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鸳鸯佩 > 正文 120-130

正文 120-13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120-130(第1/15页)

    第121章 战事

    在开战前一日,赵诚带着吕本中到达真定府,城外已经布防做的差不多了,吕顺旗下有先锋六部,自东向西排开,他的儿子们也都冲在第一线,吕本昌一路上和赵诚炫耀,他二哥如何骁勇善战,十六岁就成名了云云。

    赵诚只是听一听,并不当回事,别小看了这些古人,扬名声比现在互联网人都积极。

    吕本昌见他不以为然,就说:“我二哥和我不一样,他十六岁就跟着舅舅在河间府,他的名声是自己杀出来的,剿匪、和辽人交过手。”

    赵诚:“能在这地方驻守,必定不是凡子。”

    吕本昌:“小赵官人和汴京城的官人也不一样。”

    赵诚笑问:“汴京城的官人是什么样的?”

    “酸气,瘟脚鸡,骑马都不会,就对我们呼来喝去的,爹爹总是陪笑脸,又是送礼,又是送钱。”

    赵诚:“是不好伺候。”

    吕本昌虽然长得魁梧,但是心思很细腻,还是个话痨,和赵诚私下练过几次,有输有赢,他很喜欢赵诚的直爽,尤其赵诚能为武将说话。

    这一点很难得。

    一行人一入城,管城防的人就来查验,转头吕本昌就喊了声:“二哥!”

    远远看去,和吕本昌如出一辙的壮硕的男人,盔甲穿戴整齐,人顷刻间就到了眼前,对面的人对着吕本昌就使劲拍他肩膀,问:“你怎么来了?爹爹呢?”

    吕本昌被拍的呲牙:“爹爹很好,这是汴京城来的宣抚使小赵官人。”

    吕本骏看了眼赵诚,带笑的脸眼可见冷了。

    赵诚看的好笑,看来汴京城的官人们,没少折腾地方的武将。名声已经臭成这样了。

    吕本骏冷着脸,还是过来行礼:“见过小赵官人。”

    赵诚:“不必客气。大战在即,一切以战事为重,我可否看看城防?”

    吕本骏让身边亲军领着赵诚上了城墙,自己则带着小弟吕本昌扬长而去。

    赵诚也不介意,来复反而嘟囔:“这厮好生无礼。”

    赵诚站在墙头,看着翁城,前面的女墙,护城河,一系列的修葺工程已经结尾。

    大战在即,路过的逃难的流民都不进城,听说西面山中开了路,让百姓穿山南逃。

    吕本骏拉着弟弟问:“怎么这种时候,把人打发到军前来了,这是什么意思?”

    吕本昌:“二哥勿怪,小赵官人和别人不一样,他是官家身边的人,是官家打发出来的,而且他也不贪财不乱说话。”

    吕本骏冷哼一声,吕本昌才掏出父亲的书信给他。

    等赵诚从城墙下来,吕本骏已经变了态度。

    赵诚只当不知道,地方老兵油子甚至认中枢的都统制为干爹,朝中有人好当官,这话不假。

    他问:“城中若有什么困难,记得和我说,我联系大名府那边。”

    吕本骏:“就那个沈……”

    他脱口就要骂沈晦几句,又忍住了。”不用,赵大人怎么想起来这里,大战在即,还是随百姓一同南下吧。”

    赵诚笑起来:“我二哥在你营中,可否让我见见?”

    “是?”

    “赵恒。”

    “哦,赵将军。快请。”

    可见赵恒在这里混的不错,都成了香饽饽了。

    赵诚穿过半座城,在北城门附近看到赵恒的宅子,还挺气派,他进了门,前厅有位十分英气的夫人出来,见了吕本骏问:“吕将军,我家将军今日真不能喝酒了,现在都没醒。”

    吕本骏大笑:“我不是来找他喝酒的,这是他弟弟,从汴京城来。”

    那女子猛然看赵诚,一下有些手足无措。

    赵诚温和问:“二哥没醒来吗?”

    那女子呐呐:“醒了。各位请随我来。”

    宅子并不大,但打的很干净,赵诚进了院子听见赵恒问:“谁来了?”

