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正文 第361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正文 第361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朱雄英表面不情不愿,其实心里很高兴。

   
    周报意味着舆论权,有多么的重要可想而知。

   
    皇帝想都没想就交给他办理,足见对他的信任。

   
    而他也可以通过周报,向天下人传达自己的意思。

   
    他已经做好准备,取个化名每周在上面写一篇文章,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天长日久,必然会有很多人受到影响。

   
    等将来这些人进入朝堂,都是他最得力的助手。

   
    他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陈景恪:“诶,你觉得是否可行?”

   
    陈景恪考虑了一下,认真的道:“可行是可行,但周报的选稿标准会很严格,你有那水平吗?”

   
    朱雄英:“……”

   
    好好好,都针对我是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将来有你们后悔的时候。

   
    两人说笑了一阵,就开始讨论正事。

   
    先确定了这份周报放在哪个部门

   
    本来朱雄英是准备将其放在礼部名下,也算专业对口。

   
    “听说解缙在辽东干的还不错,这次算是升迁,正好升一级放到礼部去。”

   
    陈景恪却并不同意:“礼部掌握科举,再让他们掌握了口舌,影响力过大了。”

   
    “不如交给翰林院,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弥补。”

   
    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历史上的翰林院是养望之地,是阁部摇篮。

   
    经过陈景恪的变革之后,翰林院就成了纯粹的修文馆。

   
    平日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整理各类古籍,编修史书。

   
    在某种程度上,去翰林院反而有点发配的意思。

   
    但别看它地位尴尬,还不是谁都能进的。

   
    能被‘发配’过去的,基本都是饱学之士,没点水平的进去会被集体排挤。

   
    颇有点圈地自萌的意思了。

   
    基于这种情况,慢慢的翰林院就变成了,有真才实学但有点天真的官吏的去处。

   
    这群人就是最好的编辑,将周报交给他们,也算是专业对口。

   
    “不过只能让他们从事稿件的审核工作,行政管理方面要另行配置官吏才行。”

   
    听完他的分析,朱雄英颔首道:“你说的多,你有理,就这么着吧。”

   
    陈景恪:“……”

   
    接着,朱雄英就写了一道旨意,找朱标盖了印章发往内阁。

   
    以往皇帝直接下令就可以了,现在必须要先经过内阁同意并备案才行。

   
    不过现在皇权的威望足够大,内阁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唱反调。

   
    更何况这还是陈景恪提议的,就更没有人会反对了。

   
    内阁同意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nb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