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红楼]贾璋传 > 正文 第 229 章 会试放榜大魁天下,不辞冰雪发光散热

正文 第 229 章 会试放榜大魁天下,不辞冰雪发光散热(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绍治二十四年,三月十九。

    这一日天高气爽,杏花纷飞,正是会试放榜的良辰。

    而在放榜前一天,贾菱就辗转反侧地没睡好。

    翌日醒来用过早膳后,他没在自己屋子里面久待,而是绕过连廊,来到鹤鸣苑向贾璋、黛玉处请安。

    请安过后,贾菱并没有离开鹤鸣苑。

    他选择留在东大院里,与父母一起等待看榜的小厮青橼归来。

    待在父母身边,他总会觉得更安心一些。

    瞥到鹤鸣苑白玉观音前的香炉,贾菱默默祷告了起来。

    观音大士,若您有灵,一定要让我的排名靠前些!

    若不能进二甲,就不要让我中榜了。

    考不上贡士不要紧,三年之后再参考会试就是!

    但他一点儿都不想身列三甲,去当那被世人戏称为“如夫人”的同进士!

    父亲贾璋是三元及第的状元,若他只是一个庸碌寻常的三甲进士,他都不敢想象那样的场景会有多可怕。

    他更不愿意贾璋因为他的原因为人所讥。

    所以他才这样提心自己的成绩。

    不过,不论从哪个方面看,贾菱都考不出来那样糟糕的成绩。

    毕竟早在三年前,贾菱就已经是顺天府亚元了。

    而在乡试结束后的三年里,贾菱跟着孟先生读了不少书,写了不少文章。

    除此之外,还接受了贾璋的考前特训。

    怎么想,贾菱都能考中二甲。

    此时此刻,他会产生这样的忧虑,纯粹是在杞人忧天。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他与贾璋不一样,并不是生有宿慧的再世之人。

    所以,即便他聪明,即便他能调节好情绪,他也做不到在二十来岁的年纪就心性坚韧,就能达到“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境界。

    或许,只有经过时间的磨砺,他才能成长到他父亲那样,不为外物所动……

    看到贾菱担忧的神情后,贾璋和黛玉也不由自主地悬起了心。

    他们也有些紧张了。

    这与他们前段时间的悠闲心境截然相反。

    前段时间,在贾菱为会试忙忙碌碌时,贾璋的生活却相当悠闲。

    除了为儿子进行会试特训外,贾璋就再没有旁的事情需要做了。

    毕竟他是礼部尚书,出于避嫌的考量,他也得闭门不出,省得产生瓜田李下的嫌猜。

    这也就意味着,贾璋最近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放假。

    在忙完万寿节的事情后,绍治帝给他特批了一段时间的假期;后面为了避嫌,他又得到了闭门居家的机会。

    两个假期加起来,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

    所以黛玉笑言贾璋好运,而贾璋听到黛玉的话后,回头看向黛玉,笑吟吟道:“我要去陶园折枝插瓶,皎皎要和我一起去院子里葬花吗?”

    黛

    的笑容。

    他们家乖孙果真肖父!

    在科举之事上,菱儿和他父亲一样厉害!

    他们这做祖父、祖母的,心里也欢喜呀!

    贾菱高中会元一事,给荣国将军府带来了经久不散的喜庆气氛。

    就连隔房的堂嫂芝大奶奶都说,她的孩儿还是有些福气的。

    在二叔高中会元时,她这孩儿还在孕育着。

    说不定这孩子也能沾上二叔的文气,日后和他二叔一样才高八斗呢!

    她说话这样好听,荣国将军府上下听了都高兴。

    就连葵姐儿都因为堂嫂夸赞哥哥,爱屋及乌地喜欢起这位堂嫂来了。

    只能说柳氏还是很像她五叔的。

    贾璋的朋友柳熠——也就是芝大奶奶的五叔,同样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

    荣国将军府小小地庆祝了一场后,就没再做别的事情。

    毕竟殿试还没有开始,他们不想因为过于张扬,招了旁人家的眼,引来没必要的风波。

    而居家避嫌的贾璋,则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为贾菱进行了新一阶段的考前培训。

    各位阁员的喜好,殿试最稳妥的文风,殿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贾璋根据近三十年的殿试试题和时政,押的几道策论题目。

    这些贾菱都要一一记下来。

    不过比起这些事情,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贾菱学习。

    那就是绍治帝的喜好。

    怎样说话,怎样做事,露出怎样的表情,才能讨得绍治帝的欢心。

    这些贾菱都要好好学习。

    贾璋对这些事情很有经验,教导起贾菱来完全没有问题。

    跟父亲复习到殿试前夕且获益匪浅的贾菱心里彻底有底了。

    他的心情,也放松了起来。

    普天之下,有几个人能得到父亲这样细致且深入的教导?

