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40-15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提供的《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140-150

    141  ? 严禁

    ◎那位韩大人也都睁着一双眼睛在盯着!◎

    hi~您好。见到我就说明小天使需要再多买几章了哟。韩家人居住在衙门后方的宅院里, 得穿过起阻拦隔绝作用的花厅,韩彻才来到了衙门众人平日里办公的场所。

    “见过大人。”

    “大人安好。”

    “大人……”

    一路所碰见的官吏都不忘朝韩彻躬身行礼,只是这礼一行完, 他们便神色匆匆的离去。

    原身之前赶了三个多月的路到任,见着破败不堪的县衙,零星几个的衙门官吏,当下便大受打击。

    后来原身更是一病不起,县衙里的事物也就根本没去管过。

    先前那位老县令在原身刚到任便致仕返乡, 故县衙的事这些时日都是杨县丞和郭县尉共同管理。

    通常情况下, 朝廷会在一县设县丞一名, 县尉一名,主簿一名,协助县令共同治理。若县为上等, 县丞和县尉还可视情况增多一人。

    其中县丞为一县之副职,职责为辅佐县令, 管理文书档案,增税等事宜。县尉管一县治安和刑罚等事宜,主簿管户籍,仓库等事宜。但安南为下等县, 又是出名的毒瘴,不开化的南方边境之地,故一直以来县丞和主簿都为同一人兼任。

    韩彻在衙门闲转的这几日,也碰见几次杨县丞和郭县尉。二人明面上对韩彻倒也恭敬,但有关于衙门事务一事,却一个字也未曾提起。

    这状态显然是不对的, 但韩彻却什么都没说, 也没有主动去提要接管府衙事务。只是等身体彻底好转, 他寻来一衙役,让其备好牛车。

    结果就这点吩咐,衙役都跑去告知了杨县丞。

    没多久,那位杨县丞便跑来笑着询问:“大人,可是有何需求?”

    韩彻也没生气,只说他所住屋舍腐败残破,需要寻工匠修缮一番。若杨县丞有熟悉的工匠,也可推荐一二。还有他那屋子里的物件也不齐整,需要出门采买些许。

    杨县丞笑着便表示寻工匠修缮房屋一事,他明日一早便可替韩彻寻来,随后杨县丞又吩咐衙役赶紧去把牛车备好。

    这一次,衙役置备牛车的速度很有效率。

    驾着牛车行走在街道上,韩老三便愤慨道:“大人说要备车,他去寻了杨县丞来是何意?”

    “阿三,不必生气。”韩彻宽慰他。

    “大人,您未免太和善了!”韩老三仍气愤不已。在他看来,自家大人才是县令大老爷,整个安南县最大的官,杨县丞的威望未免过高了些。

    “无事,我身体才刚好转,杨县丞替我分担些,我也能轻省许多。”韩彻笑道。

    听闻韩彻这么说,韩老三立即便抛开刚才之事。之前原身那一病,命差点都要没了,眼下确实是身体康健才最要紧。

    事实上,韩彻身体已经大好。这一日,他带着韩老三,不仅将整个县城仔仔细细转了一圈,还出了城门,在县城附近的一个村子里也转了转,还与几户农家购置了一些吃食。

    一直到城门关闭前,二人才驾着牛车载着购买物品回到县衙。

    “二郎,怎这么晚才回来?”柳氏见到韩彻满头大汗的归来,忙吩咐三娘去打水拿帕,还特意叮嘱:“要热水,热水!”

    韩彻接过帕子,笑道:“三娘,四娘,我买了好些吃食,你们快去瞧瞧,可有喜欢的。”

    大概是继承了原主的记忆,原主的一些情感,韩彻好似也一并继承了。这些时日,又有众人的关切爱护,韩彻对他们的情感也在逐渐亲近。

    四娘年纪最小,孩童心性最重,一听韩彻这么说,便欢喜的跑去瞧了。

    “二兄,这些是何吃食?”