    赵诚回了句:“二哥。”

    片刻就见衣衫不整的赵恒匆匆出门,见了赵诚瞪着眼睛问:“你怎么来了?你来干什么?”

    赵诚歪着头:“自然是来看你。”

    赵恒成熟了很多,扭头就和吕本骏说:“吕将军可不能欺负我五弟,他是个老实人,而且不善饮酒。”

    吕本骏这会儿已经对赵诚没有敌意了,大笑:“你们兄弟慢聊,我还有事,先走了。咱们下次再喝酒。”

    等人一走,赵诚问:“你们是不是交过手了?”

    赵恒:“是,前两日我们出城北上,在鹿县以北的山下,那里有片河谷,在那里和辽人交过手,弓弩手损失不小。”

    赵诚:“辽军装备如何?”

    赵恒面色凝重:“可以称得上兵强马壮,骑兵开路,所向披靡。你若是来宣旨,就早些回去吧,这里不安全,吕本骏不一定能守住。”

    “那你呢?”

    “我?,我过几日就回大名府,我本来就是跟骁骑军的,是吕本骏向大名府特意借我来的。”

    赵诚:“康渤呢?”

    赵恒:“康渤是个不要命的,已经在这边很有些名声了,而且他收拢了近三万人的义军,虽说是乌合之众,但人多啊。就是他这个不要命的打法,死不肯退,很麻烦。”

    赵诚想去见康渤,其实就是在这里中转。

    “行,我知道了。”

    赵恒出门在外很有做兄长的自觉,教训他:“你知道什么,赶紧回去。”

    赵诚好笑说:“我,回不去。官家打发我来协助吕将军,做了这个宣抚使。”

    赵恒听的惊讶:“官家这是什么意思?好端端的怎么打发你出来?你又哪里惹他了?”

    赵诚摇头:“没有,我也想到地方历练一番。”

    赵恒:“那为何不去南方,这北方苦寒,有什么可呆的?”

    赵诚看着他似笑非笑:“我倒是觉得,北方也不错。”,他说完回头看了眼身后的女子。

    赵恒被他臊的笑骂:“胡扯什么!”

    赵诚也笑,但没有开口问。

    赵诚通过赵恒,对北方的战局有了些了解,情况却是不太好,先锋六部,吕本骏在最北,也有诱敌南下的意思。

    赵诚以为事情还没有到这个地步,结果当晚就有夜袭。

    兄弟两还在聊汴京城,结果赵恒一听鼓声,立刻下地站在门外眺望了一眼北城门,回头就和赵诚说:“耶律果然胆子大,奔袭近百里来夜袭。若是大军随后,那鹿县多半是失守了。你快准备行李,乘着夜色,若是情况有变我送你出城。”

    赵诚问:“真定府城坚,也守不住吗。”

    赵恒:“大军南下,守得住又如何?困死了,都得死。”

    赵诚笑起来:“那,我若是逃了,汴京城里的唾沫能淹死我。”

    赵恒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120-130(第2/15页)

    :“我管他们舌头多长,让他们自己来试试。我自己的弟兄,当然是保命为上。”

    赵诚安抚他:“我没事,咱们兄弟两,没那么惨。”

    赵恒带着他穿过街道,街上人不少,满城惶恐,两人登上北城门,沿着城墙往东走,远远看到一条火龙,从东面而来。

    大军竟然真的来了。

    赵恒脸色一变,回头就说:“你尽快走!”

    赵诚盯着远处的火龙,问:“这兵马不可能奔袭千里,为了一个真定府。他们为何奔袭?周边并无示警,这人是从哪里来的?怎么突然间就到了城下?”

    赵恒急躁:“你管那么多,你走你的。”

    吕本昌带着人也是匆匆追来,见了赵诚就说:“小赵官人,辽人南下了。”

    赵诚回头见他满头汗,问:“你二哥呢?”

    “他已经在东门守着了,今晚……”

    他还在惊讶、兴奋和恐慌,来不及消化各种情绪,整个人都非常亢奋。

    赵诚安慰他:“没事,墙高城坚,这点人马不能如何。放信差出去赶紧打听东面出什么事了,好端端的,这些人从哪里来?”

