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43节(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而下属的各个职能部门显然也有着非常广泛的业务范围,比如CNSA,和过去发发卫星,协助一些近地空间站科研项目之类的完全不能比,是有着独立科研舰船研发、采购和深空探索队伍、科研能力,包括建造星际科研站等等诸多能力和职权在内的庞大航天实权部门。

    可以说,他们是行星移民开发的前哨,宜居的星系,他们要先科考探索之后才能提上开发日程。不宜居的星系,他们也会大规模地涉足,进行科研工作。

    众所周知,宜居星系总的来说在庞大的星系总量里,只占很少一部分,只有相关的科技提升才能扩大宜居星系的标准范围,可以说他们的足迹才是将来人类探索星空最为遥远和广泛的,代表着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而国家星际移民管理局(NIIA),更是重量级,是有着执法权的治安管理机构,挂名航天部,直接隶属于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一个准暴力机关,具有独立的武装舰船系统和大气层内执法武装力量,下辖若干支以恒星系命名的武警大队,比如致远星这一片的辖区就是“天苑四星际武警机动大队”。

    不过这种跨星系执法权一般群众约莫是接触不到的,平时也就接触跨星系流动的人员登记之类的职能了,看似人畜无害,实则是除了PLAN海军太空舰队力量外最大的强偬力机关,现阶段小于辽阳级的各种小型军用舰艇,比如罗马短剑级——国产化后型号“025”,由于主要产地在花都所以别称叫“花都级”——她们就都被划入了NIIA的序列下。

    当然,这些职能部门有不少现在只是架子搭起来了,然后人员队伍的扩充显然是跟着后续星际开发规模的扩大逐渐进行的。

    而在职能部门的调整之外,部门队伍的职业构成也有了相应的重大调整。

    比如航天员大队现在这个挂在部队体系里的特殊兵种已经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隶属于CNSA“深空探索大队”的一种新的职业——宇宙探索工程师。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大概确实算是航天员职业的精神继承者,都是由富有学识、勇敢坚毅、临场处置能力极强,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冷静理智的一群精英组成。作为人类探索这个庞大宇宙一切未知存在的先锋,他们的知识面宽广到无以复加,并且深度也并非简单涉猎的程度。

    人类对于宇宙的一切已知知识他们要深入掌握,物理学数学之类的理工科就不用说了,同时从荒野求生到船舶维修,从数据收集分析到使用各种外骨骼和自卫武器,甚至包括依靠科考船的小型加工系统手搓各种部件,建立科研哨站等等,这些能力他们都要具有。

    也许每个人专精的领域不同,但是上述这些都是每个人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最后依靠高度的纪律性和荣誉感,组成了人类探索未知最可靠的先驱团队。

    想要通过这个职业的考核,显然是极其困难的,甚至学历都不会有低于共和国现在教育体系下硕士的。

    同时虽然不一定有军人背景,但是可想而知,这个职业也需要优秀的军事训练考核水平,甚至日常活动组织和礼节都是军人标准,像牛培强同志就是从军刀战机驾驶员里遴选而来的佼佼者,以前是中校。

    而哪怕通过了考核成为了预备工程师,在此基础上,还不一定能成为各种任务的首发选择,因为各种探索任务都是竞争择优争取名额,有时候可能身体的老化程度也会成为被刷下来的理由。

    不过有一说一,这个职业倒是对全人类所有国家开放的,只要能通过相关严苛的考核,不管什么国籍和民族出身,都有资格入选成为宇宙探索工程师,参加共和国组织的宇宙远征探索行动,当然对于在国外的教育水平长大的人来说,要通过考核那难度可就有一点点高了。

    总的来说,改组过后的共和国当代航天系统,是一个规模庞大,具有强大职权范围的特殊组织系统,作为全人类最大规模、最高水平的宇宙探索和星际开发、管理组织,和往昔还处在母星初期探索阶段,一个规模不大的科学研究机构相比,完全是不同性质的东西。

