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鸳鸯佩 > 正文 100-110

正文 100-11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100-110(第1/15页)

    第101章 只要活着

    来安心慌意乱,家里到底没有主事的女主人,都显得慌成一片。

    邹氏安慰来安:“不要慌张,这是外伤,今夜让人守好了,我明日让人去请太医来。”

    邹氏正说着,

    来复进来在门口说:“大宗正来了。”

    屋里的人都惊讶看着来复,邹氏最先反应过来,赶紧出门迎赵德明,赵德明已经从角门进来进了院子,黑暗中灯笼昏暗的光源,邹氏站在廊檐下迎了一句:“不知道大宗正来,失礼了。”

    赵德明不在意摆摆手:“无需在意这些虚礼,我来看看若甫。她如何了?”

    他的口气,比端王府里的人对赵诚还要亲切。

    邹氏听的异样,低头迎着人进屋子,赵诚趴在那里,闭着眼听见赵德明进来,知道事情肯定闹大了。

    没想到赵德明进了屋子就开始骂:“你昏了头了?去接这种事?为什么先不来问我一声?”

    赵诚不想吭声,只是闭着眼睛听赵德明咆哮。

    房间里的人都惊呆了。

    单方面的骂人,必然是不能尽兴,赵德明骂了顿才问:“究竟是因为什么?”

    人都死了,事情也解决了,赵诚不可能再提起了。

    “只是言语冒犯了官家。”

    赵德明知道必然不是因为这个,见他死不吭声,问:“谁给你出的主意?”

    “没有谁。我罚也挨了,官家也出了气了,事情也过去了,大宗正不用生气了。”

    他不想领谁的情了,还是一个人为好。

    赵德明见他突然冷淡的态度,知道他这次伤的重了。

    自己也冷静了。

    “子恒说官家一日罚了你两次,你也知道,官家脾气,何必非要冲上去?有什么事,不能慢慢说?非要顶着来?”

    赵诚:“为了少死几个人,那些人本就不该死,该死的人已经死了,偏偏用无辜的妇孺们泄愤?拿妇孺祭旗,让人觉得心寒罢了。”

    第一次有人死在他面前,这种冲击对他来说太大了,而且谁也救不了谁。

    怎么走都是死路,连颂的罪责真犯得上死罪吗?张相公都能在乡下养老,连颂才二十几岁,为什么不可以?

    他不是和赵策斗气,也不是厌烦谁。

    而是厌烦这个世界了。

    赵德明:“越说越没有规矩!你是宗室子弟,更应该知道官家的不易。”

    赵诚闭着眼睛趴在那里,将头转过去不想听这些了。

    赵策的不容易,不是无辜的人造成的。

    可无辜的人枉死,确实他们父子私心的缘故。

    谁委屈,也轮不到赵策委屈。

    邹氏软软提醒了一句;“若甫,听话。”

    赵德明才惊觉,这是端王府,不是晋王府。

    赵诚也不是他的孙子。

    他终是叹了声,带来的太医在这里守着,自己安抚了几句回去了。

    赵诚的伤有些重,幸好他这几个月没偷懒,日日勤练,身体才好了一些。只是尽管这样,血糊一片的伤还是让来安哭了又哭。

    赵敬当晚从正院出来就奔他院子里来了。

    见他这样,也舍不得苛责,坐在窗前心疼嘟囔问:“究竟多大的祸,值得这么打你?”

    听的赵诚都笑了。

    二房的赵炎也来了,进了门就问;“五弟怎么样了?”

    赵敬叹气:“伤的厉害。”

    在赵敬眼里,赵诚犯错再大,也不能这么打。就是官家,也不能这么干。

    不得不说这个老实的大哥,实在可爱。

    赵敬和赵炎坐了会儿,就催着赵炎回去了。

    赵诚其实累了,今日给他的冲击太大了,他闭上眼,都是连颂甘心求死的眼神。赵炎坐了会儿,也回去了。

    第二日一早就听说赵炎的媳妇昨晚就发动,要生了。

    赵诚第二日依旧有些发热,来复匆匆进来说:“夫人有信回来了。”

    来安把行李拿出来,翻出信给他,他躺不住,就侧躺在罗汉床上,拆了信看了很久,也没说话。

    来安熬了药端进来,见他看着信发呆,试探问:“夫人说了什么时候回来吗?”

