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60-38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r />     这一条谢卫华和两个弟弟商量后也添进谢氏族规里,听说顾家族规也添上了

    苏景昆人呢,以前的同伴越过越红火,而自己众叛亲离,越过越不好,成为福家村大人教育下一代的典型

    “叶子,再点个桂鱼吗?”,苏景旭的声音,苏叶回神,发现她自己不知不觉把松鼠桂鱼吃光了

    “再来一份吧”,她说

    “叶子想什么这么入神?”,苏叶正对面的族兄笑问道

    “刚想到昆族兄了”,苏叶说

    大家沉默了,心情复杂,他们不认同他的选择,心里不是不可惜,也为他心痛,但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一起成长起来的感情也随时间慢慢消磨

    苏景旭眼神闪了闪,说:“他老大真不错,很能干,成亲后更稳重,苹果园打理得也很好”

    “是是,说实在的我家老大真不如他”

    “前面没人

    顶着,只能硬起头皮立起门户,我几个儿子有我在前头顶着,都没什么主见,不行,我得想办法改他们这毛病”

    “简单,你退下来,他上去”

    “不放心啊”

    “放手让他从小事练起”

    说到教养孩子,大家话就多了,饭吃完了,话题还没完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重生种田日常》360-380

    栖来县是港口县城,过往的船只停泊过夜,所以晚上有夜市,和白天一样热闹

    点点江边渔火也是一景,出了和风楼,谢卫华夫妻俩和其它人分开,赶马车到江边

    从上面看下去,点点渔火连绵一里多长,听说春夏相交之际,过往船只更多,晚上船停连绵两里多长,那时更好看

    一阵冷风吹过,苏叶打了个喷嚏,两人转回

    次日,谢卫华去帮忙,苏景旭派一个岁的小子给苏叶带路,县城不算大,昨天逛半天,今天一天,整个栖来县就逛熟透了

    晚上睡前,她问谢卫华:“县里我逛完了,有我能帮上忙的吗?”

    谢卫华拥着她说:“不用,现在是枯水期,清明后过来就马上开工,我们准备些前期工作”

    “七八月是雨季讯期,到时要停工吧” ,苏叶说

    “现在不知,淳哥画的图,回去才能看到”

    “哦,开工你要来吗?”

    “之前我没打算来,派几个人来就行,现在来一趟,发现事太多又杂,我得来”,码头谢家也有一份,不能啥事不管

    “要不?我也来吧,我来做后勤”

    “还是别,锁事多,麻烦又辛苦,后勤的人手旭哥心里估计定好了”

    “那算了,回去我多做些酱”,辛苦不怕,她怕锁事多

    “好”

    清明祭祖前一天下午,一行人回到村里,谢卫华夫妻俩一下马车,小五喊声“爹娘”,就扑进亲娘怀里,紧紧抱住苏叶的腰,苏叶揉揉他头发:“儿子想娘了”

    小五脸埋苏叶肚子上,哼哼两声:“这么久才回来”

    谢承熹叫爹娘后说:“小五从早上就开始念叨你们什么时候到家了”

    苏叶伸出一只手,在谢承熹头上揉两把“承熹,有哥哥姐姐来信吗?”

    谢承熹乖乖站着给娘亲揉头发,说:“有,奶奶一封,爹娘一封,我也有”

    听到女儿有信来,苏叶牵着小五往里走:“走,娘去给你奶奶请安”

    二房三房的几个孩子也在院里嘻嘻哈哈叫“大伯,大伯娘”,谢卫华和苏叶一一回应

    赵晴和何芬从堂屋迎出来:“大哥,大嫂回来了,快进来”

    夫妻俩进堂屋拜见了谢母,一家人寒喧问候,分发礼物后,谢母和他们说:“祭祖的东西我和老二老三媳妇都准备好了,你们不饿也去歇会吧”

    既然这样,谢卫华夫妻带俩儿子回到大房院子,回房第一件事就是拆开谢云舒的来信

    来信有两封,一封是半路寄的,一封是到京后寄的,写好几张纸,写的都是进京一路见闻,她抱怨说一路光秃秃的,没点绿色,冷风刮起来像刀,这天气他们没露营过,她和少年们有点失望

    一路碰见好多进京赶考的举人,有坐自家马车的,有跟商队走的,竟还有走路进京的举人,一天傍晚,在一个小镇,二叔和大姨父小姨父和两个举人相谈甚欢,两举人坐商队马车,第二天同行

    两封信看得很快,苏叶洗完澡清清爽爽出来,两孩子在炕上看书等她,看她擦头发,谢承熹放下书:“娘,我帮忙你擦头发”

    “好啊”,苏叶坐炕边,把毛巾给谢承熹,小五过来赖进她怀里

    享受大儿子温柔服务,苏叶捏捏小五的脸:“娘不在,有没有听奶奶的话,有没有惹奶奶生气?”

