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大汉帝国之大帝刘宏玄武仙墓 > 正文 第751章 江南士人、豪强

正文 第751章 江南士人、豪强(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随着长安通往潼关的河道工程开始,作为南北运河交汇点的长安,其将来的地理位置,将会更加突出。

    朝廷也不可避免的将重心放到了长安,许多官员也不由暗自猜测,天子是否有迁都的意图。

    不过,天子不说,他们也不敢问。

    一时间,北方各州的重心,也全都放在了运河上面。

    当然,朝廷也没有放弃对江南的开发,虽然眼下江南的运河无法开挖,但是修路还是可以的。

    甘柘、金矿、稻米,说什么也是不能放弃的。

    很快,皇家商行便又开始组织人手,前往豫州、徐州,建设工厂,准备修通一条连由洛阳通往南阳、汝南、下邳、吴郡的水泥路。

    那些跟在皇家商行屁股后面的商人大户见状,也纷纷立马行动起来。

    南阳、汝南、下邳这边还好,因为当初叛乱,当地豪族遭到了一番清洗,无论朝廷推行什么政策,都能得到有效的实行。

    因此,三郡官府的官员们,都非常积极的协助皇家商行,勘测道路、征召民夫。

    但是扬州这边,可就没那么平静了,当初的叛乱,并未波及此地,因此当地的士人、豪族的势力,仍旧非常之大。

    超过八成以上的土地,仍旧掌握在他们手里,当地百姓,十户有八户,都是他们的佃户。

    与北方日渐繁荣的工商业不同,江南的这些士人、豪强,仍旧热衷于压榨百姓,从土地上获取财富。

    即便是那些被刘宏委派到当地的世家子弟,也得需要与之交好、妥协,才能推行朝廷的一些政策,但是那些政策到了扬州这里,也变了味道。

    比如朝廷制定的税收政策,原本收取实物是为了让百姓们留下足够多的口粮,不会挨饿,可是如今却成为了那些江南士人、豪强敛财的重要手段。

    随着北方工商业的发达,江南也逐渐成为了生丝和棉花的供应地。

    那些士人、豪强也将名下的土地,转而全都开始种植桑树、棉花,他们名下的佃户,也只好跟着种。

    例如丝绸所需的生丝,从种植桑树、养蚕、出丝整个过程,全都掌握在当地豪强手中,官府根本无法精确的算出一亩桑田的产量。

    因此,每年出多少生丝,那都是他们说了算,他们交多少,就是多少,官府也没有办法。

    他们名下的佃户,除了上缴赋税,还要缴纳佃租,每年产出的生丝,本就所剩不多。/

    生丝又不能吃,佃户们只能拿着生丝卖钱,换粮食吃。

    虽说朝廷严格规定了粮食的价格,当地豪强也不敢违反,但是他们压根儿就不卖粮,而是换成了最原始的方法,以物易物。

    用手中低价的粮食,换取百姓们手中价格高昂的生丝。

    百姓们一年到头产出的生丝也只能勉强保证他们不被饿死,还有许多人只有靠着捞捕鱼虾,才能勉强度日,自然也就无力去开垦荒地。

    而那些士人、豪强则是借着朝廷鼓励开荒的政策,大力开垦荒地,将大片大片的土地收到了自己的名下。

    当地官府,虽然知晓其中猫腻,但却无能为力,因为道路遥远,且颠簸难行,要想从北方调粮,光路上的损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从洛阳出发,要想将粮食运到吴郡,最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一百石,顶多只能剩下十石。

    这种运输效率,不要说满足百姓的需要,就连兴建的官仓,保证驻军供应,都非常艰难。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