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忆乡愁 > 正文 再看看张家庄子(下)

正文 再看看张家庄子(下)(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太阳升了一杆子高了,大人下了地,草尖上的露水闪着熠熠的光,老牛一边拉着犁走,一边偷着吃草。孩子们吃过饭,背着书包,叽叽喳喳的约在一起,蹦蹦跳跳地去上学。

    村子里所有住户房子惊人的相似。这里的房屋不是青瓦,没有木门雕窗,更无篱笆庭院,土围墙,土院子,土坯墙,土房顶,整个一个涂色,他想起中卫十八怪中的一“怪”房顶平坦能赛跑,房顶真是平的,是土盖着的。

    再往北来到北沙窝子,那片荒地,我永远都记得。印象中北沙窝有一片沙枣林,所以从山脚下往上看,沙中有树,树林有沙,沙滩被树木裹了个严严实实。

    村子闭塞而又贫穷,交通不发达,村里人活动的场所就是村中的老井,聊天娱乐的地方就是生产队的饲养场,村里没有祠堂,更没有戏台,一年到头,在水井旁的空地上看上几场露天电影,无非是地道战和样板戏,我记得有一次放映《孙悟空大闹天宫》电影,拄着拐杖的小脚老人,叼着旱烟袋的老汉,小媳妇抱着吃奶的的婴儿,全村人几乎五一缺席,感受了神话的魅魅力,半年内人们的话题都离不开这次电影,津津乐道。

    古井旁边的空地,夏日的中午这儿便是最热闹的了,男人在这里抽烟聊天,女人在这里洗衣服,上了年龄的人来纳凉,小孩到这里玩耍,全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这里活动。

    村里人大小事都相互帮衬,相互帮助,邻里互助。小时候,村子里人口集中,都沾亲带故的,赶上哪家有个结婚生子和盖房的喜事,整个村子几天都洋溢着喜庆,邻里乡亲会早早赶去帮忙,有力的出力,有匠人手艺的干技术活,即使帮不上什么忙,杀猪宰羊,切菜做饭搭把手也行,小孩子也跟着兴奋不已,忙着挨家挨户借桌凳,借餐具,整个村子有喜庆的氛围,简朴的农家小院显得异常热闹。

    村里人喜欢看热闹,听大戏,看电影,闹社火,都是乡亲们的最爱。因为农村的精神生活特别单调,一场电影或是演一场皮影戏聚拢些十里乡亲。为了能看场露天电影或听一场戏,早早的互通消息,热情呼朋唤友,不惜十多里的遥远路程,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早早赶场,耐心静候在白色的影幕下或者戏台下,不厌其烦的看那重复了多次老掉牙的片子,听那千年不变的戏折子。

    土色是小村子的主色调,旷野是土色,土坯造的土屋,土屋里有土炕,土炕拎着土灶,土炕上有自家种植的树打的家具,如炕桌,炕桌下是用自家养的羊擀的毛毡。吃饭捧的是土瓷碗,唧水用的是土瓷瓦罐。土色土制土用是村子活色生香的主题。院里堆的麦草垛也是土黄色,和随处堆放的柴火是炊烟延续的根,随处可见老头老太悠然的坐在土坯基子上晒着太阳,这些都与土有关,这些都是小村子当时真实的写照。人们穿着自制的粗布衣,自己做的千层底布鞋,挑担、推车、拉磨,村里人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盖房种地吃饭一切都来自田地。庄稼人历来视土地为金子,爱土地胜过热爱生命,他们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在黄河冲击平原上挖渠,在沙漠边缘挖沙造地,逢土必种,逢苗必栽,把那些闲置的荒地,杂乱的野地种上糜子和高粱,还有那些豆菽、南瓜等粗粮,他们日复一日在地里劳作,日出而作,一双赤脚踏走在田埂,一手牵着牛,一肩扛着犁,满是老茧的手操弄着农具,低着头,弓着腰,使着劲,流着汗。春种的禾发芽看到过他们的身影,秋收的。硕果累累见证了他们的辛劳,塞上江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