    小五眼神闪烁,一看就有问题,苏叶轻拍他肉肉小屁股,说:“干什么坏事了,说!”

    小五也不害怕,数着手指:“我和三哥、四哥玩闹,撞碎堂屋里两个花瓶,被奶奶罚面壁站一个时辰

    和三哥弄坏二婶绣架,被二婶罚写两张大字,冲撞上菜小姐姐,毁了一盘小炒肉片,盘子也碎了,被奶奶罚站,在学堂打过一次,两次,四次小架,被先生罚”

    苏叶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第363章 小孩志向

    男孩子少有不淘气的,打架更是家常便饭,不是个个都和承熹一样喜欢安静,只要不干坏事,欺负他人,孩子犯错,罚罚就过去了

    谢家教育孩子中,七岁多的孩子心里能铭记着什么事能做,什么事绝对不能做

    小五数完自己干的好事,抬头:“娘,你赶路累了,躺下睡觉吧,我陪你”

    苏叶抱他转身:“好啊,小宝贝,你要是胖点,娘抱着软乎乎的多好,小子的”

    小五被亲娘嫌弃也不生气,嘻嘻道:“胖了不好看,娘,我胖了就不英俊了”

    谢承熹换了毛巾继续给娘亲擦头发,他插话:“不会啊,你看华熙哥现在英俊吧,他以前胖乎乎的”

    苏叶笑笑:“他六岁以前最喜欢来找你们姐姐打架,每次都打不过”

    谢承熹自豪:“姐姐打遍村里同龄无敌手,比她大点也打不过”,现在大人也打不过姐姐了

    小五兴奋握拳:“我要打遍全村无敌手!”

    “你要是欺负弱小,罚关小黑屋写大字一个月”,苏叶幽幽地说

    小五打着哆嗦保证:“我绝对不会欺负弱小”

    谢承熹偷笑

    “承熹,好了,你和弟弟陪娘亲躺一会”

    “好”,谢承熹开心回应,脱外衣和弟弟一人躺母亲一边,十一岁了又怎样,他照样想和娘亲热亲热

    傍晚谢卫远回到家,晚饭后谢卫华和苏叶知道,南丰书院有二十二人过了县试,谢家资助的六人都过了,正准备四月份的府试

    “二十二人考中,县里轰动了,并传到府城,打听书院的人越来越多”,谢卫远说

    赵晴说:“县试容易过,府试不好过,过院试中秀才更难了”

    “也是,天下读书人越来越多了,以后考科举更难了”,谢卫远感慨

    大家赞同,生活好了,有点余钱,都想供出一个读书人当官,光宗耀祖

    苏叶想了想,开口问:“府试有先生领去吗?住宿怎么安排?”

    他们在府城的宅子在西南角,离考试地方较远,住那怕是不方便

    谢卫远回答:“有个先生带部份学生去,也有学生自己去,居说预定客栈了”

    “那就成,考中的人,一人送去三两银子” ,谢卫华说

    “会不会少了?”,谢母问

    “刚刚好,府试院试送程仪大多是这个数目,给多了不好,娘,读书人自尊心强,送多了人家心里认为我们在施舍他,羞辱他”,谢卫远说道

    谢母默了一会:“是我想岔了”

    谢卫远觉得家里的助学方式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不走科举还好,走科举的人中了童生、秀才,人的际遇变了,社会地位变了,心态跟着改变,中了童生,虽没多大实际益处,但算是一脚踏进读书人的门槛

    读书人清高的多,心态好的会真心感激谢家的提携,心态不好,自尊心极强,心胸窄的人不仅没有感激,心里甚至把在果园的那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重生种田日常》360-380

