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60-7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辅导夫君考状元》 60-70(第1/14页)

    第61章 名人肖平,那人要和你抢老大

    康啸林不明所以,转过身问那少年:“贤侄,怎么了?”

    他又看了看曾芸芸,问:“你们认识?”

    少年不语,依然在望着曾芸芸默默流泪。

    中年男子对曾芸芸略表歉意地一拱手,便拍了拍少年的背,道:“士弘,士弘,圆儿已经不在了。”

    随后,中年男子对康啸林道:“康兄,士弘的未婚妻,一年前因病亡故了。士弘这孩子重情,总是忘不掉她。眼前这位小友,倒是与士弘的未婚妻圆儿的长相有七分相似,所以士弘才如此失态。”

    康啸林点点头,也叹息了一声,表示理解。随后,他很和蔼地对曾芸芸道:“可是当日鉴湖所遇的小友?你怎么没有随其他交流生在一起?是走迷路了吗?”

    曾芸芸摇摇头,道:“康山长,当日湖上的,确实有我。不过我并非交流生,只是陪同窗而来。”

    康啸林有些遗憾,便道:“若是小友有意,不妨与士弘一起报名,先在此参加旁听。只是不能同交流生一般立即分配讲堂。”

    康啸林说的话有些委婉,但是曾芸芸能明白他的意思。

    在白鹭洲书院,学生的人数是有定额的。一旦成为书院正式的学生,不但有机会分到寝舍,每个月还能获得一定数额的银钱补贴。当然,书院经费的来源比较复杂,一般为外界捐赠和自身经营所得。在吉安,因为社会风气影响,士绅和商人大都热衷于捐赠资助书院。就如府城的蓝家一样,贾而好儒,有钱了就愿意与读书人亲近。另一方面,书院也有自己固定的资产,比如学田。

    因为书院的待遇很好,所以很多学子趋之若鹜,尤其是白鹭洲书院这样的知名学校,根本无法满足各地学子的需求。为此,入学考试就成为关键。

    除了正常入学之外,各地书院还会为游学而来的学子提供机会。他们在这里旁听,参加考试,也有机会成为书院正式的学生。康啸林给曾芸芸和刚才那个少年提供的机会都是这样的。

    曾芸芸想着,平日里肖平去读书,她自己待在屋内也是无聊,倒不如也在书院之中,便点头答应:“多谢山长。”

    康啸林再看那少年,他终于流泪已毕,回转过神来,道:“多谢山长,士弘刚刚失态了。”

    少年又走到曾芸芸面前,道:“刚刚惊扰兄台了,还请见谅。”

    曾芸芸微微一笑,表示并不介意。

    在那个世界,曾芸芸不是没有遇到过靠这种手段来搭讪的。不过刚刚遇到这少年,他的眼神让她选择了相信他刚刚的情感是真诚的。当然,在高手那里,眼神也是可以作假的。不过曾芸芸现在着的是男装,过于纠结这个问题只会让情况更复杂,也没有必要,干脆就慷慨一些。

    中年男子到白鹭洲书院,乃是专门送少年来此。看到康啸林对曾芸芸如此看重,也是惊奇。

    康啸林不待他问,便将那日鉴湖一行所见所闻道出。同时,他对曾夫子也是大为钦佩,对鉴湖社学也夸赞了许多。

    曾芸芸暗暗想笑。曾夫子有本事,这毋庸置疑。不过康啸林去时,曾夫子还很颓废。之所以曾夫子给康啸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方面有她唬人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曾夫子的经历与康啸林不同。

    康啸林虽然没有参加会试和殿试,但毕竟是堂堂解元、诗文大家,如今又担任了白鹭洲书院的山长,算是海内闻名。曾夫子纵然中过案首,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潦倒于乡野社学之中。曾夫子的经历,是康啸林所不具备的;曾夫子的心态,则给康啸林以震撼。可以说,曾夫子征服康啸林,几乎是必然的。

    康啸林看到少年无事,便对曾芸芸道:“你们运气不错,恰好赶上沈先生来书院。我已经请沈先生出席本月下旬的月会。”

    说到这里,康啸林又自嘲道:“你看看我,忘记告诉你了,你眼前的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君典先生,乃本朝名士。”

    中年男子忙道:“康兄就不要嘲笑我了。我算哪门子名士?”

