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85章 熙和路问题(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北宋仁宗时期

    此时还在外放做官的包拯听见了他的"威名远扬",心口仿佛被堵住一口气。

    虽然名传千古是件不错的事,但没人告诉我这名声怎么变成这样了!?

    我绝没有像林姑娘所说的冒犯陛下!

    话说那群文臣可真能吵啊!

    ……

    "元佑二年正月,刘挚、苏轼、程颐几方势力斗得不亦乐乎,最终波及到了年过九旬的朝廷吉祥物 文彦博。"

    "尽管文彦博只是充当个吉祥物,毕竟人也九十了不是,但他对元佑朝的国策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觉得这个废除新法的速度有点太快,他也知道自己没多少实权,不过凭着他仁宗时的威望,也给在场的臣子造成了一些压力。"

    "尤其是以刘挚为首的文臣,对待文彦博的态度就不似以往了,等到宋夏和议,这也让那群言官们找到了弹劾文彦博的机会。"

    大宋某纨绔子弟: 这也算这群臣子的老祖宗了!

    大明某世家子弟: 毕竟九十多了!

    "宋神宗时,连年发动对西夏和青唐吐蕃的战争,让宋朝开拓了不少的疆土。"

    "这大概主要概括两个方面,这一是攻略青唐吐蕃的两千里土地,即熙宁朝所建立的熙和路,二则是五路伐夏时所建立的西夏领土,也就是熙和路方向的兰州城和定西城,以及衡山地区至陕西一带的几个山寨等。"

    "文彦博在这上面的立场是和司马光,刘挚以及苏辙等大臣一样的,他们都主张把夺来的西夏土地都还给西夏。"

    大明某农汉:???啥玩意,为啥要还回去!?

    大唐某将士: 一下子就精神了!

    大宋某冲网少年: 低血压一下就好了!直接增高!

    ……

    "这其中有两点原因,首先神宗时期确实打仗打了许久,五路伐夏就搞了百万人,其他还有几十万的规模的战争就更不用说,尤其是陕西和河东附近靠近西夏前线,出动了大量的民夫,致使百姓民不聊生。"

    "而熙和路那些地方,并没有多少经济价值,留着不但损耗国力,还容易引发新的战争。"

    "这第二点就是新君登基,朝廷还需要稳定内政,没什么时间去和西夏斗,不如把这些没用的地盘退回去,还能维持两国的关系。"

    "这两点原因真把我气笑了,不会真觉得把地还回去,人西夏就不会继续打你吧!?"

    "或许他们还觉得你好欺负,就算抛开这些,那些因这些战争而死的士兵,他们也有家人,在场的臣子不论新旧党,有没有为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