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 全部章节 221.第 221 章 番外一

全部章节 221.第 221 章 番外一(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断隔多年之后的第一次高考, 很多考生答题甚至语不成句,更别提有完整的知识体系。

    大家心里都没有底,谁也不知道录取标准是什么, 录取人数有多少,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结果……直到第一封录取通知书寄到双山公社邮局。

    公社以书面形式明令要求邮局的所有职工在这期间严格对待每一个信件,所有经手的信件都得有至少两个人签字,通知书必须由邮局的所有职工签字。

    录取通知书还得送到公社,由公社亲自审核, 确定无误,登记之后, 再由邮递员亲自送到本人手中。

    公社还会回访,如果录取考生本人没有接收到通知书, 将会由公社追责。

    因此, 录取通知书陆续送到公社,公社办公室总能优先惊喜一番,赵柯也会第一时间得知赵村儿大队的录取情况。

    是巧合也是必然的, 双山公社的第一封录取通知书就是赵村儿大队的, 主人是知青刘兴学,同事们纷纷向赵柯道喜。

    赵柯当然很高兴,并且随着公社收到的通知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兴,不过也有一点隐晦的遗憾。

    录取通知书集中在一月底和二月中上旬寄到, 年初十之后, 邮局已经好些天没收到新的录取通知书, 大家都几乎默认,其他人都落榜了。

    赵柯却每天上班坚持先去一趟邮局,再到公社办公室。

    今天依旧没有新的通知书。

    邮局工作人员委婉道:“赵书记, 好些学校都要开学了,可能不会有了。”

    赵柯弯了弯嘴角,“没事儿,我就顺路,来溜达溜达。”

    工作人员喜道:“不少了,省里都表扬咱公社呢。”

    是啊,省里都表扬呢。

    到这一刻,双山公社确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有三十五人,本地的考生快要占上岸考生的一半,对双山公社一个极北边陲公社来说,录取比例其实相当优异,而且不少人考取的学校都是比较知名的高校,尤其赵柯以公社干部的身份考入首都大学,省里市里的报纸还专门报道过,县里也特地发过喜报。

    而赵村儿大队在双山公社的出色答卷里,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赵村儿大队现有十一个知青,除了没有参加高考的顾校长和吴老师,其余九人全部上岸。

    傅杭进入首都另一所顶尖大学的物理系,庄兰考入首都师范,其他人也都考入理想的学校理想的专业。

    这并不很意外,他们经过三年的打磨,不止心性更稳更正,自身的学识能力也在大多数同期考生之上,补习班后期就成了其他考生们请教的中心。

    且除他们之外,赵村儿大队参加高考的二十四个青年社员,考上了四个!

    他们分别是余大舅家的小儿子余岗、赵五奶家的大孙子赵林、赵四爷家的赵成、罗风。

    几家人都高兴疯了,村子里家有考生没考上的,虽然失落,也都与有荣焉。

    过年的时候,公社举办篝火晚会为知青们送别,赵村儿大队也为四个人专门多杀了一头猪庆祝,还邀请了所有亲朋来吃席。

    整个赵村儿大队风光无限,各个都满面红光。

    赵柯在公社也替他们高兴,那她遗憾什么呢?

    余家两个舅舅五个儿子,两家两个年纪最小的儿子,自从赵柯在赵村儿大队出头,就都一边假期跟着家里做木工活,一边按部就班地读书,算得上是应届毕业生。

    赵林和赵成、罗风本身读过小学,都有基础。

    公社以及下面大队,考上的本地年轻社员们,也基本都是学校毕业生。

    赵柯遗憾的是,赵村儿大队正儿八经办扫盲班三年,没有真真正正从零开始的妇女考上去,哪怕一个,哪怕是中专。

    可能三年,还是太短了,应该更有耐心一些。

    赵柯临走前,又对邮局的工作人员叮嘱道:“要是还有新的通知书,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公社通知我。”

    工作人员答应:“赵书记您放心,一定。”

    赵柯回公社大院儿。

    办公室——

    吴主任人逢喜事精神爽,端着茶缸晃悠到赵柯面前,“赵书记,你什么时候走?”

    赵柯道:“下半年的工作安排好,我回家待两天,再出发。”

    “辛苦你了,这么折腾。”

    赵柯抱歉道,“您才是最辛苦的,要承担更多的工作。”

    吴主任不以为意地笑道:“你安排得很细致了,公社这边照着做就行,我快要退休的年纪,脑袋不如你们年轻人活泛,守家还是可以的,放心吧。”

    “您太谦虚了,公社这艘大船有您这样稳如泰山的老同志,舵才稳。”

    “都是为了公社,你好好上大学,咱们公社未来有你这样高知的领导,一定有不一样的前景,咱们就别互夸了。”

    “行,听您的。”

    赵柯一笑,叮嘱道:“等我到首都定下来,咱们定期电话联系,有事也随时找我,不要怕折腾。”

    吴主任点头。

    邮局——

    “局长!又有通知书了!”整理邮件的工作人员打开包裹就看到录取通知书封皮上学校的名字,举起来激动道:“你看!还是两封呢!”

    公社邮局是个平房,一个柜台隔开工作人员和来邮寄、收件儿的社员,局长办公室在柜台里面,工作人员的声音刚落下,门紧接着就打开,一个中年男同志快步走出来。

    “我看看!”

    局长接过来,两封同时拿在手上,激动道,“是,是!快,核对签字,送到公社去。”

    “好嘞!”

    工作人员们加快速度,麻溜儿弄完,邮递员抱着两封录取通知书,出了邮局大门,跨上自行车,疾驰向公社大院儿。

    “赵书记!赵书记!又有通知书了!”

    好几个办公室的门全都打开,探出头来。

    赵柯跟吴主任一起匆匆走出来。

    邮递员递出通知书,“是赵村儿大队的通知书!”

    吴主任站在她旁边儿,笑着恭喜她,“没想到这么晚还能收到通知书。”

    赵柯笑容灿烂道:“咱们省考得晚,可能报考的学校在南方,邮寄过来慢了一些。”

    真真正正地喜形于色。

    吴主任看着那封皮,悠悠地感叹:“真好啊~”

    是啊,真好。

    赵柯抚摸着收件人的姓名,巨大的满足感包裹着感动,眼眶有些发热。

    其他人过来,得知是谁,惊喜之余,全都喜气洋洋地祝贺她。

    赵柯也向他们道喜,“这是我们扫盲工作有效、有意义的极有力的证明,是咱们整个双山公社共同的喜事。”

    恢复高考第一年,恢复招收学生的理工类高校超过其他类高校的总和,但意义不止在制度的重建、人才的选拔,还焕发起教育和文化的生机。

    一开始赵村儿大队报考的学生远超于其他大队,有引起整个公社注意,甭管能不能考上,起码证明赵村儿大队的文盲减少了。

    初试之后,补习班中赵村儿大队考生留存率百分之百,再一次印证赵村儿大队扫盲工作的出色。

    但之前这所有,都不如这两封录取通知书更有力。

    老百姓都是务实的,吃饱穿暖生活好,精神需求那是得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去考虑的,而这两封通知书,真真切切地告诉农民们,读书是有回报的。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