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都市小说 > 我在博物馆里当砖家最新章节 > 正文 第53章 快被逼疯的考古专家

正文 第53章 快被逼疯的考古专家(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本地的白发专家慢慢地说:“我认为:应该考虑用风水术。”

    “风水?在这之前,你们东洲博物馆用风水术,在这座山上找了七八年,不是一样没找到东洲王的墓葬吗?”

    “但我们是有收获的。这七八年之间,我们找到一百多座小型古墓,汉朝大型陪葬墓一座。也就是根据这座大型陪葬墓的信息,我们才可以断定:这山上还应该有更大的主墓存在。”

    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也站起来反驳省里的专家:“是啊!我们根据风水术,还在山脚几个风水穴的点上,找到特殊的三层墓。”

    “三层墓最上面一米深处,是明朝墓;把明朝墓再往下挖一米五是宋朝墓;清理了宋朝墓,再往下挖一米,是西汉时期墓葬。两千多年以来,这么多墓穴都选同一个风水点,这就说明:风水术的标准,从古到今,一直没变!”

    “是啊,秦始皇焚书坑儒,都保留了风水书不烧,这是有道理的。”

    下边有人点头附和“风水派”。

    又有一个邻市博物馆的专家站起来说:“我们这两年,用仪器探测的同时,或多或少也没放弃风水术。还用了现代考古方法、经验和逻辑,不是一直也不见效果吗?综合方法都不见效,用单一方法,会有什么成效?”

    这位专家一说完,众人都闷闷不乐地坐下。

    东洲博物馆的刘副馆长站了起来。

    “我想在这里说一下,现在国家已经出台政策:从今年底开始,不允许再主动发掘任何埋藏在地下的墓葬。咱们如果找到年底都没有结果,是不是可以考虑结束这个项目,把精力投入到其他项目上。”

    ”对啊!我们找不到,盗墓贼也找不到。不如就让它在地下埋着。”

    有人附和刘副馆长的说法。

    省博物院的专家说:“现在不能泄气。这个项目进行了快十年,前前后后花了上级几十万专项经费。最后没有任何结果,我们怎么向上级交待?”

    “是啊!十年时间,花二三十万,动用了无数人力物力,还动用了国内最先进的探测仪器,最后一无所得,这连向拨款的财政部门都没法交待。”

    也有人附和省博物院来的专家。

    “那该怎么办啊?”

    台下不断有人窃窃私语。

    也有人发狠说:“不行的话,明天考古队每人发一个洛阳铲,咱们排队犁地,把这座山再一寸寸筛一遍,就是没有功劳,也算有苦劳了。”

    头发花白的老专家说:“你们年轻人回博物馆去,还可以该干啥干啥。可我们这个考古勘探队里,有一小半人都到了退休年龄。在退休之前,辛苦忙碌了近十年,这十年的辛苦,最后居然是一无所获。我们这些老家伙真不甘心呐!”

    “我有一个主意!”

    东洲博物馆的一个老专家发言。

    “老王馆长,你有什么好主意?”

    “与其说我们全体都扛着洛阳铲去排队犁地,一寸寸的筛。都不如再次去柿子山村里走访走访。”

    “柿子山村里,虽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但上年纪的老年人几乎都留守在村里。我们去找这些老人多聊聊天,说不定能走访出什么线索出来。”

    “也许一个不经意的走访谈话,就能找到柿子山汉墓的位置线索。”

    “王馆长,你说的这是个笨办法,不过死马当成活马医,没什么更好的选择,也只能是去试一试。说不定会有惊喜。我同意。”

    刘副馆长插话:“关于找线索这个事,我们在《东洲日报》、《晚报》、本地广播、电视台都做了悬赏征集线索活动。但至今,没有得到任何有效线索。”

    正说着,陈主任带着翟丹走进帐篷。

    “各位领导,打断一下。”

    陈主任一指翟丹。

    “这位小伙子来应征悬赏,他说有柿子山大墓的位置线索。”

    “哦——”

    帐篷里,所有人把目光都盯向翟丹。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