大致相同,基本延续周朝。楚国祭祀的神灵最多最杂,多以山川自然崇拜为主。

   
    秦国现在的硬实力已经达到了可以统一天下的基础,剩下的就是时间。

   
    兵锋能抢夺土地和人口,但让六国人成为秦国人,就要用思想。“祭祀”就是最重要的工具。

   
    秦王明面上是以杜绝人祭为名“敕封神灵”,其实是认可非秦国区域原本就祭祀的神灵,让当地人可以延续自己的传统祭祀信仰。

   
    这么时代的人最怕的不是肉|体被消灭,而是祭祀被灭。

   
    对于当地的士人而言,秦王给了他们原本祭祀的土著神灵较高的祭祀规格,将其纳入秦国官方祭祀中,他们就会有一种“只是换了一个国君”的感觉。

   
    朝代腐朽了就该更替,天下贤才投奔明君,天下百姓也盼着一个新的统一王朝。大部分人不会反感改朝换代,只在乎皇帝做得好不好。

   
    这深的话,朱襄自然不会说。他只对秦王说,让秦王将非秦国的神灵纳入官方祭祀体系,由秦国朝廷为混乱的神系建立秩序,有利于秦国统一天下。

   
    而且如果秦国做到了这件事,秦国不仅没有招来灾祸,还更加强大,比什么异象都更能证明秦王是上天选定的统一天下的君主。

   
    朱襄的上书写得很有条理,论据十分充分,就像是他的论文一样。

   
    秦王被朱襄说服的同时,也看出了朱襄对神灵毫无敬畏之心。

   
    只有对神灵毫无敬畏之心的人,才会说“敕封神灵后秦国安然无恙说明秦国受上天眷顾”这种话。

   
    若是其他国君,可能会猜测朱襄是不是真的从神灵那里得知了什么。但已经对朱襄较为了解的老秦王,眼前却浮现了朱襄嚷嚷“祂无知无觉能奈我何”的令人手痒的嘴脸。

   
    朱襄啊朱襄,无论他做出再谦恭卑微的姿态,但骨子里仍旧是那么狂妄,恐怕没有人能让他真正屈服。

   
    朱襄的礼仪很周正,该鞠躬的时候鞠躬,该下跪的时候下跪,该磕头的时候磕头。但秦王看着跪伏在地上的朱襄,却总有一种“这人并没有下跪”的错觉。

   
    “连神灵都不能让他屈服,那么地上的国君大概更加不能了。”老秦王看完朱襄的上书之后如此想,心里对朱襄的芥蒂居然减轻了许多。

   
    老秦王嘴里嘀咕“朱襄太过狂妄”,连夜把众位卿大夫召进宫陪他加班。

   
    这些卿大夫将要统计出各国主要祭祀神灵,然后为老秦王吵出一个能让老秦王和世人都满意的祭祀体系。

   
    老秦王十分嚣张地表示,不仅是秦国所占领土地,就是没打下来的六国神灵,秦国也一同祭祀了。

   
    他一张一直嘴角下垂的严肃老脸,此刻笑得皱纹像花儿一样绽放。

   
    “君上,这是朱襄的主意?”荀子问道。

   
    众卿大夫露出“果然是他”的表情。

   
    已经知晓一切的太子柱搁那装托:“长平君为何会出此建议?”

   
    老秦王做出怜悯慈悲的表情,叹了一口气,道:“朱襄去云梦泽种稻时,见楚国人要用一个村庄的人血祭神灵。唉,若朝廷不管理民间祭祀,不知道有多少庶民遭遇不幸。”

   
    老秦王十分心疼地抹掉了眼角爱惜庶民的泪水,差点没把

   
    知道了知道了,朱襄是真的可能怜悯庶民,但君上你别装了行吗?

   
    荀子笑道:“君既然要成为天下之主,自然要祭祀天下神灵。从现在开始,也不算太早。”

   
    老秦王不装了,捋须道:“当是如此。”

   
    荀子拱手:“君上可否将此事交给我主持?”

   
    荀子第一次在老秦王面前主动揽事,其他卿大夫都略有些惊讶地打量这位儒家领头人。

   
    不过确实没有比荀子更适合做这件事。因为儒家弟子是最了解官方祭祀的人。

   
    “好。”老秦王立刻拜荀子为上卿,并授予礼官之职。

   
    如果说咸阳学宫的祭酒还只是一个“编外客卿”,荀子此时终于被纳入了秦国正式的朝堂官吏体系,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秦国公务员”。

   
    荀子虽然四处游学,也不介意接过对方给予的官职。但他总是游离于各国朝堂之外,虽有官职在身,但随时可以抽身走人。

   
    众人本以为荀子来到秦国,和当初在齐国一样,只是在学宫里教教弟子,传播一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