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忆乡愁 > 正文 第73章 摸鱼捉泥鳅

正文 第73章 摸鱼捉泥鳅(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73,摸鱼捉泥鳅

    我们这里的村庄,老庄子周围的沟渠七纵八横,织成了一张网,沟渠多鱼就多;鱼多,不用渔网伸手就能抓。一过立夏,我们那伙小娃娃便扑腾扑腾泡在水里抓鱼。

    环绕着水渠,水区的水又是从黄河引过来的,绕村的河流带给村里的孩子们,带来了童年无限的快乐,没有在水渠里泡过的童年,我觉得带有一种缺憾,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少了点灵气。

    儿时的每一个夏秋,摸鱼捉泥鳅是经常打儿童娱乐活动,但没有品尝过现在鱼肉炖炸煎做餐的记忆。因为那时故乡的村民是不吃鱼的。

    过去没有注意过这个事情,后来进了城,在大大小小的餐厅里吃过不少鱼,才知道鱼有很多种做法,鱼是一种美食,一种美餐。这时候才想起故乡人不吃鱼,我就留心琢磨了这个事情,并问随我在城里生活的母亲,她告诉我说:黄河鱼土腥味特别重,如果没有料酒、花椒、生姜、大蒜去添味,当地人做菜也没有花椒和生姜这些调料,做出来的鱼也是难以下咽的,再说了,那个时候一个人一年能分得一斤油,谁家能舍得用油去煎炸鱼。听了母亲的解释,我仔细的回忆,记得那个时候家里做鱼,就是一锅白水倒点醋和盐煮鱼,那个时候物质匮乏,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一年到头也吃不到肉,我们小孩子饥肠辘辘,抓到啥吃啥,吃白水醋煮的鱼,也只知道是吃鱼肉,并不知道鱼还有现在这么多的做法,还有这么多的美味烹饪技巧。没有比较就不知道差距,生活不能倒着来,如果让一个现在品味了各种美味鱼肉的人退回到过去吃白水醋煮的鱼,有了比较,估计很难下咽那种粗制的食品。

    当时村里的人不捕鱼,不摸鱼,也不吃鱼。我和村里的小朋友摸鱼捉泥鳅跟村里的南蛮子学会的,他是从南方移民到这里来的,说这浓浓的南方语音,特别喜欢捕鱼,抓鱼,吃鱼,而当地的鱼因为没有人抓,鱼就特别多,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南蛮子有一件起身高的雨裤,有一张捕鱼的大网,盛夏的时候,他几乎每天手里都提着一串鱼,他家每天都有鱼腥的味道,因为他说话和吃东西与当地人不一样,人送外号南蛮子。

    南蛮子提着一张大网,沿着村里的沟渠绰绰而行,后面跟一群我们爱看热闹的孩子,他一手抓网绳一手抓网线,双手向渠里一撒,网绳抛物线带着鱼网形成一个大大的圆兜,落在水沟里,他一边抖动绳子一边收网,渔网上了岸,网里就有四五条活蹦乱跳的鱼在挣扎,我们一拥而上,从鱼网里把鱼抓出来放进他的鱼兜,一会儿功夫,他的鱼兜里就装满了几十条鱼。南蛮子回到家又不一会儿,屋里就传出了浓浓的鱼香。

    我们也学他开始抓鱼抓泥鳅,可是我们没有网。这也难不住我们,因为鱼送上门来了。

    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混水摸鱼,黄河水泛滥的时候,水里带着大量的泥沙和黄泥,鱼被呛的飘在水面上换气,这时的鱼最好摸和捞,鱼由于长时间不透气,有的鱼缺氧翻白漂肚子在渠边张水处,我们入水用手捞,一抓一个准。

    夏天的傍晚是捉鱼的大好时间,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夏天由于气温高,纷纷到沟渠洗澡,尤其是小伙子们和小孩,一齐跳入进行搅浑,小孩扎猛子、打水仗、手击水鼓,将一塘水搅得混浊不堪,缺氧的鱼或鱼和泥鳅水下乱钻,有漂了上来换气,小孩子们纷纷扑过去,争着抓,或者用割草的背篓在水面上捞捉上来的鱼用狗尾草穿成一串,用火烤着吃。

    秋天渠小和塘里水快干时,是抓鱼和捉泥鳅的最好时机。秋天的阳光懒洋洋,随着季节的变换,鱼也变得懒惰了,胆大的鱼漂在水面上。尤其是进入秋未,黄河水小了,引渠里面的水也小了,天热经过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