    段求学经历归为耻辱,把谢家的资助扭曲为富人的施舍

    说不定别人不经意间一句:“啊,你是谢家资助出来的啊,将来发达了,可别忘了谢家资助之恩”,折损当事人的自尊,进而怨上谢家,时间长了,摆脱不了谢家的影响,恨上谢家,有机会说不定还会背后捅谢家刀子

    研究过太多犯罪案例的谢卫远认为,这种事情极有可能会发生,所以送程仪按正常来就行了,这些,想来大哥也想到了,才规定送程仪的数目

    当然就目前来讲,助学正面影响巨大,负面的几乎没有,没必要为将来还没发生的事终止

    今年清明祭祖少了谢卫辰谢承瀚谢云舒三人,并没什么不同,村里各姓氏的祖坟都是在村西南,瓷土山到大竹林之间,有多个小山头,谢家买下其中一个做祖坟,现在只有谢父的坟,旁边两个山头便是苏家的

    苏叶不知其它地方风俗如何,这里嫁进来的媳妇一般不上山扫墓,当然去也可以,家主允许即可

    出嫁的闺女可以回娘家扫墓,未出嫁的闺女也能上山,因为闺女姓娘家的姓

    对这些风俗,苏叶没去探究,反正谢家嫁进来的媳妇,嫁出去的闺女都能去上山扫墓

    去年苏叶回娘家随苏世伟弟弟上山拜祭过曾祖父母,今年没去,今年去拜祭公公

    一早,天阴沉沉,雨没下来,除了五岁以下的孩子,一家人都去了,从纸作坊到山里竹林修了路,可以坐马车走大半路程

    两辆马车停下,拿了祭品,走一段路到谢父坟前,谢父的坟和周围都用石头砌的,不用拔草和填土,摆了祭品,倒了酒,烧元宝,房子,四季衣裳,马车,东西不少,纸剪的,都很漂亮,一把纸剑看得和真的一样

    从谢卫华谢卫远开始,一个挨一个拜祭,和谢父说说去年家里发生什么事

    谢卫华和谢卫远说家里发生的大事,谢母唠叨些锁事,苏叶只说些孝顺谢母,照顾家人的话,赵晴和何芬也说些差不多的话

    谢承熹和爷爷说自己学业进步了,特别是书画

    尽管每年来,谢云芙和谢云婧心里还是毛毛的,快速说她们会孝顺长辈,爱护弟弟妹妹,马上退远点

    谢承霖咚咚咚磕三下头:“爷爷,我长大了要和您一样,做个镖师,走南闯北”

    谢卫远挑眉:“承霖去年你和爷爷说要做大将军”

    谢承霖没回他三叔,对墓碑说:“爷爷,我是小孩子,可以改志向”。

    好吧,你是小孩你有理

    谢承巍磕头后:“爷爷,我也改志向了,长大后不做捕头,我要做大理寺卿,审理天下冤案”。

    大人们惊讶了,看向谢卫远,谢卫远摊开手:“不是我引导”

    谢承霖举手:“我知道,四弟最喜欢看大理寺审案的小话本”

    谢承淮上前咚咚咚磕头:“爷爷,我志向不变,努力读兵书,将来做大将军”

    小小年纪,志向却都不小,大人们也没当真,未来如何没人知道,不过小孩子有奋斗有目标是好事

    他们停留一会,收了祭品,正准备下山,谢晓竹带丈夫孩子上来了,他们上隔壁山头拜祭,下山换祭品,这才上来

    等谢晓竹一家拜祭后,大家才一同下山

    山下到一半,微微细雨飘下,风一吹,有点冷了,好在一早天很阴沉,每人都带了披风,大家加快脚步,几个孩子穿上披风跑着下山

    上了马车,雨稍大,几辆马车先后启程离开

    谢母脸上神情没有太难过,双手握着大儿媳的手,心里有遗憾,老头子要是能活下来,看儿孙满堂多好

    苏叶她们没见过公公,心里生不起难过情绪,这场合,她们只有沉默

    另一辆马车里,谢卫华和谢卫远调整了情绪,各抱着儿子看窗外的细雨不语,心里都想着,一定好好珍惜自己的性命!

    次日一早,谢卫远回城上值,谢卫华去村长家开会,苏叶带人做各种酱,装好搬进马车里

    谢卫华在村长家呆了一天,晚上在村长家吃饭了才回来

    谢卫华洗漱回房,拿出笔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