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科幻小说 > 汉末太平道 > 正文 第七章 芽

正文 第七章 芽(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太平道的旗幡,在天齐庙外树起。张承负和高道奴并着肩膀,还有二十多个穿着戴着黄巾的太平道门徒,一边布施麦饭粥,一边收拢营地中的孤童。

    这些十多岁的孤童,有的穿着短褐,有的穿着布头,有些裹了些树叶,更多的则裹了层泥巴。他们的脸上灰扑扑的,看不样貌,分不出男女,只剩下乌黑瞪圆的眼睛,呆呆的看着众人。孩童们本是最活泼的年纪,可眼下,他们却乖巧的令人心疼。只要一碗麦饭粥塞到手里,立刻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不哭不闹,乖乖地任由道人们牵到一旁。

    毕竟,戴着黄巾的道人们,给他们治病,又给他们施粥。无论如何,也不会是坏人。而这样想的,也不仅是孩子,更包括灾民营地中的灾民们。

    「仙师!仙师!求求您,把我的孩儿,也收下吧!他瘦得没力气种地,可还能背符念经的…」

    「是啊!仙师…求您把这两个娃领走吧!家里再熬不过了…为奴为仆也行,只要给一口饭吃!…」

    「黄天在上!求求您了!…」

    听到太平道要收道童,乌压压的营地灾民,就带着大大小小的孩儿,争先恐后的涌了过来。有的老汉把孩子的小手,塞到张承负的手里,一转头就不见了人影。更有妇人直接把孩子,推入孤童的人群中,然后抹了把眼泪,就弓着身往回走。

    不过几刻钟的功夫,几乎大半个营地的孩子,就都送了过来。在这些灾民的眼里,仿佛把孩子交给了太平道,就有了生路,就能活下去了!

    「...」

    看到这一幕,张承负抿着嘴,半晌说不出话来。此时此刻,他只感到沉甸甸的压力,压在他的肩膀上。灾民们把孩子都交给了他,他想要拒绝,但看到那一张张乡民脸上的祈求,看到那一个个孩子期盼的眼睛,拒绝的话又咽下了肚。在他眼中,这是新芽的希望。而希望,自然是越多越好~

    「...道奴师兄…我们收了多少孩童了?」

    「...承负,你问我?我只能数几十个数,过了一百,那就只能说很多了!而眼下,这是很多丶很多丶很多!…」

    「...」

    张承负暗叹一声,像是灵活的猿猴,轻松爬上了七八米高的大树。然后,他站在树上,数了会孩子的总角,得了个五百一十二的数量,脑袋一下就「嗡」了起来。

    「五百一十二个?…本来要收两百来个,现在直接变成五百多。童子队直接变成了童子营?…这要怎麽养活?…」

    张承负揉了揉眼睛,又仔细数了两遍。然后,他低着头下了树,对高道奴道。

    「道奴师兄,你先帮我看着!」

    「你去哪?」

    「我去找六师兄!」

    「啊?哦!…」

    张承负拔腿就跑,只把话说了半截。遇到自己扛不下的事,就得找人一起扛。他先去找了负责后勤的六师兄伍登,听到这麽多张口要吃饭,伍登也头皮发麻。

    随后,两人又避开殿中的二师兄唐周,一起去找大师兄马元义。马元义出来看了一圈,眉头也蹙了起来。最后三人一起去求大贤良师张角,在殿前跪成了一排。

    「承负你啊!…你们啊...」

    大贤良师张角出了殿门,看着乌压压的孩童,也忍不住摇了摇头。太平道虽然声势极大,三十六方遍布各州,但核心的弟子门徒,其实也就仅限于冀州九郡。在张角丶张宝丶张梁三位大医的门下,大概三千人的样子。

    其中,张角收了八个亲传弟子,近千精锐门徒,也就是马元义出去买粮时带的那批。而张宝与张梁也差不多,亲信门徒都在千人左右。而这次赈济灾民,收纳孤童,竟然一下子就收了五百多…

    「师父…求求您!…」

    大贤良师看了许久,看着那些麦秆一样的孩童。这些孩童,让他想到了麦垄雨后黑土上初出的芽,又像灶灰中还未熄的火星。而他已经下定了无悔向前的决心,或许也该留下些后面可能的希望。好一会后,他才轻叹一声,点头道。

    「...罢了!既然收了,就都收下吧!」

    「啊!谢师父!」

    闻言,张承负丶伍登丶马元义,三人齐齐叩首,脸上都露出喜色。高道奴看到了,也连忙赶了过来,跟着一同行礼。张角想了想,摸了摸高道奴的脑袋,吩咐道。

    「道奴,这麽多孩童,承负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你也跟他一起,带些可靠的门徒,管着这些孩童吧!遇到拿不准的,多问问你承负师弟…」

    「啊?喏!师父!」

    高道奴点头应喏,却也没问自己这个师兄,为啥要听师弟的话。他的道很纯粹,就像他拿起长棍,就能苦练一天武艺一样。

    随后,张角又把收纳这些道童的决定,告诉了负责统筹的二弟子唐周。唐周的脸,瞬间黑成了黑炭。他瞪了小师弟张承负一眼,张承负连忙作揖道歉。片刻后,唐周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对师父张角道。

    「师父,这麽多孩童,若是按道童的标准,给饭吃饱…那这库存的粮食,恐怕支撑不了太久的!…」

    「唐周,先按道童的标准给吧!等五月刈麦后,冀州的粮食应该会充裕些。而这次幽州没受到灾荒,等茂安募粮回来,可以让他跑一次,去幽州买粮。」

    「去幽州买粮?是!…」

    吃的问题暂时解决,接下来的压力,就再次给到了张承负头上。他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负责这麽多人,这麽多的孩童,这麽多的「弟子」。

    首先,是住的问题。天齐庙里显然住不下这麽多人,张承负先是去找大师兄帮忙。请那些负责牛车的门徒,在庙后的山凹处,紧挨着坟地,围了个粗陋的栅栏。然后,众人忙着搭了许多草床,勉强作为童子们的营地。

    其次,是保暖的问题。四月底的冀州白天不冷,夜间则不暖和。孩童们大多穿着布头,夜里太容易冻着,得弄些保暖的衣物。张承负又去求二师兄唐周丶四师兄潘靖之丶五师兄谢初。他前后讨了几十件破旧衣裳,一两百件草衣,还有几十捆柴草,凑合着给孩童们保暖用。

    然后,就是卫生的问题。高道奴去大师兄那里,借了二十几把刷牛的毛刷,给二十几个青壮门徒一人发了一把。他就这样领着孩童们,走了几里去了漳河边,一排排的刷乾净了泥巴。到了此时,才确定有三百多个男孩,一百多个女孩。等孩童们再回来时,张承负已经带人挖好了两排茅坑,搭好了棚子。

    「男女分开!男童用左边,女童用右边!不许随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