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360章 印(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崇祯也不担心店家会坑他的金子,不这家店的诚信好不好,就冲他身后,站着一群如狼似虎,全副武装的战士,给店家十个胆他也不敢!

    店家仔细的称量了金砖,又麻利的写了一张收条,盖上印信。待字迹干透,才双手捧着,交于崇祯!

    店家:“这位爷,手工费共六十五块钱,您是现在交还是等收如意的时候在交?”

    崇祯:“现在给吧!等下看她们买了什么东西,一起结算便好!”

    店家服务态度很好,脸都快笑成了菊花,连声道谢:“多谢爷赏饭吃!”

    崇祯接过收条,瞄了一眼,就看到上面有个椭圆形的印信。

    “店家,这印怎么是圆的?不是方的?”

    店家:“这位爷,商户用的印信,大多都是如此形状的,只有以前的钱庄才能用方印。官府都有明文规定的!”

    王承恩见状,赶紧过来声道:“爷,印信自古都有规矩,称谓,大,制式,用料都极其讲究,不得违矩,否则都是重罪!”

    崇祯点点头,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他早都忘得一干二净。

    印章在华夏有着很久远的历史,印章起源于商代,在起初时大多数为铜印,而玉印则到了战国时期才出现的。印章最初只是个饶记号,并无严格的等级限制,但自秦代开始,子以玉为印,并称之为玺。汉代沿袭秦制,仍以玉为玺,规定皇帝、皇后以及诸侯王的用印,统称玺,而官吏及平民所用私印,只可称印,故汉代不仅有印玺之称,又影章”、“印信”等别称。

    东汉人卫宏在《汉旧仪》中记载,汉代皇帝有六玺,皆白玉螭虎纽,各有不同的用途:“皇帝行玺”用于封国,“皇帝之玺”赐诸侯王,“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子行玺”召大臣,“子之玺”册封外国,“子信玺”则用于事地鬼神。只是汉代帝陵尚未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因而皇帝玉玺的模样,至今难明究竟。不过,陕西咸阳北原韩家湾狼家沟出土过一枚“皇后之玺”玉玺印,以纯净无瑕的羊脂白玉琢刻而成,呈正方形,四边长均为2.8厘米,高2厘米,为目前所见汉代玉印中形体最大的一件。此印出土地点距刘邦、吕后所葬的长陵陵园仅1公里,所以常被认为是吕后玉玺,但从印文风格考察,其年代上限不会早于西汉文景时期。

    与此同时,汉代玉质的官印和私印出土较多。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广州南越王墓等均有玉玺出土,而陕西出土的汉印中,有印文为“王安国”、“王意”、“陈请士”、“陈乐成”等人名的玉质私印。从这些出土的玉印看,形制以正方形最多,印体较,边长一般在1.4~2厘米左右,但也有打破常规的,除了“皇后之玺”外,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玉印,边长为2.7厘米。由此可见,玉印的尺寸大跟拥有者官职、等级的高低是相匹配的。

    汉代玉印上部都呈盝顶形,印纽多作覆斗形,也有少量桥形纽或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