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红楼之贾玉京 > 正文 第64章 特别旅行

正文 第64章 特别旅行(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第64章 特别旅行

    临风亭中,山长和李云相对而坐,书院里一片安静。

    学子们在照常上课,只有书院东侧的竹林中,时不时传来一声竹子倒下的噼啪声。

    李云问道:“松溪公,此次万松书院十一名学子同登皇榜,真乃文华盛事,书院也不庆祝一番吗?”

    唐纶不在意的说道:“万松书院教书育人,不能单以科举成绩论胜败。

    再说上榜之人也不在,又何必耗费时间庆祝呢。”

    李云叹道:“松溪公之气度见识,下官钦佩之至。

    我不日即将启程赴京面圣,以后恐怕不能再聆听松溪公教诲了。”

    唐纶笑道:“李提学此次能得圣上召见,想来必是要委以重任了,老朽先恭喜大人了。”

    李云拱手说道:“我此次能得圣上召见,多赖万松书院教化之功。

    此次进京面圣,我定会将书院教化之功面奏皇上,为书院请功。”

    学子们难得有这种远行的机会,各个都是异常兴奋。

    三月末,贾琼一行辞别送行的书院众人,按照预定计划出发了。

    贾琼他们在村里住了一晚,帮村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众人调转马头向南奔去。

    里正算是村里最有见识的人了,知道他们是万松书院的学子,表现的非常热情。

    这样算下来,平均一年税赋就要达到十税三了。

    真正的普通农民家里,想供养个童生出来都是很难的,能让孩子上两年学,认识几个字就算好的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众人一口气就跑出了百十里路。

    了解到这些情况,贾琼主动提出帮他们给二儿子写一封家书,主人家高兴的连连道谢。

    “我早就饿了。”

    李云笑道:“万松书院第一次参加讲会,有贾琼在,肯定是要一鸣惊人了。

    单单这样也还好,百姓们最怕的还是徭役。

    所以他们要想写信,都要去镇上找书匠,每次都要花上几十文钱。

    李云又问道:“我听闻今年万松书院要参加书院讲会,地点是在湖南。

    运气不好,那就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南边应该有个村子,咱们去那里吃点东西,歇一夜再走吧。”

    这几年收成都还不错,但是村里家家户户却也没有多少积蓄。

    而且书院名气越响,越能吸引有天分的学子前来,才能培养更多良才。”

    公孙月凑到贾琼旁边儿说:“玉京,大伙都已经饿了。”

    听到他们是学子,举止也有礼,中年人戒备心降低了许多。

    《从杨都督征河套》一诗之后,他可是已经许久未有新作流传了。

    三儿子在附近的镇子上当伙计,农忙时才回来帮忙。

    南行二三里,果然见到一处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

    村里有一些人上过蒙学,但是也就是认识几个字的程度,家里更不会备有笔墨纸砚。

    但万一要是摊上运送漕粮这样的差事,运气好了搭上几年的积蓄能够顺利交差。

    贾琼让大家在村外停下,自己和徐凤年先进村,但很快被几个青壮拦下。

    loadAdv(7,3);

    领头的壮年人见他们人人都骑着马,带着兵器,所以很是警惕。

    大家以前只是通过书本了解百姓生活,深入之后却能真切的体会到百姓之苦,写出的文章自然更加言之有物。

    唐纶道:“距离太远了,我这把老骨头可折腾不起。

    “好。”

    这一次不知又会有何等惊艳之作问世,真是令人心向往之啊。”

    莫道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这个村子离杭州不远,在钱塘江流域,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比如打仗时要收战争税,其他地区发生水灾时,会在未受灾的地区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