    韩彻望着四娘捧着的干果解释:“这是桂圆干。”

    “怎买这般昂贵的吃食了?还买这许多!”柳氏闻言,不免有些心疼银钱。韩家早些年也是兴盛过的,柳氏初嫁时,在京中便吃过两回桂圆干,那价钱着实昂贵。

    “阿娘,没事。这桂圆干在京中虽贵,在安南却便宜得紧……”韩彻笑着便将今日在乡村购买吃食的事情一一说来。

    三娘四娘凑在一起,一边吃着桂圆干一边听得津津有味。

    柳氏却对韩彻口中便宜的物价,大为震惊:“乡下这般便宜么?早知晓,该吩咐人去乡下采买的……”

    韩彻听着柳氏的话,脸上的笑容慢慢敛起。

    原身一来便病倒,家中事务全依赖柳氏去操持。柳氏身为寡妇,在京中本就鲜少出门,初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安南,一心全扑在病重的原主身上,韩老三也被指派到处寻医问药,像每日所需采买这等小事,便全是让衙门衙役帮忙捎带。

    衙役们捎带回来的物品价钱比之韩彻今日所购昂贵许多,可柳氏之前在京中生活,京中物价昂贵,直到此刻,柳氏方才发觉其中的不对劲。

    也莫说什么县城物价比乡下贵,贵也不可能超出这许多。更何况,韩彻今日在县城逛时,也曾对物价进行一番了解。

    “那些衙役当真可恶!”韩老三今日全程陪同韩彻一道,当下便气着大声嚷嚷。

    柳氏面色变得难看,三娘四娘也停下了吃食。

    韩老三气得还又骂出不少脏话,只韩彻神色平静,还抓了一把桂圆干塞韩老三手中:“在京中时可吃不到桂圆干,你也来吃些。”

    “哎……啊?”韩老三愣住:“大人,你都不气么?”

    “生气若无用,气了也白气。”韩彻笑着道:“阿三,你也不用再生气,我自有主意。”

    “阿三听大人的。”韩老三没再多说,只抓着韩彻塞过来的桂圆干,蹲到一旁,咔嚓一声,捏碎了一颗桂圆干。

    “二郎你有主意便好。”柳氏松了口气。

    三娘四娘也重新奔入到欢快的吃食行动中去。

    众人情绪变化会如此之快,只因大家早就把原身当成了家中顶梁柱,主心骨。万事更习惯了原身去拿主意。

    如今韩彻既然占据了原身的身体,这一家子便也成了他的责任。

    想到这,韩彻便又想起了一件事:“阿娘,我今日还在乡下雇了一对夫妻来家中做事。”

    韩彻归来时也提前跟衙门交代了一声,明日若见着一对乡下夫妻前来报道,让他们直接带到内院来。

    柳氏纳闷:“雇人?”

    “对,以后有事便可吩咐他们去做。”韩彻解释道:“阿娘,你也不必再这般辛苦。”

    “阿娘哪就辛苦了。”柳氏嘴上虽这般说,面上却极为欢喜:“哎呦,二郎今日在外劳累一天,定是饿了吧?阿娘这就去给你准备餔食。”

    说完,柳氏高高兴兴的就去将韩彻带回来的物品整理好,还从里面挑了只鸡,吩咐韩老三拿去厨房杀了,今晚她要给自家二郎炖鸡汤补补。

    ……

    如同白日置备牛车一事,韩彻归来后的一切行为,此刻也正有衙役在向杨县丞汇报。

    【搜索哇叽文学q.yfwaji.com】提供的《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140-150

    杨县丞和郭县尉都是安南本地人,且俩人都是任职近十年之久。比之之前致仕返乡的老县令,任职时间还要长。

    在老县令还在任时,杨县丞便成了县衙真正做主的人。

    但即便如此,杨县丞一日未升至县令,他便一日住不得县衙后院的上房。为着方便处理府衙事物,杨县丞花钱在县衙附近修建了一座气派的宅子住着。

    听闻韩彻今日出去一圈,满大街的闲逛,又跑去乡下购置了许多吃食,还请了一对乡下夫妻来府衙做事。

    “咱们新到任的这位县令大老爷,倒不愧是京中派遣来的。” 杨县丞轻蔑一笑:“也罢,万事咱们总得随大人高兴。”

    赵四郎方才知晓,之前说书先生所讲并无夸大,这藕粉是极适合老人,婴孩,病者的滋补品,完全当得上一句“服食轻身益年”。(1)

    “大人,剩余藕粉全卖与我,价钱我可再加一倍。”赵四郎不死心道。

    “今年我只要耕牛。”韩彻很干脆的摇头。

    虽被拒绝,赵四郎眼睛却一亮。他早知晓韩彻这次是为着要给农户们发放耕牛,才这般坚持交易。但等到明年,岂不是就能以银钱做交易了?

