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正文 卷五 第460章 图穷匕见

正文 卷五 第460章 图穷匕见(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认真的说,李承乾从来就没想对西域动兵。

    一来正如他对西域诸国说的那般,现阶段西域诸国必须存在,否则他就没有留在西北的借口。

    二来嘛,作为一个后世人,对付西域诸国这等弹丸之国,用兵未必就是唯一的法子。

    经济制裁在后世,可是相当厉害的。

    他也想用这种法子不战而屈人之兵。

    当然,经济战其实并非是后世老美子开的先河。

    在华夏灿烂的文明之中,早就有了先例。

    “殿下这是想间接的控制西域诸国的商业?”李勤俭闻言,问道。

    作为一个商人,他自然能听懂一些。

    李承乾摇了摇头,道:“倒也不是控制西域诸国的商业,想控制,还是太难了,但我们可以左右、引导西域诸国的商业,这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

    “可西域诸国要是和我们共建了贸易口岸,势必会让他们国力大增,毕竟我们都知道,这生意必然是赚钱的。

    否则,他们也不会为了一个贸易口岸付出这么多。”普西偌有些不解,“说到底,他们还是占了便宜的。”

    李勤俭也点了点头。

    作为一個商人,就他专业的商业眼光来看,这个贸易口岸绝对是一个双赢的项目。

    不管对西域诸国还是对大唐,都是好事儿。李承乾想借此打击西域诸国,怕是没那么容易。

    李承乾笑了笑,起身走到了门口,抬起头看着有些昏暗的天空,说道:“你们啊,还是不懂。

    前几日,本王看了一本书,书里面记载了管仲管相曾经灭梁、鲁两国的典故。

    名曰种桑误国。

    这可能是能追溯的最早的经济战争,当年的齐国在管相的策略之下,不费一兵一卒,就将梁、鲁两国轻松覆灭。”

    “种桑误国?”

    两人听到这个都是有些愣神。

    普西偌自然不知道管仲是谁,但管相这两个字,却也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人。

    至于李勤俭,他倒是知道管仲是谁,毕竟是华夏第一相!可他又不是读书人,这种桑误国的典故,他是真没听说过。

    李承乾见状,当即说道:“当年齐桓公想灭了梁鲁二国,可又碍于自身实力不足,不敢贸然出兵。

    这个时候,管相就给齐桓公出了个主意。

    因为当时的梁鲁两国的百姓平常都爱织一种名为绨(ti)的布料,于是,管相就建议齐桓公带头穿绨料服饰,并下令齐国官员上上下下都穿绨料服饰。

    正所谓上行而下效,老百姓见国君和王公贵族都穿绨料的服饰,自然也就慢慢开始效仿起来。

    不过数月功夫,齐国的绨料价格猛涨。

    梁鲁两国的商贾见状,当即就是大喜,又有管相在中间帮他们作保,两国商人纷纷回到各自的国家,大量的收购绨料。

    可你们也知道,决定货物价格的,从来都是市场。

    他们要的量大,价格自然也就开始疯狂的上涨。

    梁鲁两国的百姓很快就发现,织绨比种地还有搞头!就连两国国君都发现了织绨能带来巨大的利益。

    毕竟种地才挣多少啊?

    于是很快两国国君就带领两国的老百姓开始疯狂的织绨,那一段时间,梁鲁两国几乎都在做同一件事儿,种桑、养蚕、织绨!

    那几年也确确实实让他们赚取了丰厚的利益。

    可这也让梁鲁两国荒废了耕地,不过这时候他们都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毕竟手里拿着真金白银,齐国的粮食还便宜,不过十钱一斗,他们还是赚了的。

    然而,就在这时候。

    管相开始收网了,他先是建议齐桓公不再穿绨料服饰,并下令整个齐国上下禁止再穿绨料服饰,将绨料贬低得一文不值。

    理由嘛,多的是。

    一时间,绨料的价格一落千丈,梁鲁两国损失惨重。

    而这还并没有完,紧跟着,管相建议齐桓公下令,严禁将粮食出售给梁鲁两国。

    梁鲁两国那些年几乎荒废了耕地,齐桓公一声令下,两国马上就陷入了粮食紧张的态势之中。

    不过一年的光景,两国虽然从各地筹粮买粮,但两国的粮食还是在往每斗数十钱的价格飙升。

    哪怕两国国君都意识到了问题,立马开始重农抑商,但还是晚了。

    最终,两国不得不向齐国臣服。

    齐桓公也就是如此,不废一兵一卒,便大破梁鲁两国。

    本王姑且将其称之为,种桑误国!”

    (这个典故是真的,但描述得和历史上略有出处,主要是文言文翻译起来,太他娘费劲儿了……)

    听李承乾说完,普西偌和李勤俭都愣住了。

    他娘的,还能这么玩的么?

    李

    勤俭甚至都有些理解为什么历朝历代都会打击商贾了。

    这要是让商贾成了气候,那还不得是一个大祸害啊。

    “这故事怎么和吐蕃要和我们共建贸易口岸的事儿,听起来那么像啊?”普西偌呢喃了一句。

    李承乾一听,笑道:“现在明白了吧,吐蕃,那就是没安好心。

    不过就他们也想算计我大明,呵呵,还嫩了点儿。”

    “还是殿下英明。”普西偌立马说道。

    他可不是在拍李承乾的马屁,而是真就这么想的。

    要知道,若不是李承乾为其解惑,他还真以为吐蕃是给了大明一个天大的机会。

    当然,他不是商贾出身,会沉陷于巨大的利益当中,倒也正常。

    只是吧,这也说明了大明的这些臣子和大唐的那些臣子之间,还是具备着相当大的差距的。

    这要是换做在大唐,都不用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人精出面,随便一个户部郎中估计都能从中看出吐蕃的不安好心。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人的成长总得有一个过程。

    相信经历了这一次后,不管是普西偌还是李勤俭,都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殿下,那臣等先行告退,我们这就去筹谋与西域诸国的贸易口岸,殿下放心,臣等知道该怎么做了。”

    如果说,之前他们只是将贸易口岸当做一种生意的话,那现在可就不同了。

    有了管相种桑误国的珠玉在前,他们也逐渐明白了,在李承乾的心里,这贸易口岸最大的目的可不是为了牟利,而是为了谋国。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可就大了去了。

    李承乾见状,点了点头,道:“这事儿还得辛苦普尚书和李侍郎了。对了,你们顺便让礼部的人通知阿史那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