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68章 升仙汤(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秋意渐浓,地里的黄豆豆荚鼓胀泛黄,饱胀度和干燥度全部达到标准,公社和国营农场同步,一声令下,开镰!

    红旗大队的秋收在国庆前三天正式开始。

    种植黄豆主要是田间管理麻烦,黄豆密度没有小麦大,不怎么怕雨淋,收割的紧张程度没有春小麦那么大。不过因为种植面积广,需要全民参与。

    收获时节,时间不等人,一切都靠抢,要抢的不只是黄豆。

    今年改变策略,黄豆男社员负责,项大诚安排了一部分女社员,上山拦山货。

    山上小鸡炖蘑菇的蘑菇下来了,必须应采尽采,过了时节不采,蘑菇就被老天收走了。

    东北的榛蘑产量大,晒成干,易于运输和保存,为全国商业局供应了大量的蘑菇山珍。

    还有红松的果实松子,也到了成熟的季节,再不摘要掉地下喂动物了。

    榛蘑和松子是附近几个大队的主攻方向。

    跑山这一块,妇女几乎顶了全部的天。王春花为项海澜婚礼的采购大业也被迫停止,带着小儿媳妇和老闺女一起上山采蘑菇,捡松子。

    蘑菇好捡,东北的山林,蘑菇种类没有滇省那么多,大部分都成堆出现,松树下一片一片的棕色榛蘑,闭着眼一薅就是一大把。

    松子不行,跟后世改良后的矮趴趴果松不一样,山上的红松都有了年头,最高的有三十米。

    采松子需要爬到二十米的高处,用长竹竿把松塔打下来。一个成熟的老手一天最多能爬三十棵树就不错了,效率根本起不来。

    所以后世才有坐热气球采松子,气球飘走了惨剧,再加上产量稀少,一斤正宗的东北红松松子在网上卖一百多,是真不贵。

    项海澜也有短板,爬树不行,赶不上从小爬惯了树的王春花,穿着钩鞋,五十多岁的人,嗖嗖嗖就上了树。

    她在上面打,项海澜和苗倩在下面捡。山林太大,一伙人上山,没一会儿全都不见了。

    跟三嫂也越隔越远,项海澜保持着每往麻袋里装四个松塔,就往火车里扔一个的比例作弊。

    现在松子太便宜了,一斤不到两毛,不偷拿都对不起后世吃不起松子的人。

    拦山货真好,又能挣工分,还能丰富小金库。

    不光这两样,山里还有山核桃,板栗,跟榛子一样,因为数量不多,大队允许村里人完成跑山任务,采一些回家。

    比起榛蘑,项海澜更喜欢另一种山珍,猴头菇,小兴安岭的针阔叶混交林是它的主要产区之一。

    数量没有榛蘑多,主要长在松树,栎树,柞树的树干上,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只要在一棵树上发现毛茸茸的猴头,在相邻的树干总能找到另一朵。

    猴头是八大山珍之一,“山珍猴头,海味燕窝”,在东北是跟熊掌齐名的山味珍品。

    送了一些进火车里,留着以后解馋,剩下的拿回家给家人做好吃的。

    小金巡山回来也带回来一样好东西,花尾榛鸡,大名鼎鼎的飞龙。“天上龙肉”的飞龙肉。</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