    赵诚摇摇头。

    杜从宜的难处,他知道,但不知道怎么开解。

    来安心里觉得杜从宜有些问题,年少夫妻,五哥性格好又宠她,她心大但不知道疼人。她希望的杜从宜能细心一些,多花一些心思在赵诚身上。

    赵诚一口喝了药,靠在罗汉床上,仰头看着屋顶问;“祖母好些了吗?”

    来安哪里知道这个,她一颗心都在他身上,只管安慰他:”都挺好的。”

    赵诚自言自语:”都挺好的,可为什么每一个人都不开心?”

    “啊?”,来安搞不懂这些。

    前一日赵诚被官家罚了,还夺了爵位,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天大的事了。

    听说老喷子在明镜堂骂了先帝,但没来骂赵诚。

    赵诚只是心情不好,但并不沮丧,也不恐惧,并不因为被罚酒生出什么其他的情绪,反而直气壮的。

    赵敬见他看什么都淡淡的,听说昨晚他和大宗正也不痛快。

    “究竟是为什么?”

    这是所有人的疑问。没人知道为了什么。

    所以高皇后问赵策的时候,宗瑞像只鹌鹑一样,缩在一边,头也不敢抬。

    赵策避而不谈,却和高皇后说:“你让人去看看他,天气热了,让他尽快回来当差。”

    高皇后听了诧异,扭头看他一眼。

    宗瑞听的眼睛一亮,官家这是后悔打小赵大人了。两个犟脾气,遇到一起了。

    高皇后心思已经转了几转,高皇后昨日就听说了,正好安平郡主和妹妹也在宫中陪她打牌,都听说那边用了廷杖,几个人都刻意没提起这件事,都等着官家下一步怎么做。

    若是真的厌弃了赵诚,自此就不再用他了。

    若是……

    可见官家是真的舍不得。

    高皇后笑吟吟说:“是,就依官家的意思。臣妾这就让人去看看,您也是,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非要那么打,昨日郭严说若甫被打的浑身是血,人都昏过去了,我听的吓了一跳。”

    高皇后给他铺垫,给他台阶,赵策也不端着,只是依旧板着脸骂了句:“不打他不长记性。”

    高皇后笑着说:“好了好了,知道官家心疼了,臣妾这就让人去看看。”

    高皇后走后,赵策问了声:“太医怎么说?”

    宗瑞不敢说实话,支支吾吾的。

    “究竟怎么了?”

    宗瑞:“小赵大人昨日开始发热,一直没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100-110(第2/15页)

    人病情和心情有很大关系,赵诚连着两日,心情十分低落,起初还见赵敬,后面谁也不见了。

    高皇后大张旗鼓,特意让身边的内侍郭严亲自来探视,端王府中门大开,老夫人才知道赵诚被打了。

    前两日,小周氏生了个儿子,端王府里还在庆祝。

    朝中很多人都知道赵诚被官家杖责,有人幸灾乐祸,有人在观望,有人背后担心。

    章奎每日晚上才来,来了也不劝说,他自己都说,和赵诚待久了,人也变沉静了。所以格外想念吕好蒙在的日子,有他在,肯定很热闹。

    郭严和宗瑞不一样,宗瑞是和赵诚每日见也熟悉了,不讲究那些虚礼,郭严是高皇后身边的内侍,坐在正院里笑着说着场面话:“娘娘听闻赵大人犯了错误,被官家责罚,十分担心,特意派老奴来探望。”

    他说是探望,和宗瑞比到底少了几分情义,也是施恩的态度。

    但府里的人都不敢怠慢了他,邹氏领着人去了赵诚的院子里,赵诚见了郭严闭着眼睛,根本不给面子。

    郭严已经在正院里宣旨了,他是来探病的,赵诚即便不买账他也不敢造次。

    摆明了赵诚还是能回到官家身边的,在他看来赵诚有恃无恐。

    他闻声问:“高娘娘担心你,这不是担心小赵大人如何了?”

