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网游小说 > 领主求生:从残破小院开始攻略 > 正文 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陆变革的预兆冰封的世界【防盗章】

正文 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陆变革的预兆冰封的世界【防盗章】(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本章为久违的防盗章

    别问我为什么久违,因为作者实在是憋不出可供替换的正文章节

    正版读者还是老规矩,早上6点刷新就行了

    盗版读者欢迎来正版订阅,您老看看广告其实也能订阅的起了

    作者爆肝码字,您老不会连广告都舍不得看吧

    听说隔壁的老大爷自从订阅了正版之后,腰不酸腿不疼,胳膊也有劲了,一口气跳五楼都不费劲,隔天就交了个十八岁的女朋友

    你还在等待什么?

    赶紧加入正版大家庭,享受如家一般的温暖

    一件领子有破洞的灰蓝色衬衫、一条反复缝补过的深色裤子、一双断了底的白底黑面千层布鞋、一个装有白开水的大塑料水杯……这份“简朴”的背后,是“布鞋校长”李振华对沂蒙山区学子长达68年的捐助。乡亲们说,你心里总装着别人,没了自己。

    1953年,年仅17岁的李振华毅然告别故乡南京,走出南京师范大学校园,来到山东沂源支教,下决心用知识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因为这个“城里人”的到来,已经停课半年的农村学校重新开学。

    自参加工作起,李振华每月固定捐出工资的1/4,这一捐就是47年。

    1997年退休后,他先后有过3多份兼职,只保留退休金的5元用于生活开支,其余收入几乎全额捐出。截至去年,李振华累计捐款136万元,资助了23多个学生。

    在沂源县韩旺中学校园内,耸立着一座汉白玉石像,这是沂源县的父老乡亲们自发为李振华捐款建造的。从教至今68年来,他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15年中国教育年度人物、215年中国好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人民教师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13项,先后8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日前,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公布“221年度齐鲁最美教师”和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结果的通知》。李振华同志(原沂源县城关二中校长被授予“221年度齐鲁最美教师”特别奖。

    退了休,他选择“打工”

    初见李振华,很难想象他已85岁高龄。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灰白发配上黝黑皮肤,让他显得精神矍铄。退休后,他非但没在家颐养天年,反而比从教时更忙了。

    由于一直资助贫困生,退休那年,李振华把仅有的15元积蓄,加上国务院特殊津贴总共2元,分别捐给了曾经任教过的韩旺小学、张家坡中学、沂源县实验中学。捐钱之后,当地政府设立了“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通过这个基金会,前后陆续有近万名贫困生得到资助。

    了解到基金会范围外还有贫困生,李振华决定继续资助。可退休金毕竟有限,为资助更多困难孩子,他选择外出“打工”。在淄博万杰朝阳学校,李振华担任初中部校长,八年挣来5万元,资助了基金会以外的23个贫困学生。“给五个大学生每年5元,给五个高中生和中专生每年3元,给13个初中生每年11元。”

    最困难的时候,李振华带着曾经资助过、现已中专毕业的张文强在校园捡拾垃圾,8年总共卖了16万元,这些钱全用来资助贫困生和孤寡老人。

    领到退休金的第一个月,李振华尝试过只留2元,但因为实在不够用,他就每月改留5元生活费,剩下的全部捐出。68年来,他个人捐款136万元,资助23多名贫困孩子圆了上学梦。

    退休后的李振华(左一走遍山东省沂源县3多个村庄,排查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在经济上和心理上帮助他们。(受访者供图

    李振华虽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生活却很清贫。拿一日三餐来说,他早晚喝挂面、吃萝卜条,中午一般吃南瓜、萝卜和馒头。他一辈子不会喝酒抽烟,茶叶都舍不得喝,平时只提个塑料杯装白开水。

    李振华的穿着不能再朴素了:一件衣服能穿六七年,常常是缝了再补、补了再穿。布鞋穿两三年断了底,就到大街上让修鞋匠打个车带继续穿。一辈子没穿过高档皮鞋和西装,不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而是他把钱都用在贫困孩子身上了。

    “虽然生活清贫,但我内心很富有,整天都乐滋滋的。”

    最让李振华高兴的是,学生们慢慢长大成材了,他们也在回报社会。

    李振华最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李振华曾经资助过的23个贫困生中,任纪兰是其中之一。因为父亲患癌去世,母亲精神不好、生活不能自理,任纪兰家窘迫得不得了。213年,任纪兰读高三时,父亲癌症到了最危险的时期,医院下了病危通知。这一年,任纪兰基本没回校上学,只能在家复习。因为她既要给爸爸喂药、照顾妈妈,还要下地劳动,忙得不可开交。任纪兰很争气,最后高考考了576分,被曲阜师范大学录取。但因学费没着落,她看不到求学的希望。这时,时任沂源县实验中学校长李振华用一双温暖的大手把学费送到女孩手中。之后四年的每个暑假,他都会送来学费。

    从那时起,任纪兰便暗下决心:将来要成为和李爷爷一样的人。大学毕业后,任纪兰回到老家沂源,通过教师招考,来到李振华曾经工作过的福禄坪小学。受李爷爷影响,从她走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年起,就从工资里挤出钱,资助两名家庭贫困的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初的诺言。

    李振华在为学生们辅导功课。(受访者供图

    从城里走进沂源深山支教

    1953年,南京与沂源,在物质生活上差别较大。上大学期间,李振华经常听到老师们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革命故事,那时他就暗下决心,自己也要为党和人民做贡献。

    当时国家号召青年“到革命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伟大的地方去”。受沂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