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都市小说 > 典藏华夏:我打造节目,对话古今 > 正文 340:告别一个时代,迎接另一个新生!

正文 340:告别一个时代,迎接另一个新生!(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但朱允炆和朱标在政治手腕上可就差的很远了。

    朱标对自己的弟弟很好,在朱元璋的20多个儿子里很有威信。

    如果朱标登基,给朱棣一万个胆子,朱棣也未必敢造反。

    可朱允炆就不一样了。

    朱允炆性格宽厚,但做事非常着急,政治手腕也非常幼稚。

    不说别的。

    朱允炆一上台就想削藩,但他根本就不懂削藩的方法。

    朱允炆强硬削藩,一下子就削了5个亲王的权力。

    面对朱允炆的强硬削藩,湘王朱柏以全家**的方式抗议。

    但朱允炆仍然不为所动。

    等到5个亲王被陆续削掉权力后,朱允炆就将削藩的矛头对准了朱棣。

    这就迫使朱棣起兵和朱允炆争夺皇位。

    因此。

    朱棣的起兵是被朱允炆的强硬削藩逼出来的。

    当然。

    朱允炆本人也有优点。

    比如他(cfcg)从善如流、礼贤下士、敢于改变朱元璋过于严酷的刑法,减轻洪武时期过重的税收。

    但朱允炆的治国目标本身就有问题。

    朱允炆的重臣是方孝孺,此人乃当今大儒自居,但方孝孺和朱允炆的治国竟然以《周礼》的规定为目标,妄图把明朝的土地制度恢复到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这种行为显然是与历史相背而行的。

    而且。

    明朝的北方是蒙古。蒙古在当时很不安生。

    按照朱允炆相对幼稚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他能否顶住蒙古南下还是个未知数?

    要知道。

    作为军事家的朱棣5次北伐,也没有彻底解决蒙古问题。

    如果朱允炆无法解决蒙古问题,明朝的结局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而。

    用“文韬武略“形容永乐大帝朱棣一点也不为过。

    在政治手腕上,朱棣可比朱允炆成熟的多。

    就拿削藩这一事情而言。

    朱棣的手腕就更成熟。

    朱允炆是强硬削藩,而朱棣削藩则采用了欲擒故纵的办法。

    具体说来,朱棣在登基帝位后先提高藩王的政治经济地位,随后将藩王从封地请到了首都南京周围。

    藩王们以为,朱棣会优待自己的兄弟。

    可令藩王们想不到的是,朱棣将他们调离自己的封地后就一个个削掉了他们的护卫和军权。

    这使得藩王再也无力和朱棣对抗。

    除了削藩,朱棣文治武功都不差。

    在政治上,朱棣加强内阁,提升行政效率。

    迁都北京,天气守国门。

    在军事上,朱棣加强对边疆和东北的控制,还远征yue南,明朝版图全面扩张。

    在外交上,朱棣让郑和多次下西洋,促进明朝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

    在经济上,朱棣注重农业发展,并采取措施防止农民破产,永乐时期的农业生产达到了明朝高峰。

    在文化上,朱棣的得意之作就是《永乐大典》。

    朱棣将明朝带向了盛世。

    如何评价靖难之役对明朝政局带来的影响?

    要想评价靖难之役对明朝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

    首先看正面影响——

    第一,朱棣夺取皇位加强了集权,为明朝盛世奠定了基础。

    朱允炆是一个空有理想但无法实干的皇帝,而朱棣却是一个胸有大志,但治国非常实际的皇帝。

    朱棣登基不仅非常轻松的完成了朱允炆没有完成的削藩任务,巩固了中央集权,还在文治武功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将明朝国力和国际地位推向了一个高峰。

    这一点是靖难之役对明朝发展带来的最大意义。

    在朱棣去世后,经过朱高炽和朱瞻基两代帝王的励精图治,明朝进入了仁宣之治的伟大盛世。这一点,朱棣功不可没。

    第二,靖难之役确保了中国政治中心的北移,这一点对中国政治版图带来了极大地影响。

    朱棣原先是燕王,其人从北京开始发迹。

    朱棣登基后,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朱棣肯定要把首都搬迁到北京。

    1406年,大明集结百万工人开始修建北京新城。

    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迁都北京最大的好处在于:皇帝可以在北京周边部署重兵,直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这就是后人所理解明朝皇帝的“天子守国门”。

    当然。

    除了肯定靖难之役的正面意义,我们还必须认识到靖难之役对明朝的反面影响。

    而且,这个反面影响祸及明朝日后200年的国运,也成为明朝社会的一大毒瘤,这就是宦官政治和特务政治的复活。

    宦官政治是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恶性肿瘤,东汉和唐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但宦官就得承担相当大的责任。

    东汉时期,十常侍祸害朝廷。

    唐朝,宦官杀害废立皇帝,朝政局势无法正常运转。

    因此,在唐朝灭亡之后,在五代十国基础上诞生的宋朝就非常提防宦官政治。

    到了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鉴于汉唐宦官的巨大危害性,就在明朝皇宫门口立了铁牌——宦官不得干政,违者斩。

    但是。

    朱棣却打破了宦官不得干政的规定。

    由于宦官在靖难之役中给朱棣提供大量的情报,因此朱棣非常信任宦官。

    朱棣登基后,为了镇压反对派巩固皇权,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就设立了直属于皇帝的东厂这一特务机构,由太监统一掌管。

    除了设置东厂,朱棣还复活了朱元璋时期就取消的明朝另一特务机构锦衣卫。

    如果说朱棣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成就都很多,那厂卫制度的建立和复活就是朱棣政治上一个最大的败笔。

    在朱棣的默许下,锦衣卫和东厂不受法律约束,为所欲为。

    他们在皇帝的默许下疯狂镇压朝中的反对派势力。.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