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9节(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在学堂中间休息的时候,赵兴也会和顾廷烨、盛长柏他们闲聊,谈论古今。

    谈论最多的还是各朝各代规章制度中的利弊,谈论时赵兴会在其中给他们灌输一些思想。

    这才是他召盛长柏来京做伴读的用意。

    思想这个东西和忠心与否并没有直接关系。

    有的人虽然忠心,思想却十分顽固,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准则。

    当他们认为是对的事,哪怕知道其中的利害,也不会退步。

    赵兴印象最深的就是明初的一场科举舞弊案。

    当时因为录取的全是南方学子,北方学子怀疑存在舞弊,群情激愤下把宫门口堵住,讨要说法。

    朱元璋闻言大怒,命人彻查此时。

    得到的结果却让朱元璋瞠目结舌,这次科举没有任何问题。

    正所谓文无

    也有人会觉得文章过于华丽,却言之无物给了低分。

    包括主考官的偏好,都有可能产生争议。

    可以说要是真较真起来,哪怕没问题,也能查出一些问题来。

    但偏偏他派了一堆人去查,一点问题没查出来。

    朱元璋为这些人的公正感到很是欣慰,但是他知道这样的结果北方学子肯定不会接受,而且也不利于北方的稳定,更不利于朝堂的稳定。

    于是想着让主考官重新阅卷,录取一部分北方学子,再找些替罪羊,给北方学子一个交代。

    然而当时负责科举的那些人,宁死都不愿意,说要是这么做,就是对南方学子的不公。

    你能说这些人不忠么?

    能被朱元璋选出负责科举的官员,自然不蠢,难道看不出只录取南方学子的危害吗?

    但是他们的思想和性格,让他们固执的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不愿意做出变通。

    赵兴不仅需要忠心的人,还需要一些和他思想相同的人。

    而给人灌输思想,在其思想未完全形成前是最好的时候,一旦其思想形成,就很难影响了。

    感谢1211…9792、紫焱A、为战而在的月票支持。

   
    第38章 舅舅 表兄

    二月初,赵兴的舅舅一家到了汴京。

    官家赏赐了一套汴京内城的宅子,虽然只有十几亩,却也非常难得。

    大宋建立已经近百年了,内城几乎没有什么空置的宅子了,朝中很多三四品官员都只能住在外城。

    无他,买不到,也买不起。

    赏赐的宅子早早就让人修缮打扫过了,朱家抵达汴京,直接入住了赏赐的宅子里。

    抵达当天,朱家人还没有安置下来,汴京就有不少官员派人送上了礼物,并下了拜帖,准备近期上门拜访。

    ……

    官家得知朱家到了汴京,第二天特许朱贵妃出宫探望,赵兴也得了一天假期,陪母妃一同前去。

    朱贵妃知道兄长一家要来汴京之时,就陆续准备了不少礼物,得到准许后,早早的便把礼物收拾好,次日一早带着儿子一起出了宫。

    一路上,朱贵妃很是高兴雀跃,自打进宫后,已经十多年了,除了家书来往外,也就赵兴刚出生那会,兄长和嫂子过来探望过她。

    赵兴坐在母亲跟前,却没有那么高兴。

    昨天朱家抵达汴京,就有许多人上门送礼的事,赵兴已经听闻了。

    这件事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作为他的舅舅,这个时候更应该避嫌才是,可是他那个舅舅对于送来的礼物和拜帖全都来者不拒的给收下了。

    古代朝代更迭,很喜欢吸取前朝的弊端,而制定一些规矩制度来防范。

    但是历史上出现多次外戚专权,甚至还有外戚夺位的,但是历朝历代依旧非常喜欢用外戚。

    这是因为皇权的需要,需要外戚来平衡朝堂各方面势力。

    外戚的富贵荣华都得益于皇帝,外戚想要长盛不衰,就必须维护皇权。

    而且外戚是很好提拔给予高位的,就像赵兴的舅舅这样,连进士都没考中,短短几年就从一个县令,成为了正四品的谏议大夫。

    这要是放在别的人身上,朝中肯定又不少人反对,因为朝廷有朝廷的升迁制度,哪怕是皇帝也不能做的太离谱。

    但是这样的事放在外戚身上,就没人反对了,好像本就该如此一样。

    赵兴以后要做皇帝的,大宋内部文臣一家独大,虽然这些人也不是一条心,但是在触碰到他们共同的利益时,这些人就会抱成团。

    他自然也想过扶持外戚,来制衡文官。

    但是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