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流年总有春 > 正文 第13章 门勒

正文 第13章 门勒(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周就不干的消息,看他的眼神越发异样。

    张胜利却泰然自若,依旧踏踏实实地做饭,放广播...

    下午吃过饭,司机老王开出了212帆布吉普车,准备送周云回城里。

    1988年,还没有双休日,所有的单位都只有周日一天休息。

    周玲拉着张胜利坐在了吉普车后排,周云就坐在了副驾驶位上,对张胜利笑道:“小张,报名的东西都拿好了吧?”

    “都拿好了,相片,户口本,毕业证。”张胜利局促地回答。

    “行,那你今天晚上就住在我们家里,明天让周玲陪你去报名...走吧!”

    周云摆了摆手,司机老王就开着车,出了乡政府大院。

    赵长青和黄世贵一帮人,都愣在了院子里。

    “周副县长居然说让张胜利住在他家里?”

    “看来,他也看上张胜利了...”

    “张胜利这小子,说不定真就成县太爷的乘龙快婿了...”

    几个人窃窃私语。

    “都给我闭嘴!一天到晚不干正事,就知道捕风捉影地乱嚼舌头!”

    赵长青冷着脸扫视众人,又狠狠地瞪了一眼黄世贵。

    黄世贵低下了头,脸又黑成了猪肝色。

    吉普车出了青湖乡,一路往南飞驰,穿镇过乡。

    周云掏出一包烟,转头对张胜利笑道:“小张,你抽烟吗?”

    “谢谢,我不抽。”张胜利拘谨地直起身子。

    “爸,您也别抽了,抽烟对胃不好!”周玲叫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行,那我也不抽了。”周云笑了笑收起了烟。

    司机老王也把刚抽了一半的烟,扔出了车窗。

    沙城县绿洲三面环沙,像一把楔子插进大漠,从楔子尖的青湖乡到楔子尾的县城,有76公里。

    吉普车的速度比班车快得多,中途又不停,天刚黑就进了县城。

    宽阔的马路上,有好多骑着自行车的人,不时传来清脆的车铃声。

    昏黄的路灯下,许多小孩在弹弹珠、抗咚咚(单腿对抗的一种游戏)、拍烟盒叠成的“三角”...一片喧闹。

    在青湖乡,这个时间人们已经准备上炕睡觉了,可沙城县城里,还十分热闹。

    张胜利以前只来过一次县城。

    那是他初二的时候,跟着语文老师来参加县里的作文竞赛,来去匆匆,根本没有仔细看县城的景色。

    县城对于张胜利来说,完全就是另一个世界。

    现在坐着吉普车欣赏县城的夜景,张胜利仿佛是在做梦。

    难道,自己的命运,真的就要改变了吗?

    吉普车驶进了一个小巷子,在最深处的一户人家门口停下。

    门楼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十分气派。

    沙城绿洲最早是游牧民族的牧场,明清时期朝廷移民戍边,大量山西、陕西、安徽一带的人民迁居沙城,多元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门楼就是其中之一。

    每个沙城人家,不管有钱没钱,都要修个斗拱飞檐的门楼,叫做“街门楼子”,这可是一个人家的脸面。

    当然,像周云家这样纯木头卯榫结构、雕梁画栋的街门楼子,在沙城县也算是凤毛麟角。

    张胜利下车,抬头就见街门楼子下的门楣牌匾上,写着“爱莲世家”四个大字。

    这也是沙城的文化特色,每个姓氏人家门楣牌匾上的字都不一样,称为“门勒”。

    比如张家的门勒是“黄石授书”,王家是“三槐遗泽”,杨家是“清白传家”,孔家是“尼山流芳”...都包含着祖先的文化传承。

    外人一看门勒,就知道这家人姓什么。

    喜欢流年总有春请大家收藏:流年总有春m.bayizww.com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