    若是肖平在此,大概不清楚眼前这个中年男子是谁。不过曾芸芸却知道,此人确实称得上名士。不过,此人日后的名声还会更大。

    曾芸芸上大学时,曾专门看过这个人的事迹。这是一个官二代,是名士,更是学霸。

    中年男子名沈懋学,南直隶宁国府宣城县人,君典是他的字。沈懋学的父亲叫沈宠,是嘉靖年间的举人,却从县令官至监察御史,累官至广西参政,是从三品大员。

    沈懋学性格豪爽,善书法、骑射、诗文。他少负侠气,曾多次往来于边塞,每次纵论时事,人多奇之。沈懋学素有大志,其诗《凤凰台》有这样一句:“丈夫意气何相若,万里风云指顾中。”

    曾芸芸清晰记得,四年之后丁丑科,按照正史,沈懋学会中状元。相传这科开考前,张居正欲使其子张嗣修进入鼎甲,派人访求名士为陪衬,看中了沈懋学与汤显祖。汤显祖不为所动,而沈懋学却与张嗣修一同登第。

    不管传闻是否属实,能中状元,沈懋学的科举功力是毋庸置疑的。若是能有机会向他学习,无疑会有不小的提升。曾芸芸觉得自己倒罢了,肖平却不能错过这次机会。

    眼前的中年男子既然是沈懋学,曾芸芸便猜出了少年的身份。

    少年名叫沈有容,字士弘,今年十六岁。未来的状元沈懋学是他的叔叔。虽然有个学霸叔叔,但是沈有容却不喜欢诗文,反而喜欢骑马舞剑,常常谈论兵法。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走向,六年后,沈有容将考上武举,投笔从戎。历史上,他三次入澎湖列岛和台湾抗击荷兰人和倭寇,称得上是一位大英雄。只是如今的他,还显青涩,满面愁容,与未来的名将相去甚远。

    这是曾芸芸穿越之后,第一次见到史书中留下详细记载的人物。之前遇到的督学杨秋池和知县陈鹏,在后世的史书中并没有留下什么的记载。哪怕是康啸林,也是如此。也不知是不是她穿越之后,蝴蝶翅膀扇动,直接导致很多历史细节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但不管之前有没有发生变化,曾芸芸确信以后会发生越来越多的变化。因为在这个世界里,她来了!

    虽然曾经想过,一旦遇到历史中的名人该如何。可是一次性见到两个,曾芸芸却觉得自己的心态很平和。

    当然,平和之外,一点特殊的心态还是有的。谁能想到,眼前这个并不是十分显眼的中年人,会是下一刻的状元,而且他敢于直谏,为了张居正夺情一事,干脆辞官回家?谁又能想到,刚刚这个迎风流泪的少年,会率领雄兵扬起烈烈大纛,让外敌闻风丧胆?

    康啸林大概和沈懋学还有事要说,便指点道:“你们过了前面那重门,左拐,便是报名的地方。今日上午报名,下午便可以在书院旁听。”

    曾芸芸便和沈有容一起去报名。

    途中,沈有容郑重道:“在下沈有容,安徽宣城人,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曾芸芸道:“兄台谈不上,我比你小。我叫曾芸芸。”

    沈有容又看了一眼曾芸芸的面容,道:“原来是曾兄。”这句话说出口,他的心中不知道是遗憾还是解脱。

    看到曾芸芸步履匆匆,沈有容又问:“曾兄一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辅导夫君考状元》 60-70(第2/14页)

    人来这里吗?”

    曾芸芸摇摇头,道:“我是陪同窗来的,他们两个都是交流生。”

    沈有容问:“曾兄来自哪个书院?”

    曾芸芸道:“哪个都不是。”

    沈有容疑惑道:“哪个都不是?那是……”

    曾芸芸想,就知道你猜不出来,只好道:“社学。我们都在社学读书。”

    沈有容道:“那肯定是极好的社学。”

    曾芸芸一笑,心道:这话,不知道曾夫子爱不爱听。

    二人办手续很快,报上自己的姓名、年龄、读书程度和来之前隶属的学校即可。听闻曾芸芸来自社学,办手续的人还是有些吃惊。不过这样的人之前并非没有过,只是他们多数都待不下去,参加了一两次考试,便灰溜溜地离开了。在这个人的眼中,曾芸芸也难逃这种命运。

    沈有容在登记时,专门问了在同批报名、同批通过考试后能否与曾芸芸分到同一个讲堂中学习。不过他没有问出结果,那人只是告诉他有这个可能。

    登记之后,曾芸芸便去门口继续等肖平。沈有容道:“左右我无事,便陪曾兄一起等你的同窗。”

    曾芸芸不好拒绝,便和沈有容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不一会,交流生便在汪夫子的带领下有序返回。

    刚刚经历了祭祀的洗礼,面容还有点严肃的解鉴看到曾芸芸和沈有容站在一起说话,忍不住对肖平道:“肖平,不好!你看到那人的眼神了吗?他仿佛要和你抢老大!”

