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45节(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为太虚?

    似乎是无人能解释得清的一种存在,天地有形气,太虚则超出天地之外,则太虚无形气可言,无形无象,无内无外,是清虚空寂之境。

    进入太虚之境,也便摆脱了天地生死之束缚,不受五行生克制化规律之约束,也便是“了生死”,进入无生无死、不生不灭的清虚之境!

    然而,有形有气之人身,如何能身同太虚?

    答曰:“有形气而无形气者,忘其形忘其气也,有心身而无心身者,忘其心忘其身也。”

    此为庄子所谓之“物我两忘”者也。

    ……

    九序之九,曰:虚空粉碎,以证极则!

    由身同天地,进而身同太虚,此时,修行之步伐依然不能停止,还需继续向前。

    至少在“三教先生”看来,“太虚”还并不是修道的最高境界,惟有虚空粉碎,就连虚空也不复存在了,只剩下元神浩气、绵绵若存,那才是最高准则,也就是最高的境界!

    由此来看便可得,三一门之丹法修炼中的意念活动最忌著相,一著相,也就没有了“虚灵不昧”的特性。

    既不能著意于有,也不能著意于无,著于有,即有色相,著于无,空即是色,空即不空,若能在体道的过程中无所著、没有任何依凭,那么色即是空,不空即空。

    第八序功夫,以身太虚,虚太虚之虚,体太虚之体,便意味修炼者心中还有“虚空”这一实体,也还不能完全摆脱“虚空”这一实体,还需要依托“虚空”这一实体,这就是著相了。

    便如庄子论《逍遥游》,指的是没有任何凭借、依托的绝对自由的境界,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御风而行的列御寇,都是有所依托,都需要借助大风的力量才能飞行,没有了风力的帮助,也就不会有这些异于常人之表现。

    鲲鹏万里,对常人来说已经是神乎其神的事情了,而对修道的人来说,却尚未进入最高的、绝对自由的“逍遥之境”。

    虚空粉碎,则身无其身,也即庄子所说的物我两忘,无物无我,在内无我,在外无物,内外皆空,这才是“真空”。

    《性命圭旨》上有一首诗诀,算是恰如其分,诗曰:“虚无一窍正当中,无生无灭自无穷。昭昭灵灵相非相,杳杳冥冥空不空。”

    然……

    到了虚空粉碎之境界,则无物无我,但,既然已经达到无我之境,那么自然也就无思无虑、无意无为、无声无臭、湛然而静、寂然不动。

    那么,又何来“以证极则”?

    有“极则”,而且需要去“证”,这些纯粹都是有思有虑的思维活动,那岂不是与“虚空粉碎”自相矛盾了?

    甚至可以说,既然需要用文字来表述,那便是有为法了,就已经有了“色相”,不能称之为“虚空”。

    对此,“三教先生”有解:

    “岂其有则也,而必曰则者,何欤?岂其有证也,而必曰证者,何欤?极之一字,且不得而言矣。而曰则曰证,特借其言以发明之尔。”

    便如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因此可以说,“以证极则”,乃是勉为其难,强解玄奥。

    后“三教先生”之门徒,三一门初代弟子林贞明说得更明确:

    “到此地位,非惟一法不立,且无法可说,而说亦不得矣。”

    ……

    “!!!”

    看完整部典籍,夏烨骤然睁眼,眼中精光大放,似有所悟!

   
    第234章 接续断路,三重无尽!

    “呼……”

    片刻,夏烨将书页轻轻合上,开始低下头来思考,整理起眼下所得。

    纵观这《九序心法》之修行,“前三序”应该对应的是“逆生第一重”,是对“性”、“炁”、“命”的打磨,也是对成道之根基的锤锻加固。

    中三序则是对应的“第二重”,是为“结丹”之境,当“阴丹”与“阳丹”双双结成、且阴阳相合,也便将“第二重”走到了尽头,彻底完成了“完美化炁”的过程。

    至于后三序……

    便是玄乎其玄了。

    所谓“无为法”,只能“悟”不能“修”,无法可依无迹可寻,这是其特点。

    但纵观世间,“无为法”也并非只有这一种,从其他来看,只要悟性足够便都是有可能修成的。

    别的不说,就单以老天师为例,其“金光咒”与“雷法”虽初习之时皆是“有为法”,但修至深处后,同样也会向著“无为”的方向转变……

    “金光咒”有为的极致便是金光外放、随意凝形、性命坚固,而“雷法”有为的极致则是引天地雷霆降落,但从老天师的身上便足以看出,这并非是两种术法的尽头。

    毫无疑问,如今的老天师早已经突破了“金光咒”与“雷法”那“有为”的桎梏,以自身之天赋、悟性为推动,使二者进一步升华,达到了“无为”之境。

    而再看三一门过往,自创派开始一直到最后,每一任的门主乃至膝下弟子都无一不是惊才绝艳之辈,悟性也都无比高绝、远超同辈不知几何……

    怎就悟不得?

    “难道说……”

    一念至此,夏烨突然皱起了眉头,刚才在细读这《九序心法》之时他就隐隐感觉到不对,有一种莫名的“违和”。

    但一番看下来,这又的确符合道门内丹的修行之理,每一步似乎也没什么毛病,他当即又施展起“明理”,开始在脑海中梳理起来。

    片刻……

    “不对!”

    “当真不对!”

    夏烨两眼一瞪,找到了“违和”的源头,这“逆生三重”的确是有问题,但却并非是整体的框架,而是在于其中细节……

    毕竟,这“逆生三重”能够修到“第三重”、能完成“逆生化炁”的过程,就说明这条道路是一定能走得通的,只是差之毫厘便谬以千里,若不纠正其中细节便永无成功可能!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