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始皇啊,你不是你爹亲儿子![直播]最新章节 > 正文 第29章 老朱家的留学生(二)

正文 第29章 老朱家的留学生(二)(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bsp;   蒲安配合地进行插播,展示了在鸟铳基础上改良了的木仓,远在菲律宾的红薯苗极其亩产情况,符合明朝生产力的成药方子,大船的建造法等等,以及一张世界地图。

    且不说朱元璋和朱棣如何作想,一直关注蒲安的粉丝们隐约感觉有些不对劲。

    “接到广了吗?可是……这些广子怎么有些奇怪啊?”

    “这怎么看都不像广,up就是为了配合Judy,搞出自己特有的直播风格。”

    “那up未免太难了吧?竟然真的找船的模型和建造法。”

    “等等,有些不对劲,就是为了配合粉丝,营造自己直播风格,up也不至于真的改良鸟铳啊!红薯苗、制船图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可鸟铳的改良却是需要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研究的,up并没有找出目前已有的木仓的制造法,而是真的在改良鸟铳!”

    【搜索哇叽文学q.yfwaji.com】提供的《始皇啊,你不是你爹亲儿子![直播]》第29章老朱家的留学生(二)

    这条评论并没有引起大家注意,很快就被其他粉丝的评论刷上去了。

    蒲安松了一口气,她还是不谨慎了点,本以为大家不会在意,没想到遇到懂行的了。

    请叫我朱棣而不是Judy:“怎么把《永乐大典》给你?”

    蒲安假装没看见这条信息,《永乐大典》,共有两万多卷,3.7亿字,三千多人修了五年,她要是指使朱棣在私信里进行复制粘贴,估计这位皇帝得累到腰肌劳损。

    她打算快速结束今天的直播。

    【明成祖朱棣无疑是一位文治武功都极其杰出的帝王,他一手稳住大明建国后的江山,缔造了永乐盛世,后人称永乐年间‘远迈汉唐’,郑和七下西洋,宣扬大明赫赫国威,使万朝来贺。

    朱棣并没有辜负他辛辛苦苦得来的皇位,史书工笔,有功有过,对生活在盛世里的百姓而言,他是一个好皇帝。】

    朱瞻基看了眼爷爷,爷爷只沉默不语。

    朱元璋看了眼老四,发现老四嘴角微翘,显然在得意。

    天幕上说老四文治武功,可看着面前二十来岁、年轻面嫩的四儿子,朱元璋怎么也看不出他厉害在哪儿。

    朱棣看到老爹的视线,打了个激灵:“爹,你放心,太子哥哥一定会平安康健的,儿子绝不会有二心。”

    说到太子,朱元璋提笔在天幕上的白板处书写:“医药之物,尔欲以何易之?”

    蒲安看到这句话,其实现代对古代的“援助”,更多的是为了加快他们自身的发展,因为据专家猜测推断,历史变化越多,出现的平行时空越多,直播间积累的“能量”就越大。

    所以他们其实不用什么东西来交换,蒲安也会把适合那个朝代的科学技术送过去,只是顺便捞点好处罢了。

    现在见朱元璋这么问,蒲安突然想到明朝初期的一个特色——

    【明朝初期,有人殉的传统,皇帝驾崩后,会要求所有妃嫔都殉葬,不仅是皇帝,藩王也是如此,王爷去世后,连王妃也得殉葬,这种残忍的制度直到明英宗朱祁镇驾崩时才废止。

    朱祁镇,大明绝无仅有的瓦剌留学生,他宠信宦官,被瓦剌俘虏,后又干了一系列骚操作,致使明朝国力重创,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不过在他去世之际,废止人殉,倒也算干了件好事。】

    朱元璋听到“殉葬”两个字,刚要妥协,不就是废除人殉嘛,大不了他降低规格,造俑人陪葬好了,为了标儿能长寿一些,就当废人殉是给子孙积德。

    紧接着,他却听到“瓦剌留学生”这个词。

    朱棣和孙儿朱瞻基面面相觑,他们在消化刚刚听到的东西。

    被瓦剌俘虏?什么叫被瓦剌俘虏,朱棣只知道怎么俘虏瓦剌。

    听天幕意思,这个被瓦剌俘虏的竟然还是个皇帝!简直奇耻大辱!

    “这个朱祁镇是什么人?”

    朱元璋和朱棣不约而同,一脸问号。

    祁字这个辈分……好像是朱棣的重孙子啊!

    朱元璋虎目瞪向老四,你养的好重孙!

    朱棣虎目瞪向朱瞻基,你养的好儿子!

    不仅皇室在为此事震惊,朝臣们也不敢置信,哪朝哪代皇帝会被异族俘虏?哦,对了,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俘虏过。

    可那是“怂”朝,我大明岂会有如此之耻?

    洪武与永乐两朝,所有人都仰着脖子,仔细听天幕接下来的话,却听见蒲安说——

    “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下一期我们来聊一聊,大明战神朱祁镇!”

    所有人:……

    摔,回来,给我讲清楚!那个瓦剌留学生倒底是怎么回事?

    朱棣看着天幕消失在天上,却变成小方块,出现在他面前。

    蒲安这么着急下播,就是遵照组织上的指示,留出时间,让朱棣把《永乐大典》都传送过来。

    听清楚所谓复制粘贴是什么,朱棣看着命人送来的《永乐大典》沉思,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书多到能淹死人,要不是他为了受孙儿成亲时的跪拜,开了大殿,这么多书,能把房子填满。

    蒲安也发愁,她总不能真叫朱棣来干这活吧?听朱棣说,他那边是永乐十五年,朱棣都是六十多岁的老爷爷了。

    最后还是朱棣这个封建时期的帝王想了个办法。

    “朕叫宫人来行此事,他们虽看不见天幕,但只是将书举起,天幕就能将字迹吸纳进去,想必不是难事。”

    宫人们在今天收到了一个古怪的命令,每人抱着一大堆书,轮流到皇爷爷跟前,一张张翻页。

    整整两万多卷书啊!

    这场直播,蒲安连续进行了半个多月,这段时间,直播间就没停过。

    朱棣自从得知《永乐大典》因火灾而失传,就开始琢磨用石碑刻下这本百科全书,这肯定是一项艰难且耗费颇多的工程,那个蒲姑娘还说了,倭国时常在海边作乱,久而久之竞成了倭祸。

    朱棣为难,他是先刻《永乐大典》,还是先灭倭国?

    【搜索哇叽文学q.yfwaji.com】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