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忆乡愁 > 正文 第79章 春节除夕的人间烟火最旺

正文 第79章 春节除夕的人间烟火最旺(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79,春节_除夕的人间烟火最旺

    三十的早上,伴随着零零散散的鞭炮声,空气中弥漫了春节的气氛。这种气氛是一年丰收的总结,是对来年的期盼,是对大自然的敬畏,是对祖先的怀念和祭祀,是家庭成员的团聚和盛宴,是对个人辛勤劳动的酬劳,是对亲朋好友的答谢。天还是那个天,但是多了上苍的庇佑,地还是那个地,带着瑞雪兆丰年的希望,家还是那个家,少了往日的繁重劳动和贫穷的担忧,充满着和睦和温馨,人还是那人,多了豪爽和喜气洋洋,钱还是那些钱,少了往日的吝啬,多了些挥霍。万物都散发着吉祥,一切都令人眩晕,仿佛世界都变了样。

    到了三十这一天,活动是最丰富的,贴春联,敬祖宗,吃好的,包饭子,守岁,小赌……

    贴对联

    二弟,你等等我。三弟一边叫着,一边端着糨子盆儿跨过门槛,走了出来。

    我两手拎着红对联,从屋里推门撵出来,四弟跟在我屁股后面,屁颠屁颠着拿着一把小条帚。

    我们弟兄4个都很兴奋,争着抢着贴对联,干把活。

    四弟出了门,拿着小条帚就玩了起来。三弟生气的喊着:老四,你快点儿过来,拿条帚糊浆,襁子要冻的。

    我容忍四弟的调皮捣蛋,看他一脸的稚气,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手里拿着什么东西都可以当玩具用。二弟焐住头上的帽子,把帽檐拉下来遮住冻红的耳朵,双手哈着气说:慢点儿!慢点儿!糨子盆刚搁炉子上热了,不会马上冻的。老四,注意门槛高,瞅瞅别绊了,咧咧呱呱的。

    倒褪着傻疯的四弟,正如二弟提醒的那样,碰上门槛向后一仰,撞在三弟身上,哎哟!盆子一晃溅了身上一点儿糨子,三弟是暴脾气,搁在平时早发火了,尤其是今天的新衣服又粘上了糨子,他怒目圆睁,却欲言又止,生生的把气咽了回去。我在想今天老三的脾气怎么这么好,这么善良,这么温柔,这么通情达理?二弟埋怨道:叫你瞅着点儿就是不听,咋样儿?回弟憋憋的抿嘴坏笑,对着老三吐了吐舌头。

    对了,今天是大年三十,这是有讲究的,大人不能打小孩,不能骂小孩,小孩子之间也不能吵架打架,对亲朋好友和邻居要讲礼貌,见了面要笑着问候。这是多么好的讲究,多么好的规矩。中国人要是平时都能像春节这样,敬畏天地,缅怀祖先,孝敬老人,爱护小孩,花钱慷慨大方,出手大气,爱护环境,打扫卫生,讲究个人清洁,穿戴整齐,对人友好善良,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这样多好,这将是一个多么优秀的民族。可惜,过了春节,一阵风似的把这些传统的美德和良好的人格扫没了。有人说过去穷,物质生活匮乏,人们把一年挣下的钱财都挥霍在春节期间,打肿脸充胖子,潇洒那么几天。我认为这个观点不对,过去是物质生活条件差,可春节期间养成的良好习惯,传统美德和伟大的人格,这是另一个层面,与物质是没有关系的。放在今天,生产力水平发达,物质生活条件丰裕,人们若是能保持春节期间那种良好习惯,传统美德和伟大的人格,那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的美好。

    老四跟着老二蹦蹦达达的来到大门口,我接过老四手里拿糜子做的刷刷,往门扇刷着糨子,老二张贴春联,人多手多,大家齐心协力,一会儿就把大门,堂屋和厦屋的门联全贴好了。

    贴完对联,我到郑阴阳师家去借印冥币的木板钱母,看到他家的对职贴了个多,太讲究了。包括猪圈鸡架也都贴上一个“金鸡满架”的横幅,虽然猪都已经杀了,也要贴上“肥猪满圈”,以示来年的兴旺。

    祭祖烧纸

    父亲从集市上买了4大张白纸,我和弟弟把纸折成钱母大小的长条,在碗里倒了点墨汁水,刷在钱母上,然后就可以像盖章一样白纸上印纸钱了,一张冥币就造出来了,上面有冥国银行通用xx元,以及一些元宝、花草等图案。

    父亲黄表纸上写了好多祖宗的名字,供桌上摆满了馒头水果猪头肉,点上红蜡烛。这个时候我们把纸钱印完了,地上堆了一大堆。父亲又把一张张纸钱从纸上剪下来后,折成一个个“元宝”,再用一张宣纸将三五个“元宝”卷起来,做成一个长条形的大“元宝”,就成了祭祀用的纸钱包。纸钱包和香一样,逢单不逢双,每人每次在每个祭祀点上用的纸钱包和香只能以一、三、五、七、……的数量出现。

    父亲先把饭甑放在祭坛上,把碗拿出来叠放在饭甑边,把整把筷子摆在碗边。取两个杯子斟满酒,点燃香,我们跟他一起朝着祖先跪拜,插了香后拜三拜,然后把两杯酒洒在牌位前的祭台上后,再拜三拜,最后再烧三个纸钱包。磕头烧香,燃黄表纸,以示尊敬。

    回到家,灶火红彤彤的火焰舔着锅底,母亲拿着铲子,在锅里翻炒,并呼叫着我们的名字,指示着我们干这干那,让我去捞酸菜,老二去拿土豆萝卜老三拿蒜来,葱花递过来!”锅碗瓢盆叮当响,一碗红烧肉,一盆炸丸子,一大盘土豆丝,一盘凉拌三丝,陆续端上了炕桌,老四拿了一块红烧肉,送嘴里火烧烧地咽下去,虽然烫得稀里稀里的,嘴上却还讨好的:“真香,真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家人聚在一起,坐在热炕上围着炕桌吃饭,这天我们也有资格上了炕,这饨饭是这一年最丰盛的,农村穷,好菜没有几个,没有海鲜,没有鸡鸭鱼,但一定要有一大碗红烧肉,肥肉有四指厚,肥肉越厚越好,一年没吃肉了,肉入了嘴里,嘴巴嚼的流油,香极了,这天的肉不限量,放开了吃。

    吃完年夜饭后,我帮着母亲去收拾碗筷,我父亲去接灶司老爷,他将一小碗豆腐、一小碗豆芽置于灶台上,豆腐寓意多福,豆芽寓意人丁兴旺,然后点燃三根香朝着灶口鞠躬作揖三下,她一口中喃喃个不停,求灶司老爷保佑。

    母亲把冻梨拿出来,放在盆里,浇上水,让它慢慢融化。

    然后母亲就开始一年之中少见的和面包饺子。包饺子,每年都是我母亲的头疼事,别人家里女儿媳妇一大堆,说说笑笑包饺子好热闹。我父亲是标准的西北男人,只管外不管内,从不插手厨房的事,也不会做饭。我们兄弟4个跟着他学,也是甩手掌柜,烧个稀饭,下个面条还可以,包饺子就不会了。每年除夕夜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