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但是现在他不会再为此而纠结。
观众是一定要去迎合的,尤其是经过勃二的舞台,李安更加确定,观众的喜好是你必须去考虑的。
就像梁山在访谈里问他的那句话,“你认为自己现在已经是一位职业钢琴演奏家了吗”
什么是职业钢琴演奏家
职业钢琴家只能存在于商业舞台。
商业舞台是由观众与演奏家一起构建的。
所以考虑观众的需求,是一名职业演奏家必须去关注的。
当然,这也并非职业演奏家只有迎合观众一条路可走。
高明的职业演奏家清楚在不同的曲目和不同的商业舞台之间进行灵活的调整。
像勃拉姆斯诞辰音乐会,这类带有纪念性的专题音乐会,就需要演奏家更多地还原、诠释作曲家本身。
纯粹的购票观众中有一部分是冲着勃拉姆斯来的,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听见勃拉姆斯,所以演奏家本身在其中的占比就会缩小。
李安当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些,这些都是他后来通过与大佬们的交流总结出来的。
只能说他运气还不错,误打误撞从解构勃拉姆斯的另一面打动了不少观众。
后来再听听当时的演出现场,李安觉得色彩稍显灰暗。
不过这种灰暗的色调正符合了祭奠的基调。
那么这次大剧院的演出,是一场大型音乐季活动的一环。
类似蓉城之夏音乐季,不过不同的是这次演出是在燕京,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
曲目也是一部充满逍遥自在喜悦感的贝式协奏曲。
迎合观众,迎合舞台,迎合音乐季的气氛,在这三者之下,李安作为一名职业演奏家的身份,需要做到的就是将贝多芬的标志性色彩贯穿全曲。
也就是他在一开始为这首作品定下的基调,强与弱的极致对话。
李安有把握能说服鹿特丹的带团指挥,无论对方是荷兰人还是英国人。
因为这么处理是能给保证舞台最大的安全保障。并且如果他与乐队能做到80%以上的合拍,那么舞台的上限还有可能再提升一个档次。
因为他有自信就在力度层次的表现上最大化满足指挥的需求。
说来这也得益于他一直对于手指控键的严格要求。
不能在一个瞬间做出极强到极弱的音量控制,还谈什么句子的处理。
处理什么啊
都知道在这首作品的演绎中需要注意主和弦造成的张力,可这张力和主和弦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主和弦,谁来弹都一样。
关键就在于主和弦的前后。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一个爱吃红烧肉的人,顿顿有荤腥,有一天给他端上一盆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他吃着感觉如何
好吃爱吃肯定的,但真有那么解馋吗
如果把这个人饿上五天,再给他一个馒头。
是馒头香还是红烧肉香
道理有相似之处,如果往一段音乐里塞满了荤腥,等到山珍海味上来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