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31节(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他从未去关注过这些,赵兴说的虽然有些骇人听闻,但官家不认为赵兴会拿这个来骗他。

    官家自问登基以后,不管是对待文官还是勋贵,包括武将,都是十分宽容优待的。

    然而他在位几十年间,竟然八千亩田地就这么不翼而飞了。

    正如赵兴所说,虽然当年宋夏之战丢失了一些地盘。

    但是那些地方土地贫瘠,加上地处边境,长期战乱,耕地并不多。

    “来人!”官家冷声道:“召韩大相公、余相公…等人过来。”

    “是!”刘公公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官家深吸了一口气,道:“福儿,你这次做的很好。要不然朕还被蒙在鼓里。为何一开始不告诉朕?”

    “父皇,儿臣心里存疑,又没有证据,便想着找到证据后再告诉父皇。”赵兴说道。

    他之前也曾考虑过把这些告诉父皇,毕竟这些数据稍微一查就能查到。

    不过他犹豫一番,还是选择暂时先不说。

    告诉父皇,父皇必然会安排人调查,大概率是查不出什么东西来的。

    他亲自查,查出来的数据,最有说服力。

    那时候父皇再派人查,要是查不出问题,就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人有问题了。

    官家闻言沉吟了一会,说道:“其他各县也如此严重么?”

    赵兴闻言就知道父皇心里还存有侥幸,觉得这只是个例。

    不过赵兴还是击碎了父皇的幻想,说道:“汴京附近的情况倒是要好一点,但是像阳武县这样离这远一点的,情况基本都差不多。”

    “可恶!”官家排着桌案,目光充满着凌厉。

    赵兴还是第一次看到父皇这样的眼神,眼神中甚至还带着一丝杀意。

    其实这也正常。

    父皇这种在自古以来皇帝中,属于是老实人。

    他不像一些庸君昏君那样忽略朝政,安于享受。

    相反,他勤政爱民,十分节俭。

    他也能察觉朝廷的积弊,推行新政,想要改变这些。

    然而北宋很多弊端确确实实就是在他在位期间加剧的。

    只是被繁荣掩盖,并不凸显罢了。

    赵兴觉得父皇这种并不能算是庸碌,只能说他过于理想化了,被儒家思想毒害的太深,信奉以德治国。

    并不是说儒家思想不好,只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巩固加强皇权。

    儒家思想中的核心就是德行上的教化。

    统治者需要这种思想,让被统治者遵从统治,以达到千秋万代的目的。

    但是皇帝却不需要这些。

    父皇幼年登基,没有从先帝哪里学到帝王权术,反而被那些大臣灌输了大量的儒家思想,给培养成了一个‘老实人’。

    老实人脾气好,轻易不会发怒。

    但是老实人一旦发怒,却非常可怕。

    “父皇您觉得清量出来的隐田该如何处理?”赵兴问道。

    官家沉吟一会,说道:“当然是分给无田的百姓。”

    “儿臣认为此举不妥。”赵兴说道。

    官家闻言就知道赵兴应该是有什么想法,问答:“那依你之见,应当如何?”

    “收归朝廷所有,由官府租给百姓。”赵兴说道。

    田地国有化,是最好防止土地兼并的办法。

   
    第165章 婚期定

   
    “把土地根据肥沃程度,分为三等或五等,根据等级不同,制定租金,并昭告百姓。如此一来,就能防止官员为了一己之私加租。同时也能保证土地不被兼并。”赵兴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

    要想把天下田亩全部收为国有不现实,别说那些地主乡绅不会答应,就是拥有田地的普通百姓也不会答应。

    君不见,王莽想将土地收为国有,实行井田制,结果没多久就灭亡了。

    明朝建文帝输给朱棣,和他恢复井田制也有很大原因。

    井田制的核心根本,就是土地归朝廷所有,百姓只有耕种权,没有买卖权。

    百姓不会理解朝廷的深意,没田的还好,有田的百姓一听朝廷要收回他们的田地,还不得拼命。

    官家正在思考赵兴所说的办法的可行性,一个内侍进来禀报韩大相公他们到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