    至少在这一科里,没有人比得过他。

    更何况,他本身就是会元了。

    就像父亲说的那样,即便是为了父子双状元或父子双鼎甲的佳话,陛下也会给他一个好名次的。

    从一开始,他的期待也只是考中二甲,不要坠入三甲做同进士给父亲丢人而已。

    如今考中会元,已是万幸,他又有什么好忧心的?

    而在殿试当天,把贾菱送进宫城后,贾璋、黛玉和贾葵他们坐马车回府。

    回家途中,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听到外面潇潇暮雨的声音,贾璋掀开帘子,看到路边松针凝珠、苔钱叠翠,不禁想起了菱哥儿。

    他们有没有走进大殿?

    菱哥儿会不会被雨浇到?

    贾璋心里默算了一下,照他们那一科考试的时间来算,菱哥儿他们应该已经进入奉天殿了。

    思及此处,贾璋才稍稍放心。

    然后他第一时间把这件事与黛玉和葵姐儿说了。

    省得

    进士出身;第三甲取二百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贾璋往贾菱的方向看了一眼,只见贾菱的神色很淡然,眼神很坚定。

    犹如白云悠悠,譬若新燕蓬勃,这样就很好。

    与此同时,赵树生低沉沙哑的声音也在这大殿中响起。

    他踏上丹陛,对丹陛下的百官与进士们宣读道:“绍治二十四年丙辰科殿试一甲第一名……”

    “贾菱。”

    听到这个名字后,贾璋生出了一股尘埃落定的感觉。

    他脸上浮现出前所未有的喜悦。

    看啊,这就是我和我们家皎皎的孩子!

    让我们感到骄傲的孩子。

    贾璋在心里想。

    而在赵树生宣读完最后一名进士的名字后,绍治帝招手让贾璋上前来。

    他指着玉盘里的牡丹绢花,对贾璋道:“独占风光三月暮,声名都压花无数,朕早就听说过你儿子是个才子,没想到他在举业上同样能力压群雄。”

    “茂行,你这儿子,很像你年轻时的样子。”

    “去吧,朕赐你一个恩典,让你亲自给你儿子簪花。”

    贾璋感激地看向绍治帝,对绍治帝恭声道:“臣贾璋叩谢圣恩。”

    在这之后,他把那朵红牡丹插在菱哥儿的鬓角。

    看着面如冠玉的儿子,他拍了拍他的肩膀。

    金銮殿上不好闲话私情,于是,贾璋的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他说:“不要辜负圣上的期待。”

    而菱哥儿恭声回道:“菱谨遵父亲之命,终身不敢或忘。”

    接下来就是御街夸官,琼林玉宴,此中种种,皆不细表。

    只说在朝廷授官后,荣国将军府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庆祝贾菱大魁天下之喜。

    登门的客人,尽数是杨门精粹与贾璋的朋友、同年与门人。

    一时之间,府里往来尽数官高爵显之辈,富贵荣华。

    而招待普通客人的,正是新科状元郎贾菱贾景行。

    至于那些最重要的客人,譬如师门长辈,譬如阁老尚书,譬如王公大臣,则被迎至东大院新修的水榭当中,由贾璋亲自招待。

    而在笙歌停歇、灯火阑珊、繁华落幕后,贾璋扶着栏杆,对贾菱轻声道:“你知道你入仕后,应当怎么做事吗?”

    贾菱看向父亲:“还望父亲明示。”

    贾璋看向他道:“荣华皆有成空之时,富贵终有散尽之刻。立身的根本,就在《大学》的纲领当中。”

    “但修齐治平太大,即便我与你说了,也不过是口号罢了。”

    “今日我不与你说那些书生意气之言,只与你说几句心里话。”

    “我希望你能做到读书希圣、讲学躬行、居官爱民、立业重德,悟透十六个字,你此生就算不枉了。”

    “这是我半生总结出来的道理——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立业不思重德,为眼前花[1],繁花似锦,终会化作飞灰;做人做事,当记得脚踏实地四个字。”

    贾菱把父亲的叮嘱一一记到了心里,而贾璋也摘下了自己繁冗华丽的冠带,放到贾菱手心上。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