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南明:重生朱由崧 > 正文 第137章 明朝选官和内阁制度

正文 第137章 明朝选官和内阁制度(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第137章 明朝选官和内阁制度

    “诸位先生,难道非常之时,就不能行非常之事吗?”

    朱由崧声音都大了起来。

    要知道明初皇帝是可以不经过吏部,直接任命内阁大臣的,这叫“特简”。

    “陛下,”这时袁继咸出列,“其实由您圣命独断任命内阁,并非我大明江山社稷之福,内阁大臣经会推,最后由您决断,更有利于大明长久之计。”

    袁继咸顿了顿,接着说道:“再说陛下如今诛逆贼叛军,阻满州鞑虏锋芒,威望渐盛,已有中兴之主的兆头,朝中纵使有宵小作祟,在您圣光烛照之下,也必将无所遁形。”

    众臣一齐朝朱由崧拜了拜,“陛下,我等皆是为了大明江山长久之计。”

    朱由崧暗叹一声,点了点头,“好吧,既然诸位先生坚持,那朕召聚群臣,会推内阁大臣吧。”

    其实他们坚持这个会推制度,站在他们立场也说不出什么错。

    明朝的选官制度有两种。

    一种是由皇帝直接对官吏破格选用,这个叫“特简”。

    还有一种就是会推选官制度,

    一般三品以上重要官职,皇帝召集内阁、吏部、九卿、科道会官推举,最后由皇帝决定任命。

    现在他们坚持会推,是怕内阁大臣都直接由皇帝钦点,以后皇权将会无人制约。

    朱由崧自己直接钦点内阁大臣,是考虑到现在朝中都是些歪瓜裂枣,自私自利的伪君子。

    这些人办事效率又低,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由他们搞出来的内阁,说不定都是一帮不办实事的道德君子而已。

    既然现在朱由崧理想的几个大臣都坚持会推,那就会推吧,反正自己这个皇帝有最后的决断权。

    明朝的内阁制度,是因为朱元璋废除了宰相,但是皇帝政务繁多,根本处理不过来的局面之下,为了国家运转,不得不制定的一项政治制度。

    内阁分化了以前的相权,其根本目的是强化中央君主集权,是皇权和相权妥协下的产物。

    其实这个制度就是后世也还在相对的应用,只不过还不够细化。

    明朝内阁制度的建立,是皇帝推行专制集权统治的需要,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历史阶段。

    明朝内阁制度的权力,是经过一步步的的发展史才形成的。

    永乐初,明成祖朱埭任命翰林学士解缙、杨荣、杨士奇等七人参与军国大事。

    以奉天门外的文渊阁为入直名号,并在奉天门内东角处增开数间厢房,作为君臣商议国政时的办公地点,号称内阁,以避外廷之名,这就是明代内阁制度的由来。

    不过永乐时期的阁臣虽有参预机务,但是没有决断权,阁臣成员大多都是正六品、七品的侍读、编修、检讨一类的翰林低品官员,且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永乐时期的阁臣品级就没有超过五品的,他们差不多只是相当于皇帝的一套秘书班子而已。

    真正提高内阁大臣地位的是明仁宗朱高炽,他把内阁大臣的品级直接提升至正三品。

    又另立弘文阁,由杨溥负责,亲自授给阁印,接着又给杨士奇等人加上三孤的荣誉头衔,升尚书官阶,内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