    第62章 校园的感觉多了一个跟屁虫

    沈有容和曾芸芸一起,早已待了一个时辰。时间虽短,可是他却观察她很多次了。这些观察,有明目张胆的看,有看似随意的瞥,有悄无声息的窥。

    纵然清楚地知道曾芸芸不是他朝思暮想的圆儿,而且还是男儿身,可是相似的相貌以及近眉眼间的近乎一样神色,让他总是忍不住去看曾芸芸。

    如此观察了很久,他觉得曾芸芸有点奇怪,却又说不清楚怪在哪里。

    不用解鉴说,肖平也看到了曾芸芸身旁站着的沈有容。他也看到了,沈有容在偷偷打量曾芸芸。

    听了解鉴的话,肖平忍不住就笑了:“不怕他抢,因为他抢不走。”

    肖平说完,加快了脚步。曾芸芸早已经看到了他,在向他招手。

    曾芸芸看到肖平走过来,道:“祭拜结束了,接下来要做什么?”

    肖平道:“接下来便会给我们分配讲郎。不过还有一些杂事要处理,可能会耗费不少时间。不如你先回去歇息,不用在此等我了。等忙完今日,我打听一下书院的章程,看看如何让你旁听。至于午饭,你可以去街上的酒楼吃一些。另外,房间里还有阿丰买的点心和水果。”

    曾芸芸道:“刚刚我遇到康解元了,他已经许我在书院旁听。所以我就先不回去了。回去之后,一个人也是无聊。对了,这位是沈士弘沈兄,也是刚到吉安府。他来自湖南岳麓书院,刚刚和我一起报名。”

    沈有容对着肖平抱拳道:“在下沈有容,贱字士弘,还请兄台以后多多指教。”

    肖平和解鉴看到沈有容英姿勃发的样子,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男子。二人拱手作礼,道:“幸会。”

    肖平和解鉴各自介绍了自己,因为时间紧张,便匆匆去了。他们约好忙完之后与曾芸芸在正门后的院内连廊见。

    肖平和解鉴随着交流生一起来到了一处讲堂内,然后开始分配讲郎。所谓分配讲郎,就是给他们指定老师。毕竟交流生足有几十人,一个老师根本教不过来。

    山长康啸林和监院汪先生都来到了讲堂内。

    分配之前,有一位讲郎给所有交流生简要介绍了白鹭洲书院的情况。

    白鹭洲书院分为十个学区,吉安府及所属九县的学生各占一区,又另设了东西二学区,东区专供交流生居住,西区供各府县游学者居住。各学区均设厨房、饭堂、厕所等配套生活设施。

    至于教学方面,学生则被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各自教授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外舍、内舍和上舍的学生逐级递减。外舍生多数为初学的学生,大多没有参加过县试或府试,或者是参加了却名落孙山的。内舍生和上舍生,则多数为通过了县试和府试的学生。内舍生和上舍生的目标很直接,就是中秀才。

    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的变动,依照书院组织的月考进行排名,连续两次排名靠前的进入更高的舍,连续两次排名靠后的滑落到更低的舍。自然,连续两次位居外舍生末尾的会被淘汰出书院。

    所有的交流生,除了个别年长的通过了县试,成为内舍生外,其余的都是没有参加过县试的年轻学生,自然被分入了外舍。

    和肖平、解鉴一样,沈有容和曾芸芸一旦通过考试进入书院,也都是外舍生。

    外舍生在学区里是没有住宿的地方的,这也足以激励所有外舍生为内舍和上舍的名额努力。

    白鹭洲书院的这种制度,并非独创,而是当年王安石在太学中所创。当年王安石想通过月考递补升降,以此取代科举取士。后来,这三舍升补法随变法失败被废除,却被地方官学和书院采纳。

    交代之后,所有交流生先拜孔子、朱子,然后拜见山长康啸林。

    肖平和另外八名来自各地的交流生,有了一个共同的讲郎,名为袁源。九个学生一起拜见了袁源,献上了拜师六礼。

    提高交流生的水平,是给白鹭洲书院扬名。书院高层都很重视,派来的老师也都是精英。

    袁源是一位举人,差不多四十岁,面容清瘦,却有亲和力。他向肖平和其他学生送出了葱和糖作为回礼。“葱”与“聪”是谐音,指心思灵敏,又指做人正直。糖则有粘性,表示规劝弟子安心读书。

    回礼之后,袁源简单讲授了一下做人为学的道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