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70-18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芍药月季[花滑]》 170-180(第1/18页)

    第171章 前路坎坷,那就披荆斩棘。

    GP的赛程紧凑,往往头一站还没结束,下一站已经开始组织新闻发布会。

    没两天,新的选手、新的剧本又会在新的赛场上演。

    不过当初选站时,叶绍瑶和季林越给自己留了些喘息的余地。

    刚结束表演滑,他们就马不停蹄飞往F国格勒诺布尔,这么算下来,还有富裕的时间调整状态。

    11月11日,航班从广岛机场准时起飞,稳定机身后一路向西,始终追赶着日落。

    机上很安静。

    头顶的小电视放下,屏幕显示着此时的室内外气温,而后跳转到世界地图,一条航线从太平洋延伸向大西洋。

    飞机刚刚从华夏的领空擦过。

    但叶绍瑶偏头去看,舷窗外除了云还是云。

    “岸北一定又在下大雪。”

    “对。”

    季林越打开两家的交流群。

    温女士刚刚还在群里报信,毫无征兆的大雪把邵女士的最后一只花架也压塌了。

    叶先生首先收到这个消息,代替妻子发出一连串的悲伤表情。

    大人们总是这么幼稚,叶绍瑶笑着任他们展开有的没的话题。

    “一到冬天,我就特别怀念实小对面的烤地瓜。”她说。

    季林越收回手机:“如果我们能进总决赛,教练就会放我们回国参加全锦赛。”

    听起来不像奖励。

    但他们如今身经百战,参加国内比赛都是其次。

    对叶绍瑶诱惑最大的,就是“回国”。

    这几年满世界流浪的生活,让他们回国都比回IAM稀奇。

    “但F国站的竞争可不小,咱们连上领奖台的可能都没有。”

    机上没有暖气,耳朵贴着机舱的内壳有些发凉。

    叶绍瑶换了方向,一头靠在季林越肩上,手也揣进他的兜里,试图把自己捂暖和。

    接下来的适应训练,格林教练的手里多了一支笔,有事时写写,没事时转转,一管墨还用得挺快。

    “教练,我们试着给对角线步塞了两个步法,但可能会超时,所以打算砍了一处衔接。”

    格林扶了扶镜框:“编舞师怎么说?”

    “她说这不是最优解,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陆续要改一些舞蹈的点位。”

    “就按她说的来。”格林表示知悉,又沉浸在自己的计算里。

    叶绍瑶埋头:“您在写什么?”

    “积分。”

    手中的视频时不时传来微小的声音,实时播放着正在进行的比赛。

    她想起来,此刻正好是俄国站的自由舞时间。

    偌大的场景微缩在一方手机里,运动员依次完赛,屏幕上闪过一组又一组分数,领奖台的悬念即将揭晓。

    不怪教练紧张,叶绍瑶只围观了一会儿,再上冰时也觉得放不开。

    就像在等分区接受命运审判的是自己,而非别的什么人。

    “我现在比上一站还紧张。”

    这可是他们第一次有晋级总决赛的希望。

    但他们的命运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知道今天过后,冰舞项目的待定席位还有多少。

    季林越说:“我们有优势。”

    “对。”

    这也是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想法。

    心不在焉的训练结束,格林在场外传来捷报。

    意料之外的黑马没有出现,一切都和大众预测的一样,该拿牌的拿牌,该待定的待定。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白黑组合手握两个分站赛金牌,一跃成为晋级总决赛的头号选手。

    “你们有一枚分站赛金牌,目前排在待定区的第四位。”

    格林亮出她的计算结果——

    叶/季手握NHK分站第一,积十四分。

    排在他们前面的是三组已完成两站的运动员,身后分别是一组分站银牌和两组分站铜牌。

    按照积分规则,只要他们能在F国站拿到前四,保证两站累计到二十二分以上,就极有希望将总决赛的入场券收入囊中。

    即使和其他组合同分,他们也会因为一枚金牌占得先手。

    但是,“前四啊……”