    吕本昌:“我二哥已经放出去人了。”

    今晚大家都得在城墙上守着。

    汴京城里入冬后,气氛还是很高涨,北方的事情基本没有影响到百姓的生活,河间府、真定府,离这里太远了。

    又或者说,百姓对这些没有概念。

    赵策和御营前军后军的书信来往非常密,包括赵诚在大名府的表现,他都一清二楚。

    尤其前几日吕顺说,辽军可能近日南下,后军在太行山可以出山,臣就在大名府诱敌,若是辽人南下,后军追捕,金人南下,臣来阻挡。

    可信的最后又说,赵诚听闻后,已经独自北上,去了真定府。

    宗瑞见他脸色不太好看,也不知道赵若甫出去后又捅什么篓子了,大宗正这几日入宫十分频繁,话中的意思,是劝官家早日定下储君,北方不安定,也是个好兆头……

    官家听后一言不发,枢密院和御史台都有人上折子,并且提名了赵子恒。

    宗瑞听都不敢听。

    这种时候,官家怎么可能提这个。

    他见官家脸色不好,就开始疯狂转动脑仁想办法了,结果还真让他想到一个。

    “回禀官家,张大人昨日带着画入宫的,您要不看看?”

    赵策扭头面无表情问:“什么画?”

    “就是,他的自画像。”

    宗瑞说着,就冲下面的人使眼色,下面的人已经带来了,赵策乍一眼看过去,就觉得这种画法十分怪异。

    直白简单,毫无内涵。

    但是话说回来,这么真实贴切的画法,少见。

    甚至张文饶将近七十岁的年纪,气色都画的好了很多。

    杜从宜,她明明姓周。

    张妙善,你究竟为何沦落到如此境地?

    赵策看了画,心情也并没有变好,只是依旧觉得不痛快。

    到晚间了,才和宗瑞说:“明日让人宣赵若甫的夫人。”

    宗瑞看了眼他的脸色,低头答:“是。”

    赵策还在想,他上次明明见了人,但他丝毫没有看出来和她张妙善有什么相像之处,而且她和姓周的也并无相似之处。

    所以他不肯让人查,始终不觉得她身世有什么特别的。

    第122章 东西两路

    赵策的心思,宗瑞比其他人知道的多一些。

    宗瑞和上一任内侍省大押班吕忠不同,他是听话,聪明,但野心不大。吕忠自幼读书,学的是君臣之道,一个内廷伺候人的奴才,忘了自己本分,掺合到不该掺合的事情中。

    更何况,当年是吕忠极力劝说官家和高家结亲,因为当年的高太尉,是中枢老臣。张家只是寻常人家,五品武官,无名无姓。

    吕忠掺合的太多了,他自小就是陪在官家身边第一人,官家年少多仰仗他,可后来也厌恶他搅弄是非。

    宗瑞已经在考虑怎么宣这个旨意,让杜从宜有个准备,千万别乱说话。

    结果杜从宜很平静,和赵策对话对她来说,甚至都不算什么事情。

    她带着来宝,随内侍一路进到宫中,赵策此时已经收到了真定府被围的事情。

    宗瑞进来小心翼翼和他说,赵若甫的夫人到了。

    他甚至有几分心虚,赵若甫此时被围堵在真定府,虽然吕顺保证必然派兵北上救城,可战事,谁能保证呢?

    杜从宜比起上次,这次学会了低头,学会了’低眉顺眼’,她从前在杜家的时候,是沉默,对一切觉得烦人的人和事都当做没看见。但不能反抗,因为她抗争不过。到了端王府,她对着赵诚,脾气才慢慢抖起来了,赵诚也纵着她的脾气,她才渐渐对人直气壮了。

    赵诚不在家,她又学会收敛了。人在不安全的环境中,本能地小心。

    但依旧学不会下跪。

    这种侮辱人的行礼方式,她永远学不会。

    赵策见她低眉顺眼站在那里,明明和赵若甫一个德行。

    他自己都觉得好笑,指着南厅桌案上的画,问:“这你画的?”

    杜从宜一扭头看着张文饶皱巴老头看着自己,心里一咯噔,不知道哪里犯忌讳了。

    低头答:“是。”

    “听若甫说,你随你小娘进杜府,已经十岁了,你祖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