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新楚 > 正文 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恩令

正文 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恩令(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楚王熊槐七年,五月。

    自秦楚商於之战结束后,天下各国都迎来了难得的短暂的和平。

    当然,和平只是表面上的,暗流却越来越激涌。楚国在一系列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实力,引起了各国深深的忌惮。秦国被削弱之后,楚国成了那个最有可能打破各国间态势平衡的不稳定因素。

    但是,既然楚国没有再动干戈,列国谁也不敢主动挑起与楚国的战争。

    对于楚国来说,没有诸侯敢于挑衅,也算是占据了战略上的主动。熊槐也得以专注于国内现状与未来规划。

    在财货方面,楚纸与印刷书籍在国府的财政收入中仍然占很大的比重。虽说各国早在前两年就已经陆续有自己的纸,可这些纸大部分在楚国贵族家中连厕纸都不如。

    当然普通纸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也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在低端市场上,楚纸的竞争力已经越来越低。

    然而,楚国已经发展出专用来书写与作画的纸。如今书、画已经慢慢成为各国贵族消遣、交流的艺术形式,对高档纸的需求与日俱增。无论在哪里,高端楚纸依然是供不应求。

    楚国,尤其是楚王熊槐,是这两项艺术的开创者与发展者。熊槐发明了一种名叫‘隶书’的书写体,这种书写体大大简化了书写,也更容易辨认,一旦普及开来,对于知识的下沉与普及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作为史上第一位书画双绝的艺术家,熊槐还是写意山水画的开山鼻祖,楚国大臣们莫不以拥有大王的书画为荣。其一旦流入拍卖,定是天价。

    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艺术领域的提升,当艺术发展到一定层次,技术不能满足其发展的时候,艺术又会反过来推动技术的发展。纸与书画便是这样的实例。

    楚国还有一绝,那便是绿茶。绿茶比楚纸可要珍贵地多得多。楚国重商是传统,有头脑的商人也多。自从前两年楚王发明绿茶以来,各地茶园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慢慢地竟又发展成一个产业。绿茶虽然是奢侈品,架不住天下贵族多如牛毛,绿茶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不够一定的分量是没有资格品尝绿茶的。以目前的种植技术,也就占据的广袤江南的楚国能有一定的产量。而巴蜀与中原一向往来极少,空有宝物而不自知。

    楚纸与绿茶这两项特产每年给楚国创造的收入,不知凡己。

    自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重新丈地料民之后,土地上的税赋收入也较之前增加了一倍不止。

    虽说这几年战争从未停止过,但是楚国的财政状况一直尚可,未对民生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

    农业方面,重新分配土地之后,熊槐严令各州,一定要确保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同时要竭力避免出现土地暗中买卖、土地兼并的情况发生。若因迁徙而导致的土地买卖,一定要上报各县,国人的自有田要在官府的监督之下完成买卖,属于政府的那部分田地要及时回收并重新分配。

    今年开始,各州已经全面推广稻麦轮种之法。到明年,楚国的粮食基本可以实现翻番的目标,几年之内不但可以解决国人的温饱问题,各地官仓都存满粮食之后,打仗最重要的粮草问题也能极大地得到缓解。

    军事当面,经过函谷关以及武关三场大战的检验,证明府兵制在保证了战斗力的情况下对国力的依赖下降了很多,这也让熊槐有了扩充兵力的底气。在尉府的引导下,各地正在新一轮的征兵,由原来的十八万余人扩充到二十七万人。

    骑兵规模也准备由五千扩充到一万人。战马与甲冑的损耗是个大问题。骑兵在商於虽然大展神威,但自身损耗也很大,战损超过一半,这让熊槐心疼了好长时间。

    战马来源,楚国目前只有赵国一途,即便能从赵国购得战马,长途跋涉之下,损耗也极严重。况且,骑兵的威力展示出来之后,楚国还能不能有稳定的战马来源犹未可知。这也是为什么熊槐希望尽早灭掉秦国的原因,秦国有着最好的战马以及马场。

    至于甲胄,熊槐单独跟天工院祭酒风无尘聊过,要打造大量的甲胄,以目前的炼制之法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一要深入探查楚国各地的铁矿;二要升级冶铁的技术。在技术方面熊槐略有了解,冶铁的关键是提高熔炉的温度,让铁矿熔化,筛选出杂质。而提高冶炼温度,鼓风设备又是关键。对此,熊槐提出了高炉冶炼法,通过高炉的分层,让铁矿石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增大鼓风量。

    当然,熊槐只是提出了这个想法,具体如何实现他就不管了。以墨家的技术水平,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改进冶铁术,打造出高质量的甲胄与武器来。

    国内的一切有昭阳的国府以及田忌的尉府,熊槐乐得抓大放下小,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行,这样他就可以多些思考的时间。

    大朝会之前,武、荆、豫、扬四州州牧被熊槐召集回郢都,熊槐与他们谈了几次后,在五月中的大朝会上宣布了一项重大措施:颁行推恩令。

    这项措施由令尹昭阳当殿宣读:

    “寡人以眇眇之身,承先祖之德,继万里之疆。封君者,皆先祖有大功于楚,寡人即位至今,所赖封君亦多也。有功必赏,有过必惩。镇平百濮,封君大功,是故寡人欲赏之!

    兹诏曰:

    自今而后,凡封君逝,其封地不独传于嫡嗣,而宜推及众子,使之皆有所封。嫡长承袭其爵,其余诸子,无论嫡庶,皆得按序分封为县君。县君之置,由国府定名,隶于郡县,奉国家之律法。如此则封君之功,恩及枝叶,情联骨肉,不失为一家之亲也。

    凡封君者,当谨遵王化,孝悌忠信,勤勉于政,和睦于民,勿得僭越,勿怀贰心。国府将以其功绩,赏罚分明,能者益之,惰者削之,逆者讨之。

    此令既行,愿封君咸体寡人之意,共襄盛世!”

    熊槐召集州牧的用意是,颁布推恩令之后,由各州严密监视众封君的一切反应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