    赵诚趴在那里,正要换药了,揭开后背腰腹皮肉伤还是血肉翻飞的模样。

    郭严也吓了一跳,干干地等换完药,太医自己和郭严解释了赵诚的状况。

    反正是不太好,毕竟天气渐热,炎症难消,况且赵诚一直低热。

    尤其那一日见了血,他内火攻心。

    最主要他不太爱惜身体,心情很差。

    最好的一点,就是他好像对这次处罚不太在意,几乎心如止水。

    郭严知道赵诚不买他的面子,得了太医的解释,放下高皇后赏赐的药材,就回宫复命去了。

    等人都走了,屋子里终于静了。

    邹氏问:“宫中这是什么意思?”

    赵诚也不嫌疼,就坐在罗汉床上,目光穿过南窗,望着院子里渐渐的绿荫,无所谓说:“给一耳光,再赏一颗枣。无非如此。”

    邹氏皱眉看着他,轻声说:“你若是这么想,那这条路你无论如何都走不下去的。”

    这是赵诚迄今为止听的最中肯的一句话。

    他点头:“大伯母说的是。”

    邹氏坐在他对面,顺着他的目光看着窗外的发芽的树,淡淡说:“人的一辈子长着呢,你不能背着怨恨,我知道你肯定为了什么,必定是你觉得值得东西。可很多事情,就是这样。”

    “人命,几百条人命。”。赵诚突兀的解释说。

    邹氏转头看他,见他看着窗外发呆,他并不觉得自己救了几百条人命可贵,只是觉得值得。

    “你和你爹爹很像,比所有人都勇敢。”

    赵诚苦笑:“有什么用?死的人已经死了,活着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闭上眼,就看到连颂的脸。

    邹氏看着他笑了下,继续转头看着窗外轻声说:“可至少活着,而且未来不可知。我父亲当年获罪的时候,我被夫家退亲,我和家人都被关起来,等着发卖。我想着,我若是被卖,定然去死也不要受辱。后来幸好父亲平反,官复原职。这不,我有了新的亲事,我父亲步步高升。你看,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赵诚听完,好半天,才八卦了一句:“端王府高攀了你。”

    邹氏轻声笑起来,仿佛是认可了他的话。

    此刻他和邹氏很放松,太阳穿过南窗照进来,两人坐在罗汉床上闲聊。

    仿佛有种陈年老友的感觉。

    第102章 端王府

    邹氏轻描淡写说:“想得太深太远,谁也活不好。”

    赵诚笑笑没说话。

    她笑着问:“现在能说说,杜从宜到底为什么南下去了吗?”

    “她啊?年少意气,仗着技艺出众,仿了一副假画,被搅进了太子案。我不放心她,她是个小孩子性格,没见识过这些。”

    邹氏问;“官家知道了?”

    “大约是知道了。”

    邹氏点点头:“没事就好,大家都平安就好。”

    她很讨厌动荡和混乱。

    赵诚开玩笑:“伯母放心,不会出事的,我不会把祸事带进府里来的。您放心。”

    邹氏站起身,最后轻声说;“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之操。你祖母说是因为你长大了,才稳重了,但我知道你和他们几个不一样,你比他们更明白,在官家身边这条路不好走,谁也帮不了你,你自己珍重。”

    赵诚微微笑起来:“谢大伯母提醒。”

    邹氏说完就走了,邹氏走后,他才精神好些了。

    开始提笔给杜从宜回信了。

    杜从宜以为赵诚会给她很快回信,但所有北上的信和礼物,都杳无音讯,好像投石入水,没有惊起一点波澜。

    她在短暂的生气后,就开始担心,是不是出事了。

    她想问麻二,但麻二是赵诚的人,不会说实话的。

    所以她一边问了吕好蒙,一边让来宝去打听消息。

    吕好蒙的消息来的晚,但杜从宜收到已经三月下旬了,赵诚一直在家养病,再没有入宫。

    而且因为赵诚养病,京中弹劾他的折子纷沓而来,毕竟他前脚进了刑部,后脚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