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直播:带老祖宗看现世中华 > 正文 第121章 文化与革命

正文 第121章 文化与革命(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古代的贫民百姓用不起竹片时,就用杨柳树的枝条,剥去枝条的皮,交织成方块,再用木锤在石头上敲平,用来写字。

    根据《墨子》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将缣帛用作书写材料,它是一种高质量的书写材料,应用广泛,记录能力更强,但价格昂贵。】

    【西方人早期使用陶片文,他们也有纸草片,这类物品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洲的羊皮纸也是一大记录材料,制作羊皮纸的方法是先将羊皮刮去毛和肉,然后使用鞣革方法将其处理成羊皮纸。

    《圣经》最初就是写在羊皮纸上的。

    古代印度和我们很像,他们除了使用贝叶之外,人们还习惯使用桦树皮来写字。

    在古代南美和中美洲地区,他们有一种特殊的“木丝布”来书写。

    他们使用一种无花果属植物的枝条,经过用木锤敲打后,取出其中的嫩皮和枝条,编织成深色的木丝布。

    这种木丝布的形状和中国古代的“楮皮布”相似,但质地更为粗糙。】

    看着天幕展示的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记录官们不敢停歇,生怕一个低头就错过重要的部分。

    皇帝们也注意到天幕提过的其他地方,对照着地图,发现远在海洋的西方和其他的分散地区,看来不同时期那些海外的国家也在不断进步。

    看到很多国家采用树皮等记录,众人只想看看这纸是怎么做成的。

    【公元2世纪,东汉时期的宦官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革新。

    他在原料上采用了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材料,同时采用石灰进行碱性烹煮工艺。

    简单的说就是将他们混合,再经过切碎、洗涤、蒸煮等程序,从而改善了纸的质量。

    这种被称为“蔡侯纸”的新产品质地优良、成本低廉。

    可惜当时并未得到重视,其主要用于皇室和朝廷,并未普及到老百姓的手中,很多时候,简牍依然是重要的文字载体。

    直至南北朝时期,造纸术取得了重要的发展,甚至完全取代了简牍。】

    蔡伦刚听到自己的名字还有点不敢相信,但随着天幕的讲述他很快顿悟,这就是他正在做的东西。

    想到自己也名留青史了,他一阵自豪。

    很快,宫中传讯,并封他为龙亭侯,极力督促造纸术的制造。

    众人反应过来,这就是造纸术的制造,赶紧让人记录详细,虽然看着工艺复杂,但用到的材料却十分常见,并不是什么难得之物。

    不少人有着自己心底的小算盘,天幕这样直接公布下来,那他们掌握这份技术没事吧?

    但一抬眼,望进皇帝那双不见神色的瞳孔中,噗通一声跪下来,算了,他们还是先能离开这座殿堂再说吧。

    毕竟,对于他们穷疯了的皇帝来说,要技术垄断无异于老虎拔牙。

    要钱还是要命他们还是分得清孰轻孰重的。

    底层的百姓们倒没想那么多,毕竟天幕所说的材料对于他们还是容易获得的,虽然他们买不起纸张,但合伙做出来还是能可以的。

    后面有了纸张的朝代淡定的喝了口茶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