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科幻小说 > 汉末太平道 > 正文 第十九章 在乡间怎麽做,才能取代世家士族?

正文 第十九章 在乡间怎麽做,才能取代世家士族?(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七月流火,适合观星。张承负爬上了七丈高的老柏树,盘坐在树顶,看着心宿二的大火星从东方升起,再逐渐西沉,像是划过星汉银河的流火。

    微香的柏树上,蝉鸣温和平淡。微亮的夜空里,有许多鸟影徘徊。而微凉的夜风,从北方的幽州吹来,让夏末的夜晚格外舒适。童子的声音,就从树底下喊来,半是好奇,半是向往。

    「张师,你怎麽爬的这麽高?你看到了什麽?」

    「为师在夜观星象。」

    「张师,那你看出什麽来了吗?」

    「银河很亮,好像天街。繁星很多,多如灯火。它们比一千八百年后,要亮多了…」

    「啊?张师,一千八百年,那是多久啊?」

    「是很久很久。是我们见不到的,很久以后…」

    树顶的声音安静了片刻,再响起时,已是窸窸窣窣的树叶声。树顶的蝉鸣终于再次响起,树下已经多了个健壮的束发身影。

    星汉在这一刻远去,被树梢的柏叶遮挡。而童子们的脸庞近在眼前,这才是他今生的责任,这一辈子的道。

    「七月流火,夏令将尽,秋天快要来了。」

    张承负眨了眨眼睛,摸了摸几个童子的脑袋,笑着道。

    「这一个多月种豆,豆苗都冒了出来,算是有了些成果。你们计算田亩的术算,也掌握的差不多了。我想着…咳,为师想着,做些更有意义的事,也教你们一些更有用的术算!…」

    「啊?还要学术算啊?…张师,我们能不能再多种些地?我一算东西就头疼…」

    「就是,就是!俺也一样!」

    张玄力苦着脸,张元魄也连忙点头。这两个半大小子吃的多,乾的也多,力气很大,明显比其他孩子壮上一截,是两个武将的苗子。

    当然,比起大他们两岁的「张师」来说,这两个孩子的力气,又算不上多大了。只不过,「张师」不爱显露自己的力气,反而常常一副先生的打扮。大概「张师」就像他故事里讲的「夫子」一样,「既擅长以德服人,也略懂些拳脚」。

    「为师教你们的,都是为了『太平』,而真正有用的东西。你们学会了,就可以教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黄天之道中。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弱小的,就像星星的火苗。而一群人的力量,就是火苗燃成一片,才能燎原大地,为后世开太平!…」

    张承负循循善诱,一边温和笑着,一边捡起两斤重的树枝教鞭。看到这「亲切」的教鞭,张玄力与张元魄立刻一个哆嗦,小鸡啄米般应道。

    「张师,你教!我们学!…」

    「嗯。你们已经学过了乘法和面积,我得再教你们除法和体积。而种地的学问,除了种地本身,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就是『等一场雨』…」

    说到这,张承负仰头望了会星象,想要看出什麽时候能下雨。可惜,他没有占卜的本领,只是从北方南下的风中,嗅到了一丝水气的味道。于是,他转过头,背着双手,看着围成一圈的童子们,微微昂首问道。

    「为师夜观星象…明年可能是旱灾,后年也可能是旱灾。旱灾,就是雨少,一年的下雨不够,在谷物最需要水的时候没水。只要一个多月没水,谷子死了,全年的收成就立刻完了!…那麽,有什麽办法,能对抗旱灾呢?…」

    周围的童子们皱着小脸,努力思索。张生童想了想,第一个开口,接着就是机灵的张守存。

    「张师,我们可以挖井!」

    「对!挖井能够出水!」

    闻言,张承负先是点点头,又摇头道。

    「挖井是个办法。但村里的井,只有三丈深(6.93米)。没人会挖超过三丈的深井,挖了也不一定出水…而等大旱的时候,这浅井的水很容易乾涸。并且,对于这上千亩田的灌溉,几口井丶十几口井,都是杯水车薪…再想想,还有什麽办法!」

    「张师!我想到了…我们可以存水!」

    张承负有些惊讶。他闻声望去,只看到神情憨厚的张止明,正比划着名手指说道。

    「我们可以,弄个大一点的水塘,存很多很多的水!」

    「我也是这麽想的!挖一个大泽…就像我家边上的巨鹿泽一样!今年旱着的时候,我爹娘走十几里,去巨鹿泽挑水,回来浇麦地…只是路太远了,最后水不够,麦子还是都死了,爹娘也染了疫…」

    张愿朴睁大了眼睛,话说了一半,又说不下去了。张承负抿了抿嘴,摸了摸他的脑袋,环顾所有人,开口道。

    「止明和愿朴,外拙内秀,说出了唯一的办法。要对抗旱灾,没有任何取巧的法子,也指望不上天上的神灵…唯一的办法,就是聚起足够的人丶花下大力气,修出大水塘来…修出坡塘!…」

    「只有修出存水的坡塘,在有雨的时候,尽可能的收集雨水,河水多的时候,尽可能收集河水…才能在谷子最需要灌溉的时候,挑出水来灌溉它们!…」

    「这就是天之道,损有馀以补不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种地的事,既讨不了巧,也不能心存侥幸。」

    「那麽,若是为了一年的旱灾提前准备,确保这一千亩种下的豆田有足够的灌溉,能够支撑到收获…我们又该如何实际去挖蓄水的坡塘?先不提建在哪里丶怎麽建,我只有一个术算的问题:它的尺寸应该是多大?…」

    这一问,明显有些超纲。童子们苦思冥想,却根本没有相关的数字经验,连瞎猜都猜不出一个数来。

    张承负背着手,嘴角扬起,他很喜欢看童子们思考的样子。这一刻,他体会到了当老师教导学生的快乐。他提出这些问题,其实并不是要听的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是仅仅为了让「弟子们」思考而已。

    「很好!不要急,把目标记在心里,也把问题记在心里。然后,我们等下雨…」

    夏尽秋来,下雨的时候很快到了。幽州南下的寒冷空气,与青州北上的温暖气流交汇,终于给冀州带来了许久未见的一场大雨。

    「下大雨喽!终于下大雨喽!」

    「这场雨好!雨水足,比之前那几滴眼泪多多了!」

    「都是黄天庇佑!」

    「对!黄天在上,是大贤良师施法!…」

    农户门欣喜的喊声,回响在庄子内外。许多虔诚的信徒,就在雨中,跪着祝祷起「黄天」来。

    张承负没有祈祷,而是让童子们摆了几个空的陶罐,放置在雨中的田野里。然后,他就带着童子们蹲在窝棚与茅屋的门口,静静看着雨中的豆苗。

    「久旱雷鸣雨欲倾,豆苗苦等望天庭。裂土微根抽嫩翠,甘霖一洒死回生。

    黄天垂念怜赤子,太平不远在田耕。一饭千辛终有报,农人拱手谢苍冥…」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