    甚至于,过去的CNSA,只是个正局级的事业单位编制。

    和现在国外的航天系统相比,确实是降维打击一样的存在,即使是11区或者德国这样的当前航天强国,也没得比,至于其他国家那更是和这两家都差得远远的,无论是技术、编制规模还是经费都差这两家一个数量级。

    当然在这样的航天热潮时代里,凡是还有能力的各国都非常重视航天发展,也纷纷跟着共和国提高航天系统的地位和待遇,可以想象在战后,必然会是世界航天领域竞争白热化的历史时期,当然也会迎来一个新的技术快速提升的时代。

    简单的送别仪式到此结束,白毛小姐只赶上了一个尾声,随后就看着非常长相和神采非常有京神的牛培强同志,带着自己的探索分队快速进入科考船内,开始启动已经提前预热的肖恩藤川跃迁引擎系统。

    这艘定名为“领航者号”的科考船,船身不大,两百米左右,是当初企业同志爆新纪元级舰队的时候,顺手抽出来的科考船只。这船虽然小巧,建造难度不大,共和国基本已经吃透,设计更符合自己需求的科研船只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作为搭载了大量高精尖设备的科研船只,整个造价还是很高昂的,算是给CNSC省了一笔钱。

    通体银白,充满着科技美感涂装的小巧船身,从船坞母港的对接口稳当地脱离出来,随后开始在大家热切盼望的送别目光中,调转方向,澎湃的核聚变引擎开始给跃迁引擎充能,船尾的引擎喷口深蓝色的光芒开始逐渐加深、延长。

    探索分队5个职能不同的小队共40人已经快速熟练地更换好了维生服,在进入跃迁断层空间之后,他们需要以冷冻睡眠舱的休眠来度过这短暂的小一个月时光,当他们睁眼之后,飞船就将抵达波江座天苑四星系的内部轨道了。

    由于肖恩藤川跃迁引擎精确跃迁能力不行,最终跃迁的落点和预设落点视跃迁距离而定,大概会有5%到10%左右的差距,看起来不多,不过放在宇宙尺度上,这个距离还是差的比较远的。

    特别是对于海军舰船的星际作战而言是很大的劣势,因为这意味着跃迁结束后,舰队可能会散在整个恒星系内,这时候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在重新集结舰队之前可以说还是比较危险的。

    不过...对于共和国这种刚超越光速的文明来说,还要啥自行车啊,这已经是放眼全人类都没人敢想的技术了,至于后续的改进,那就得等吃透光环的战后舰船了。那些吸收了星盟科技的跃迁引擎,在跃迁精度方面就会有明显改善了。

    随着引擎输出功率越来越大,舰船开始缓缓加速离开地球轨道,同时在跃迁引擎的工作下,舰船前方的空间,开始隐隐扭曲起来。

    终于,在某一时刻,量变达到质变,一个非常奇特的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空间断层入口,就这么在平平无奇的地球附近的空间里被暴力撕开,附近早就就位的各种观测设备和技术人员,早已经准备就绪,开始忙碌地记录着这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超越光速的跃迁产生的宝贵科研数据。

    实验室里对肖恩藤川跃迁引擎的测试已经不知道多少万次了,不过实战运用这还是第一次,其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科研价值。

    “我代表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祝探索分队的同志们一路平安,早日凯旋。”

    刚才是总指挥长在主持送别仪式,保民官在一旁一直没有出声,现在终于发声,代表最高领导层,对这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勇敢远征,送出了祝福。

    “为人民服务!”

    领航者号传来了简短,但熟悉的回复。

    “领航者号,主引擎充能完毕。”

    领航者号上的非聪慧型人工智能“长征”,用成熟理性的女性合成音发出了提示。

    “前进档位四,向着未来,出发!”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这艘寄托着无数人希望,代表着第一次离开太阳系家园的领航者号科考船,主引擎骤然爆发出磅礴的推力,在宇宙空间里拉出长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