    翻开选手秩序册,各项目的运动员按照国际积分排序,将在首场比赛中倒序出场。

    叶/季的国际排名第二十一位,甚至没有挤进最后一组。

    不过,他们可从来没听过“世界排名等同于实力”的道理。

    前路坎坷,那就披荆斩棘。

    ……

    场馆最后一次换冰的日子,刚好给运动员们放了假。

    叶绍瑶却没领情:“B馆还开放着,我和季林越可以换去那里训练。”

    “不行,”格林皱眉,“我知道你们想拿到名额,但超负荷的训练除了累垮身体,对比赛毫无用处。”

    她和他们算了一笔账。

    从备战J国站开始,两人就没完整地休息过一天。

    最清闲的时候,还是飞往格勒诺布尔的那十三个小时。

    季林越能理解叶绍瑶的心情:“还有三天开赛,我们想一鼓作气。”

    “一鼓作气不是这么用的,”格林学会用成语反将一军,“你们华夏人更应该知道劳逸结合的重要。”

    “教练。”

    叶绍瑶的话被堵在嘴边。

    “这里背靠阿尔卑斯山,有西欧最著名的滑雪道。我批准你们去雪上换一换心情,”格林批好口头假条,“当然,别带着伤回来。”

    格勒诺布尔是以雪著名的城市。

    无论是山脚的普通小镇,还是海拔三千六百米的山巅,从来都不缺冰雪聚会。

    叶绍瑶换了套日常的运动服,与季林越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完成任务似的。

    不过和工作人员描述得一样,进入冬令时,这里就自动进入了旅游旺季。

    随便哪条小街都满是人。

    “我猜,他们从地中海过来,”叶绍瑶找到消遣的游戏,“那一家是M国人。”

    得益于久住国外的经历,她能够分辨出欧美人的五官。

    嘴唇薄的大多有Y国血统,发色浅的应该是德国或其他北欧国家,加国人的长相和M国没有多少出入,但肥胖率要低不少。

    季林越听她满嘴跑火车,随手指了个买冰棍的女孩让她猜:“她呢?”

    考官发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把她难住。

    叶绍瑶自诩聪明,从另一个角度回避:“我能确定她是运动员。”

    甚至很有可能就是学滑冰的小朋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芍药月季[花滑]》 170-180(第2/18页)

    这倒不难得出。

    女孩纤细的小腿裹着只有女子花滑运动员才会穿上的连裤袜,宽大的裤脚挽在脚踝,显然将要进行一场比赛。

    季林越的关注点就这么被拐跑:“亚欧青少年花样滑冰邀请赛。”

    谜底就在谜面上,不远处的体育馆正挂着赛事的会旗。

    原本还没去处的两人有了目的地。

    在赛场当久了选手,叶绍瑶还不太适应完全放松地坐在观赛席。

    按照贴出的赛程,比赛即将开始。

    她直着身环顾,这里没有多余的检票人员和保安,观众席空荡到可以随意挑选座位。

    “好冷清的比赛。”

    “毕竟不算官方赛事。”

    悠扬的铃声响彻室内,主持人按例报出商业赛的所有赞助商,最后才宣布比赛开始。

    叶绍瑶被排队入场的孩子们吸引,一个比一个高,像行走的网络信号。

    “要是放国内,他们的年龄都还够不上少年甲组。”她满是笑容。

    不过这不是国内,也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大家都高高兴兴,怎么乐意怎么来。

    为首的小姑娘在场下还昂首挺胸,上冰的入口一打开,就当起了缩头乌龟,一定要得到教练的嘉奖承诺,才肯被哄着上场。

    她的表演算不上完美。

    步法是最简单的压步和转三,跳跃是不全乎的一周套,小姑娘还在燕式转中因重心偏离而摔倒。

    但她看着才四五岁,这样的难度已经足够拔尖。

    叶绍瑶低呼:“是刚才买冰棍的小朋友。”

    虽然只是一面之缘,但买冰棍的行为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毕竟据她所知,东北以外的朋友很少有这个习惯。

    “ThnkstoChin`sYunweiLiforherperformnce.”

