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21节(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肯定是可行的。

    虽说辽国占据燕云十六州多年,也会打造攻城器械,和大宋交战多年,也有了一定的攻城经验。

    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占据着天然优势,攻城一方所付出的代价更大。

    而且辽国骑兵众多,大宋却缺少战马,骑兵很少。

    不管是攻城还是守城,骑兵用处都不大。建造长城,削弱了敌方的优势,弥补了己方的短板。

    然而修建长城还有个很大的弊端。

    大宋上下都比较厌战,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大宋积弱的原因,而是各种因素导致的。

    首先大宋重文轻武,文人自然推崇文治,不喜欢打仗。

    而且文人也担心武将功劳太大,能够威胁他们的地位。

    大宋出现很多名相,但是仔细一扒,这些名相能力或许有,却大多都有受人诟病的地方。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大相公,就曾经阻止官家杀文官,而不杀文官是祖制之言,最早也是范大相公提出来的。

    事情起因是一个地方发生了叛乱,叛军攻打一座县城的时候,县令见贼军势大,便派人贿赂贼军,并号召城内富户给贼军送吃送喝送钱。

    贼军见县令如此识趣,便退走了。

    官家得知后大怒,要杀了那个县令,朝中文官许多都非常支持。

    结果范大相公言不杀士大夫乃是祖制。

    当时很多文官不解,私底下询问范大相公,而范大相公则是说,若是让官家杀了这个县令,将来官家要杀我们怎么办?这个口子不能开。

    那些大臣纷纷醒悟过来,第二天也跟着上书,反对官家杀那个县令。

    官家无奈,只能发配了事。

    讽刺的是,没过几年那个县令不仅被复用了,还升官了。

    而如今的大相公韩章,为官清廉,一心为国。

    可是那句东华门唱名,方为好男儿,就是他喊出来的。

    大宋确实涌现很多能臣,而且这些能臣不仅能力不俗,还一心为国。

    但是他们在排挤武将,打压武将上也是不余遗力的。

    他们的一心为国,是自以为的,并不是完全的一心为国。

    另一方面则是大宋被辽国打怕了,都畏辽国如虎,并不愿意打仗。

    而对于普通士卒来说,打仗与否并不是他们关心的,他们更看重的还是待遇。

    大宋实行的是募兵制,但是士卒的待遇比起别的朝代差远了。

    别的朝代士卒虽然没有军饷,像府兵制,士卒甚至还得自备武器盔甲。

    但是打了胜仗,士卒除了战场的缴获还有田地的赏赐和免税等各种好处。

    而大宋的士卒虽然有军饷,但是军饷并不多。

    而且军中士卒好多都是从流民中选出的青壮,强行令其参军。

    能指望这样的士卒拼命?

    除此外罪犯充军,军官基本都是靠荫封,普通士卒升迁困难,都是士卒厌战的原因。

    各种原因导致大宋上至皇帝,下到士卒,都十分厌战。

    一但北方有了屏障,可以想象,将来他若是想对辽国动兵,必然会遭遇很大的阻力。

    所以赵兴是不愿意现在在北方修建长城的。

    若是将来他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或许才会考虑。

    “福儿,你想什么呢?”官家见赵兴出神,开口问道。

    “没…没什么。”赵兴回过神来,说道:“儿臣就是觉得有些不对劲。”

    “哪里不对劲?”官家疑惑的看着儿子。

    “父皇,您想啊,这往年辽国派人打草谷,是因为辽国派出的都是骑兵,每股人数基本上在几十上百人,北方一马平川,等官府得到消息赶过去的时候,人家早就抢完跑了,根本防不胜防。

    但是今年北方边境征兆了大量民夫在修缮城池,边境沿线到处都是人,如此一来,辽国派出打草谷的小股骑兵就很难隐匿踪迹了。

    可是这种情况下,辽国还是派人打草谷。而且甘老将军他们并没有说有百姓被劫掠,反而说修缮城池的民夫被袭扰了。”赵兴说道。

    “你的意思是辽国的目的是组织大宋修缮城池?”官家闻言腾的一些站了起来,惊呼道:“辽国有意犯边,所以见大宋修缮边境城池坐不住了?”

    赵兴想了想,摇头说道:“儿臣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秦国王耶律重元拥兵自重,辽国皇帝甚是忌惮,也不是什么秘密。

    如今对于辽国皇帝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安内,不太可能会对大宋动兵。不过父皇说辽国想阻止大宋修缮城池,倒是很有可能。

    大宋这边大张旗鼓的修缮城池,辽国不可能不知道。关于水泥的消息,辽国肯定已经知道了。辽国派兵袭扰,应该是怕我大宋利用水泥,修建城池,将北方边城连接在一起。

    若是大宋真这么做,就有了抵御辽国的底气了,届时自然不会继续向辽国赠币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