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都市小说 > 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 正文 第119章 西奥多的专业课

正文 第119章 西奥多的专业课(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第119章 西奥多的专业课

    海斯最终选择承认是他杀死的哈蒂·厄尔。

    因时间已晚,海斯被暂时留在第五分局羁押,明天西奥多跟伯尼会过来办理结案,

    第五分局副警监目送两人离开,立马把罗斯警探叫进了办公室。

    尽管上个星期西奥多与伯尼已经调查过一段时间,这样的速度对于这起悬案来说依旧有些快的惊世骇俗了。

    副警监听完罗斯警探的汇报,吩咐罗斯警探整理一份报告交上来,自己则跑去羁押室见海斯。

    海斯被西奥多跟伯尼的审讯策略耍的团团转,正处于破罐子破摔状态之中,副警监问什麽答什麽。

    离开羁押室,副警监有些怀疑人生。

    他以为结案这麽快是在糊弄人,结果不仅是结案速度快,抓的还是真凶!

    副警监又想起科尔曼警探。

    科尔曼与海斯勾结这件事本身并不是什麽大问题。

    类似的情况他见过的不要太多。

    麻烦之处在于这事被FBI探员抓了个正着!

    且这个探员还是FBI局长的亲侄!

    副警监将情况汇报给局长。

    第五分局局长坐在办公室里思考良久,拨通了邻居的电话。

    进入西北区不久,两人被直接堵死在路上。

    自从下过雪,D.C的交通就一天比一天差。尤其从国会大厦继续往西北的宾夕法尼亚大道上,颇有后世风采。

    西奥多在车上向伯尼系统性地介绍罪犯个性侧写与犯罪心理研究。

    由于路途漫漫,西奥多讲的格外细致。

    他着重讲述了犯罪人的识别标志与惯用手法。

    惯用手法是犯罪人为成功实施犯罪而采取的必要行为,目的是为确保犯罪成功,降低风险,逃避追查。

    其可随经验丶环境或技术改进而变化。

    识别标志是犯罪人为满足深层心理需求而实施的非必要行为,具有个人化丶仪式化特徵,目的是为满足幻想丶情感需求或心理补偿。

    其在不同案件中高度一致,反映犯罪人的稳定心理模式。

    惯用手法是实用导向,解决如何犯罪的问题,识别标志是心理导向,解决为何如此犯罪的问题。

    大多数执法部门采取的调查思路,都是在调查惯用手法,通过惯用手法锁定犯罪人。

    侧写则直接通过调查识别标志来锁定犯罪人。

    见伯尼听得云里雾里,西奥多总结道:

    「惯用手法是犯罪人为达成犯罪行为必须要做的事。」

    「识别标志是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非必要行为。」

    他拿厄尔一家灭门案举例分析:

    「海斯准备对哈蒂·厄尔实施侵犯,这本身并不能促使催收成功。」

    「即便海斯成功侵犯了哈蒂·厄尔,克拉伦斯·厄尔也没办法从这个过程中获得金钱以偿还债务。」

    「但海斯还是这样做了。这与他选择便于控制的家庭作为租户如出一辙,他在尝试满足自身的支配欲与掌控感。」

    「哈蒂·厄尔被扼杀后,克拉伦斯·厄尔与梅布尔·厄尔反抗,此时射杀他们二人属于必要行为。」

    「只有杀死他们才能避免科尔曼与海斯的罪行暴露。」

    「但科尔曼对克拉伦斯·厄尔连开数枪,并对对梅布尔·厄尔采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射杀。」

    「他在通过处决姿势强化种族优越感,通过多枪射击释放对失控局面的愤怒。」

    顿了顿,确认伯尼听懂后,西奥多继续道:

    「如果采用单一手法调查案件,我们应该通过对犯罪现场的分析,得到凶手的识别标志,然后按照识别标志筛选嫌疑人。」

    还是拿厄尔一家灭门案作为案例,西奥多模拟道:

    「我们应该寻找的是两名犯罪人。」

    「其中一名为主导,持枪,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强掌控欲,他支配着整个犯罪活动。」

    「另一人为执行者,受主导者的支配,对主导者不满,但不敢表现出来,只能通过向更弱与自己的哈蒂·厄尔实施侵犯来短暂地满足掌控感。」

    说到这儿,伯尼已经感觉异常熟悉。

    这与他们在费尔顿时采用的方法一致。

    见伯尼理解,西奥多开始传授进阶课程:

    「但受限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比如本案中科尔曼警探人为的增加难度,我们能从现场得到的信息往往很少。」

    「这需要我们结合统计数据与逻辑思维进行推理。」

    还是拿本案为例:「执行者长期对主导者不满,这种不满甚至已经达到在与主导者共同实施犯罪时,在主导者面前表现出来的地步。」

    「这说明执行者很可能在其他时间也会重复表现不满。」

    「海斯对租户的挑选就符合这一推理。他在比自己更弱的人身上寻找掌控感。」

    「就像科尔曼对他的掌控一样,他一句话就能让租户家庭支离破碎。」

    「这种不单是对掌控感的追求,也是对科尔曼操控他的模式的一种复刻。」

    说到这儿,西奥多停住了,他盯着打哈欠的伯尼看了一会儿,直白地问他:「听不懂了是吗?」

    伯尼有些不好意思,汕汕而笑。

    西奥多并不觉得有什麽不好意思的,他刚刚正企图将几十年间无数人的研究成果,在短短的一个小时里,强行塞进伯尼的脑子里。

    他听不懂才正常。

    西奥多不再介绍个性侧写跟犯罪心理,思考起了未来的计划。

    原本他打算成立小组直接投入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依据。

    但从伯尼的反应来看,理论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

    西奥多打开本子,将它记录下来。

    伯尼看了他一眼,心想:果然不是单纯的可供学习的技巧。

    他前面都能听得懂,什麽识别标志,惯用手法之类的,很轻易就能与在费尔顿时侦破的几个案子相互验证。

    但到后面他就完全听不懂了。

    这不是特殊能力加持是什麽?

    伯尼感觉找到了铁证。他甚至怀疑西奥多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会一再强调这只是一种可供人学习的技巧。

    翌日。

    两人先前往司法部大楼,去向罗森主管汇报案件调查进度。

    罗森主管昨晚已经从第五分局局长那里有过大致的了解。

    他今天来的很早,特意等着西奥多跟伯尼的汇报。

    罗森主管表现出对西奥多的快速破案方式的特别关注是有特殊原因的。

    临近年末,不光地方警局要结算结案率,FBI也一样如此,

    今年调查部的结案率并不好看。

    罗森主管将近年数据放在一起比较,发现各类型案件的结案率全面持续走低。

    明明调查部在不断扩招,探员素质也在不断提升,实验室那边更是成果层出不穷,可结案率就是上不去。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