    开场的报幕被忽略过去,叶绍瑶现在才察觉到要素:“Chin?”

    看这小姑娘的发色和皮肤,可不像是华夏人。

    身后走廊的风声小了些。

    “我还记得你,运动员。”

    旁边的空位被占据,叶绍瑶周边的空间被瞬间压缩,视线似乎也被挡住不少。

    “啊,”她似乎对眼前的男人有些印象,但不太确定,“李重旸?”

    他们见面的次数不算多。

    那时候,她还是名中学生,在自己的体育事业上默默耕耘。

    而当时的李重旸已经是手捧国际公开赛奖杯的羽毛球运动员,拥有世界级的出色表现。

    算一算年纪,对方已经三十好几。

    李重旸的轮廓早没有青年的锐气,时间给他的五官抹上几分稳重,黑色的冲锋衣裹住大半个身影,周身有淡淡的花香。

    好在他的身材没走样,和花香并不违和。

    “您不是羽毛球运动员吗?”叶绍瑶问。

    “退役三四年了,现在在F国的俱乐部当教练。”

    羽毛球黄金一代的球员,如今与外国俱乐部长期合作,国内的舆论想也不会好到哪去。

    “那您怎么会来看花滑的比赛?”

    其实她并没有多好奇,只是无数次经验告诉她,社交的对话公式该是这样。

    李重旸向场上的小姑娘抬了抬下巴,眼里全是赞许:“优秀吧?我闺女,叫李蕴薇。”

    被铺天盖地的恶评所淹没的这几年,他毅然选择和外籍女友结婚生子,将事业也带到这片陌生的土地。

    叶绍瑶了然,难怪她的分辨雷达失灵,原来是因为遇上了混血小朋友。

    场馆的路线并不复杂,内场和观众席互相联通,翻过隔离栏,小姑娘径直走到他们面前。

    没有上场时的三顾四盼,她像穿着礼服的小公主,开口就是谈判:“爸爸,我的表演结束了,现在可以去乐帕尔公园玩了吗?”

    是叶绍瑶并不耳熟的语言。

    “不可以,乐帕尔公园在冬季不开放。”

    “那就迪士尼,虽然我更喜欢丛林探险。”

    家长永远拿孩子没办法,放在多知名的运动员身上也一样。

    “抱歉,她有些任性。”李重旸打理女儿脸上的碎发,冲叶绍瑶和季林越笑笑。

    乍见两个生人,李蕴薇又是另一副表情:“我知道你们,你叫叶绍瑶,你叫季林越。”

    这回的腔调依然奇怪,但是在能够听懂的范围内。

    居然是中文。

    “没礼貌。”李重旸拿出严父的姿态,在她的头顶一敲。

    那该怎么称呼呢?

    小姑娘酝酿许久,终于在匮乏的词库里找到形容:“姐姐姨,哥叔叔。”

    姐姐姨……

    哥叔叔……

    叶绍瑶似乎能理解她的绞尽脑汁。

    她和季林越与李重旸差了小十岁,李蕴薇又和他们差了十来岁,正是叫什么都尴尬的年纪。

    社交公式再度发挥作用,她俯身夸:“你的膝盖韵律很好,基本功也很扎实。”

    “教练教的。”李蕴薇说着,半个身体已经藏在爸爸后面。

    看来也是不太喜欢交流的性格。

    没打算继续为难小朋友,大人们坐到一处,又扯了会儿闲篇。

    竞技体育的圈子不大,子承父业挺常见,父母想让孩子远离这份苦差事的也不少。

    所以,“为什么选择花滑呢?”叶绍瑶问。

    真奇妙,这是她在接受各路媒体采访时都避免不了回答的问题,现在却从自己的嘴里问出。

 &nb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