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47章:鳔胶(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点水,隔水加热着。

    「这是什麽东西?」

    不光观众看得疑惑,就连高天风也是头一次见之中东西。

    李启文随口解释:「这是鳔胶,用黄鱼的鱼鳔做的。」

    「卧槽!黄鱼鱼鳔?」

    高天风瞪大了眼睛:「大黄鱼吗?真的假的?」

    传说中八珍之一的花胶,就是鱼鳔。

    虽然不是大黄鱼,但如今的大黄鱼,也价值不菲,哪怕是养殖大黄鱼的鱼鳔,也是金贵之物。

    要是这东西是用大黄鱼的鱼鳔做的,那就太吓人了。

    「怎麽可能?」

    李启文笑着解释:「是小黄鱼的鱼鳔做的,价格没那麽贵的。」

    「小黄鱼?那也不得了啊!」

    高天风惊奇问:「谁会用鱼鳔做胶?也太奢侈了吧?」

    「都有了两千多年了好吗?这是传统。」

    李启文一边搅动着不锈钢盆里的胶粒,一边解释:「古代木匠有两个必备的吃饭本事,一个是用斧凿加工木料,一个就是熬胶了。

    以前的木匠做家具,都得用到胶。

    木匠熬胶的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里就有记载。

    鹿胶青白,马胶赤红,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

    说的就是古代木匠用动物身上的材料,熬出的胶。」

    「动物身上也能熬出胶?」

    高天风啧啧称奇。

    他印象里,胶都是化工产物,和塑料差不多,动物身上怎麽能有胶呢?

    「怎麽不能?」

    李启文问他:「吃过阿胶吗?知道阿胶是用什麽做的吗?」

    「呃……」

    高天风迟疑了下,视线扫过眼前的监视手机,顿时就从直播间的弹幕里看到了答案:「是驴皮!」

    直播间里,不少观众对此都有了解。

    「二台这小子常识欠缺啊!」

    「看过大宅门的都知道,阿胶是用驴皮熬的。」

    铁皮桶下的火焰旺盛,随着桶里的水温提升,不锈钢盆里的胶粒也逐渐开始有了融化的迹象。

    「没错,就是驴皮。」

    一边搅动,李启文一边解释:「古代木匠用的胶,都是从动物身上取材的。

    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皮胶,一种是骨胶,一种是鳔胶,驴皮就属于皮胶,理论上也是可以用来粘木料的。」

    「古代木匠都要用胶的?我还以为只用榫卯呢!」

    高天风有些疑惑:「那用了胶,还是木匠吗?」

    「当然是了,榫卯也不能完全保证木架完全不松动变形,在卯合的地方用胶,能大幅度提升稳定性,为什麽不用呢?」

    李启文说着,把几根做好的木料拿了起来,指着顶端和两边,给镜头展示。

    「传统木工,一般是尽量少用胶的,像这种攒边镶板的时候,就不能用胶,否则会影响镶板的缩。

    但对框架结构的结合部位,比如这里三碰肩之类的榫卯结构,如果是做桌椅板凳类的家具,就得认真用胶,防止频繁挪动后结构产生松动。」

    看着他讲得头头是道,高天风啧啧感慨:「设计行业需要这麽懂行吗?你老板是瞎了还是傻了?居然把你这种人才辞了?我真是替他悲哀。」

    李启文笑了笑,没搭这茬。

    这都是过去的事了,他懒得再提。

    看到水温起来,盆中的胶粒开始融化,他就取出了另外两个袋子,把里面一白一褐的两袋胶粒,都倒进了盆里。

    「这又是加的什麽?」

    高天风替观众问着问题。

    「皮胶和骨胶,这三种胶的胶性不一样,搀着用最好。」

    李启文随口解释:「皮胶和骨胶比较耐湿热,鳔胶遇到湿热,会容易发臭变质。

    而且三种胶的粘性也不同,鳔胶粘性最强,骨胶次之,皮胶最差。

    所以要根据天气的不同,用到的地方不同,来调配胶的比例。」

    「和天气还有关系?」

    高天风不明觉厉。

    「冬使稀,夏使稠,春秋两季使将就。」

    李启文搅动着盆中的胶粒:「其实说白了,就是让胶晾乾的速率处在合理的区间,达到粘度最大化。」

    「啧啧!这行行都有门道啊!」

    高天风啧啧感叹着,上前拿起了袋子,捏出里面的胶粒,观察了一番,疑惑问:「这也看不出区别啊?怎麽都是小粒?

    你不是说鳔胶是用鱼鳔做的吗?怎麽看不出鱼鳔在哪儿?」

    「这是处理好的胶,只要化开就能用了,你还想让我现做啊?」

    李启文没好气的吐槽,但高天风却不明所以:「不应该吗?」

    「……」

    闻言,李启文无奈的放下了筷子:「你知道做胶有多累吗?」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