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北宋大法官 > 《北宋大法官》 第814章 番外二

《北宋大法官》 第814章 番外二(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第814章 番外二

    记得曾几何时,每当有人提出对外用兵时,这朝中大臣十有七八皆是反对,当时整个宋朝的大战略,就往内收,思想层面也是如此,几乎丧失汉唐那种对外扩张的野心。

    但如今这种情况显然已经得到改变,这刚刚拿下西夏、云州,马上又要开始对南边用兵。

    大臣们也没有去反对,反而是支持的,可见这其实还是跟国力有关系,以前是能忍则忍,这口袋里面没有钱,干啥都心里发怵,现在腰包鼓鼓,你再跳一下试试看。

    从战略层面来说,既然是要走向帝国霸业,这战争就不能轻易停下来,必须对外扩张。

    如汉唐初期,哪年不打仗。

    当然,对南用兵,主要还是为了迷惑辽国,其次才是削弱李朝。

    还得针对辽国,布下疑阵,让辽国认为税币才是宋朝国力增长的主要原因。

    三司。

    “我们已经研究过了,在雄州等地发行税币,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海运可以直接抵达我们与辽国的边境,而江南、福广也都在使用税币,所以我们可以将部分军饷换成税币,再吸引商人通过海运将粮食送到边境。我也已经跟三大解库铺商量过了,他们都会去当地建立解库铺,方便士兵使用税币。”

    薛向向王安石说道。

    王安石点点头,又向一旁的吕惠卿道:“目前海运是什么情况?”

    吕惠卿回答道:“去年从福广、占城等地运送到登州的粮食,已经达到十万石,较之前年翻了一倍,损失目前只在百分之十,但较比起运河的损耗,这成本至少降低四成,因为海运主要是靠风力。

    那是我们预计,朝廷决定支援占城,讨伐李朝,海商还会进一步增长。”

    对南用兵,最为高兴的,莫过于海商,到底名义是以支持占城,但要支援占城,陆路上是行不通的,就只能走海上,一旦朝廷将钱用于海上,海上贸易必然变得繁荣起来。

    王安石问道:“那事业署

    吕惠卿摇摇头道:“暂时还没有。”

    “为什么?”王安石诧异道。

    吕惠卿讪讪道:“因为这些运输集团,还是以供应京城为主,但京城又不靠海,就是运到登州,也得通过河道运送到京城来,这路程是近不了多少,损耗也无法减少。

    而且海上运输,依靠的是风,每年南下北上都是有固定的日期,但是京城的供应不容有失,所以,目前海上的都是商人。”

    王安石道:“其实运输集团也可以拿钱出来,与那些海商合作,为以后做准备。”

    吕惠卿点点头道:“学生知道了。”

    正当这时,邓绾突然快步入得屋内,“王相公,三司使,吕尚书,我方才收到消息,海门县县令陈芝华被人状告隐瞒其父的死讯。”

    王安石听得眉头一皱。

    吕惠卿问道:“谁告得状?”

    邓绾道:“是扬州检察院收到举报。”

    立法会。

    “随着税币渐渐普及,各地也传来一些假税币的案件,虽然都是粗制滥造,也只能蒙骗一些愚昧的村民,但不能任由这种情况继续蔓延下去。”

    富弼缓缓说道。

    司马光言道:“目前伪造税币,已经是定为死刑,但是根据各地情况来看,那些人都是亡命之徒,死刑对于他们而言,无法起到震慑的效果。

    我们应该针对那些有家底的富商,进行管制。”

    富弼问道:“如何管制?”

    司马光道:“印刷税币的墨纸,与平时我们使用的不一样,普通人也用不上,我们可以要求这方面的商人,对于购买的客户,进行登记,否则的话,就要拿他们问罪,同时对于举报的,进行重赏,以及要求税务司、安全司对这方面进行严查,如此才能够有效的打击。”

    张斐笑道:“要不要这么狠?”

    富弼微微笑道:“不是还有其它方面考量么。”

    “其它.哦,我明白了。”

    张斐恍然大悟。

    这也是为了迷惑辽国。

    在商量完税币一事后,富弼又道:“此外,还有一事,也想征求各位的建议,就是关于西夏文字的问题。兴庆府皇庭传来一封信函,询问当地立法会,是否有决定使用哪种文字的权力?”

    文彦博立刻道:“我朝已经不存在羁縻州制度,只有公检法,书同文,车同轨,这都是必然的。

    而且,西夏当初之所以创造文字,乃是希望与我国和辽国平起平坐,这必须得废除,如这种事,也必须由朝廷决定。”

    司马光道:“这事当然得由朝廷来决定,但是是否立法废除,我认为还当慎重,因为佛教在吐蕃、熙河、西夏等地盛行,而据我所知,当地佛寺十有八九都是采用西夏文字,这贸然废除的话,恐怕会引发当地僧侣的不满。”

    文彦博道:“西夏就是通过佛寺来推广西夏文字的。”

    司马光道:“但这已经成为现实。”

    “我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不敢贸然决定。”

    富弼稍稍点头,“不过这事必须要给出一个具体法案,因为以后还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说话时,他偏头看向张斐。

    张斐道:“我赞成文公的书同文、车同轨,但是不是要采取秦朝的做法,我觉得没有必要。

    秦朝之所以那么暴力,乃是因为其文化不在其余六国之上,而且秦国完全是暴力征服,所以不这么干,可能秦朝的制度,都会被六国反噬,法家解决问题,永远只有一条路径。

    但我们大宋是完全不需要,就拿熙河来说,当地商人都在学习汉字,都在使用汉字,没有人再用什么西夏文字,因为他们不用汉字,就无法自主立契。在贸易方面,就是我们汉人主导,而汉人是不可能去学习西夏文字的。

    朝廷只需要确定官方文字和官方语言,理由则是方便大家贸易,方便大家解决纠纷,不需要立法废除西夏文字,不用想也知道,这用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少,用不了几年,西夏文字就会销声匿迹。”

    司马光也点头道:“我赞成张三之言,其实西夏文字也不过五千多个,还不到汉字的十分之一,且还是效仿汉字创造的,迟早会被取代,到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事业学院去慢慢普及,只要明确官方语言和官方文字,那就足矣。”

    文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