    他心里这般想,也直接这般问了出来。

    “明年应是可以。”韩彻笑着回答。

    虽说在赵四郎这里只交易到三十头耕牛,但因沉水香而来安南的,也不止他这一支商队。然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韩彻先后又用同样的方法,与不少商队们都分别交换到了些耕牛。

    另一边,安南县的商户们听说有商队到来,一个个的翘首以盼,彼此间又互相警惕。结果没想到同行还没出手,韩彻先一步截胡。

    但事实上,耕牛虽被韩彻截胡去了不少,却也并未影响他们的生意。要知道韩彻出手狠归狠,可商户们的日子反而比郭杨二人在时更好过。

    其根本原因,在于韩彻不贪。

    韩彻这里不接受任何孝敬,上行下效,衙门里其他的人也不敢去伸手。更别说之前大抄家那一出,被韩彻的雷厉手段吓坏的可不止是他们商家,更是衙门里的人。

    商户也是不会做亏本买卖的,之前孝敬给郭杨等衙门里的银钱,他们就必定会从买卖上找补回来。

    如今省了这份对官府的孝敬,买卖里的利润空间变大,也可退让的余地自然变多。

    先前大清理时韩彻还清除掉了不少商户,这便使得剩余的这些商户也少了好些同行竞争。于是最后这般算下来,不管是香农,还是商户,入账的银钱竟还比往年多。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8-18 23:51:022023-08-19 23:56: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雪糕不加冰 22瓶;rgmau 3瓶;猫薄荷、kelly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42  ? 收入

    ◎民不知贵而国富也◎

    似通州这种情况, 还不是独一份。

    哪怕是天子脚下的京城,这些年来在食盐上更是从未短缺过供应,也迎来了一波百姓争相购买食盐的火爆场面。

    每日一早,各盐店门口就开始排起了长队。

    这些百姓每每一买, 至少还都是一斗起步。多的时候, 一次还有买上十数斗的。不过像这一类的大批量购买, 基本上是还要给自家亲戚或是村里人带的。

    在时下,进城耗时耗力,还要缴付落地税。

    寻常百姓舍不得这份进城的落地税, 也不可能为着点什么事,就往城里跑。

    韩老三陪着媳妇钱氏给岳家去排队买盐的时候,韩彻也跟着过去看了。人实在是多得有些过分, 只见那长长的队伍还有闹哄哄的人群, 将隔壁两边的店铺给围堵的,店门口都被遮挡住得没法正常做生意了。

    “大人都说了,以后都会是这个盐价了,咱们真没必要来抢着买。”韩老三本来就不是很愿意来,这会瞧见这般人头攒动的情景, 不禁只觉得头皮都发麻了。

    “我都跟爹娘他们说了,可大家非说这盐反正是要吃的, 又放不坏……他们都这么执意要买了,我总不能还说不帮买吧?”钱氏就哼哼道。

    也因着这买盐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韩彻只看了一会, 就带着三娘给他安排的四个护卫先一步离开了。

    在全国各地都呈现一片火爆销售的情况下, 韩彻这边就也收到了盐政改革后的第一份财政收入报表。

    “韩大人善理财, 实乃第一人。单只这第一批盐利, 就远超过去一年之数!”户部一官员在看到报表上的盐售卖数额和最终获利金额总数时, 当场就忍不住感叹道。

    朝廷过去每年在盐业上的财政收入,大概为50-70万贯钱区间。

    然而韩彻所推行的盐政改革后的第一季度的财政收入,就已经有一百一十余万贯钱。

    毛利润这一块,因为盐价下调幅度过大,其实并没有比过去增长太多。之所以能获得这许多的利润,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销售额上。

    韩彻在进行改革之前,是有仔细调查过朝廷历年来在各州郡食盐售卖的情况。于是他就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按照时下一个正常家庭对食盐的需求量来说,以一些州郡的总人口户数,食盐总销售额其实是远远不足的。

    甚至有些偏远一点的州郡,比如说通州,动辄还出现过盐荒,当地百姓一度因此还闹出过民愤民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