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寒门宰相 > [寒门宰相] 一千三百零七章 筑城永乐

[寒门宰相] 一千三百零七章 筑城永乐(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第1322章 筑城永乐

    章亘得了修起居注的任命即行离宫。

    章亘骑着马来未到府门前,早有亲随远远地迎在府门外。

    一见了章亘,亲随即飞奔入府相告。

    “二郎君回府了!”

    “二郎君回府了!”

    看着章府暮色浸染的朱门,章亘有等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他走进府门没去别处,先至当初读书时书房坐下。

    看着熟悉一景一物都是按着自己离去时摆放,那堂上‘耕读传家’的四字仍旧那么熟悉,而门楼前那株罗汉松已是窜的极高,针叶在晚风中簌簌作响。

    堂外门扉洞开,十七娘和章丞已是疾步赶来。

    章亘回过神来,看见十七娘便拜下。

    “娘,孩儿不孝!”

    说完章亘痛哭流泪。

    十七娘扶起章亘仔细打量后道:“亘哥儿瘦了。”

    随后十七娘隐过泪光,然后正色道。

    “忠孝节义,为家国大本。”

    “你能为国尽忠,替朝廷镇守边疆五载,便是大孝,方是我章家的好男儿。”

    十七娘说完章丞心道,娘还是以往这般,这多年没见,却也从没忘先说道一番。

    但五年不见,原先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兄长,如今已是目光坚毅的男儿。

    章丞见章亘后唤了一声'兄长'。

    章亘点点头。

    十七娘屏退左右问道:“今日面圣,陛下说了什么?”

    旋即十七娘示意章丞道:“丞哥儿,你留下听着。”

    章亘肃然这才道:“娘,陛下说赐我起居舍人的官职。”

    接着章亘将殿上大略与十七娘说了一遍。

    十七娘听了道:“起居舍人出入宫掖,执笔入记上语。今日在廷上的王震,便是昔宰相王文正(王旦)的后人。”

    章亘道:“娘,那王震不学无术,进士都考不取的人。当初为了赐他进士出身,官家令学士院特试之,最后还是考不取,最后还不是走了过场。”

    “到了金殿上,身为起居舍人,陛下让他删言论,他便删。一点风骨都没有。”

    十七娘道:“亘哥儿,聪明子常家贫门寒,百拙之夫却财终不匮。”

    “天下条条框框,都是为了寒门而设。而世家子弟又哪有什么规矩可言。”

    “你入仕不过五年,即得一身绯袍!如何说得这般话?”

    以往这时候章亘便不说话了,但如今却道:“当年王荆公与爹爹,都欲在变法中推行方田均税法,为何最后皆不了了之。”

    “孩儿方明白一二。”

    一旁章丞道:“二哥,史笔如刀却需人握!”

    章亘心道,以往母亲和自己面前只知唯唯诺诺的弟弟,也有这般见识了。

    这么多年,丞哥儿也长进了。

    章亘心底欣慰却斥道:“我既做了起居舍人,自有分寸。”

    章亘向十七娘道:“娘。是否要先去看直哥儿?”

    十七娘则道:“什么先看直哥儿,先去黄家拜会!”

    章亘一愣方记得自己还有一桩婚事在身。

    十七娘道:“这些年你不听娘的话,耽误了人家女子青春五年,明日便给我上门赔罪!”

    章亘当即惶恐称是。

    章丞心底暗笑,兄长在外再如何威风,心底还是怕娘的。

    ……

    北疆的风裹挟着砂砾拍打城堞。内侍省押班李舜举的皂靴刚踏上延州经略使府的青砖地,便抖落一襟黄沙。

    内侍省押班李舜举抵至鄜延路经略使府所在的延州面见经略使徐禧。

    “从泾原路出,攻鸣沙城之策,枢密院已然驳了!”

    徐禧闻言面上一凛,从泾原路出是他之前上奏天子的计划,也是章越原先定下的伐夏大战略。

    他猜到此案可能是被蔡确或者是官家所否,而不是出自枢密院。

    “陛下的意思,还是从横山推进,今年黄河闹了大水,与辽国打了两年,国库空虚,从横山出人力物资都牵涉甚轻。朝廷还是在此长久用力。”

    李舜举说着抽出密匣中的黄绫御札:“沈枢密主张先取银州,但官家要听听经略使的真章。“

    徐禧道:“这两年我们在河东与契丹交兵,但党项也未闲着频频点集两三万兵马来入境抄掠。我军不得不弃银州,宥州,迁民入界,此时再取可乎?”

    之前为了应对辽军对河东侵攻,宋军不得不放弃银州,宥州,进行战略收缩。

    现在重回银州,宥州有把握吗?

    李舜举道:“西贼上个月还点集了五万兵马入寇淮南镇。现在朝廷与党项都在泾原路交错防备。”

    “如此横山倒可乘虚而入。”

    徐禧默不作声。

    李舜举道:“官家的意思,横山广袤千里,又有沃壤可耕,人物强劲善战,又有盐铁之利。”

    “可从银州兴功,再迁宥州乌延城,再次夏州,三郡依次进取,囊括横山之地,最后再进取盐州,以据两池之利,如此横山之强兵,战马,山泽之利尽归中国。”

    “这也是沈枢院的高见。”

    李舜举见徐禧依旧不答,于是道:“从横山攻略党项,素来是徐经略的主张,为何这次却不语。”

    徐禧道:“本朝出横山多败少胜,改出泾原多胜少败,故心有余悸。”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