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番外1~3(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番外13

    第 301 章

    《康桥中国史·宋代史下卷》(节选)

    ※乡约

    最早的《乡约》起源和具体社会背景仍然充满神秘, 无法确切考证。然而?,它无疑充当了统一封建王朝帝国法律的替代品。在乡约中,百姓对帝国的义务——主要是苦役和赋税——被大幅度地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相互劝诫,在必要时相互合作、相互帮助。遵守经济、社会?、治安方面的法律, 摆脱了君主控制民众和精英谋取私利的阴影, 变得更加精简和真诚。

    中国最早有记载的书面乡约很可能起源于山东省济州附近的梁山山脉附近。一群逃避王朝追捕的不法之?徒组成聚落,并影响周围的村庄(注:普遍认为, 这些人的事迹便是中国古典小说?《草莽英雄传》的原型,虽然后?者的描述多有夸张, 不可当做史料参考)为了摆脱王朝法律的束缚, 有人提出了《乡约》, 逐渐演变成一种带有反抗精神的自治形式。梁山团伙成员裴和吴对此贡献良多。

    当然, 即便是出自百姓之?手的《乡约》, 其执行过程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动用?暴力。梁山武装集团充当了暴力的执行者。但幸运的是, 这个集团内部有着?相当成熟的纠错机制, 以及去中心化的领导方式, 避免暴力被滥用?,从而?确保了百姓对《乡约》的服从和信任。

    诚然,由于《乡约》的缔造者多为文化素养不高的平民, 他们在政治与经济理论?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因此《乡约》的初版条款并不够严谨, 时常面临难以实施的困境。然而?,正是在不断的试错与摸索中,《乡约》得以逐步完善, 而?民众也对此表示理解和接受。这种灵活性和适应性,与中央集权帝国中一项政令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且一旦颁布就难以修改的僵化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乡约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 民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得这一地方性的自治规章得以逐步成熟和完善。

    在《乡约》制度后?期,豪强拥有的土地被严格限制,从而?保障了在一定程度下?的社会?劳动的公平分配。一些学?者认为,乡约的发展对宋朝晚期的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它帮助普通人摆脱了统治阶级的控制,减少了权力滥用?和不公正的情况,同时为解决争端、维护社区秩序和自我纠正提供了另一种法律制度。这种基于共识和相互帮助的自治形式贯穿了此后?数个世纪的中国历史?。

    中国以外的一些东亚地区,也逐渐接受了《乡约》的传播,并且籍此衍生出了适应性的版本?。当然,其过程也并非是一直和平的。梁山武装集团的武力威慑在其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尽管不乏小型冲突,但在此后?的数个世纪里,由于《乡约》共识根植人心,东亚地区再没有发生过全面战争。度过了相当长的一段相对和平富足的时期,继而?导致了十三世纪后?期的人口大爆炸和农作物改良……

    ……——

    ※都城之?乱

    《乡约》的大规模传播,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件相当戏剧性的事件——“都城之?乱”。遵守乡约威胁到统治阶级的利益,促使了一种相当直接而?愚蠢的反应——企图毒死梁山领袖晁以及帝国官员宋,后?者同情梁山集团,并且与集团中不少通缉犯有着?相当深厚的私交。这激怒了一群罗宾汉式的英雄,他们攻入了都城,屠杀平民,还在病中的皇帝惊吓而?死。但是,出于某些未知的原因,他们并没有像普通的叛乱团伙一样,进一步发动针对王朝的战争,或是满足于掠夺钱财及粮食,而?是迫使新皇帝签署了一项承认在一定 范围内《乡约》合法性的政令,实质上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当然,他们也在名义上宣布效忠赵宋家族,这也是帝国允许他们存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