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334章 治缅之法(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永宁宫内,傅少卿双手端呈着宣京府衙上报的结案文书跑入殿内,坐于榻前的楚耀伸手接过后,随意翻动阅览起来,起初还面色平静的他,在看完文书内容后不由得皱起了眉,“这吴氏好生歹毒,饮毒自尽倒是便宜她了。”

    随意将文书扔至一边后,楚耀如往常般翻阅起经过内阁审核过得奏疏折子。他每日要看的折子涉及的范围很广,今日也不例外,其中有建议军队改制的,也有关于地方官员的检举,更有为博他注意而刻意提出的奇思妙想。

    对于这一类言之无物的奏折楚耀的态度向来很随意,基本只是随意翻动几页就扔到一边了。内阁的辅政大臣们似乎也清楚楚耀的这个习惯,凡这一类务虚无实的折子都会有意地放在最前列,越是留在后边的折子则越偏务实。

    偏务实的奏折向来容易得到楚耀的青睐,对于这一类的折子他向来是认真看阅的。

    而今日这一类的折子基本都围绕着“治缅”这一主题,现缅国疆域已尽归大宣版图,如何处理缅族遗民,今后如何治缅这便成了现今朝廷的第一要务,其中有大臣提议将缅国疆土化为普通行省设三司而治的建议,更有人超前的提出了设立特别行省的概念,提倡以缅治缅。

    “啧啧……”看到这份提议将缅境设立为特别行省的奏折,楚耀有些惊艳的感慨起来,“常言道不能觑古人智慧,在如今这个时代便能提出特别行省的概念,着实是让人惊讶。白了我作为现代人或许只在眼见方面强于这个时代,若要论能力,恐怕也很难与一直生存在这时代的人们相较吧?”

    每每翻阅奏折楚耀都会惊叹于朝中大臣们的智慧,因此就算他是穿越而来的现代人,也从来不敢觑这个时代真正的精英。

    对于楚耀翻看奏折总会时不时的自语感叹的习惯,傅少卿及一众在御前伺候的奴婢们早已习以为常了,在傅少卿眼里,这正是楚耀的难得之处,身为子却能很坦然的认识到臣子强于自己的地方并加以学习,单是这份心胸与气度比之先帝就要强不少。

    对于如何治缅,楚耀其实在心里很早就有过想法了,虽觉着提出这设立特别行省的官员想法格外超前,但他并不打算用此法来治理缅地,硬要原因的话,是因为目前他觉着缅民未完全与中原人同化,他们从根上就未对华夏民族产生文化认同感,更何况两国间刚爆发了战争,从情感方面缅民就更难以认同华夏,如果此时执行让缅人治缅的方针,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前世乾隆平准之后划分而治就是个最直观的例子,如今在未同化缅民时盲目的让缅人治缅只会引起无休止的叛乱,这对于楚耀来是万不能接受的。

    因为为了稳妥起见,将缅地分为普通的行省或好几个省份治理才是最合适的方案。

    既要同化对方,那首先就得从制度上入手。

    在将缅地分为一个或几个行省治理时,不仅要将中原实施的三司制度传过去,更要让治理缅地的官员们传播中原的文化,同时让缅民与中原百姓互相生活结合,这才能得上同化。

    制度与文化的互相同化,继而再相互产生认同感,届时也就不会再有缅民这个概念了。

    这也是为什么楚耀直到今才对腐败的晋北官场进行整治的最大原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