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忆乡愁最新章节 > 正文 第41章 崔奶奶老了

正文 第41章 崔奶奶老了(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41,崔奶奶老了

    这几天在拴柱家呆的时间多,瞅见崔奶奶早晨拄着拐杖在门前晒太阳,中午在凉棚下打盹,晚上吃过饭早早就睡在床上。

    我从外边回来进了拴柱家院子,那棵老槐树下架着一个竹躺椅,旁边地上放一个粗瓷碗,几只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围着茶碗蹦蹦跳跳,像是口渴了,想喝水,那只老猫突然窜过来,麻雀惊飞了。我看得有趣,站在墙拐角悄悄看着,不一会儿,麻雀看老猫又蒙着头打瞌睡,,有一只小家雀,又突然从村上跳下来,跳上茶缸歪头去喝里面的水,老猫发现了异常,又懒洋洋的站起来,扭过头盯着看,却不再扑咬,崔奶奶好像很欣慰这一点,喜欢自己的猫有了善性,用枯燥瘦弱的手抚摸着老猫。几只小家雀好像看懂了老人和老猫的脾气,既不怕狗,也不怕老人,在院地里跳来跳去的觅食,我从拐角走了出来,几只麻雀飞上树喳喳叫起来,好像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提出抗议。

    这个崔奶奶早年孤寡,一个人过着孤苦伶仃的日子。看她无儿无女,日子过得太恓惶可怜,我妈把她接到我们家里,照顾她的生活。后来我父亲去世了,我们兄弟几个都在外工作,家里只剩下了老母亲和这个崔奶奶,我们就想把母亲接到城里,在我们身边就近照顾。当时我妈妈怎么都不离开这个地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崔奶奶谁来看顾。拴柱的奶奶张刘氏知道这件事后,主动过来把崔奶奶接到了她们家。她和我妈—样,都是吃斋念佛的居士,认为照顾和赡养老人是善行,尤其是赡养孤寡老人是功德。

    拴柱的奶奶大多时间在念经。

    拴柱的妈秋子总是在那里不停地忙乎,一天三顿饭要做,锅碗瓢盆要洗,院子要收拾,其实地已经很干净了,屋里的家具,桌面呀,窗台呀,擦得起了光亮。再挤出一点时间就陪着她婆婆念经。

    我们几个和拴柱聊天,这是我单独和拴柱聊天的时候。他妈妈秋子和他奶奶张刘氏,有时也和我磕叨几句,说村上的人,聊村上的事,也还真有些异人怪事。

    秋子对我说:在这个村上我和你妈走的近,你妈这辈子跟着你们进了城也算是享福了,你们家里样样都好,但是你妈有一个未了的心愿,生了你们的弟兄好几个,就是没有生个姑娘。她经常看着别人家儿女双全,羡慕的对我说:你有两个闺女,平常过日子闺女帮着你打扫卫生,做饭洗锅,喂猪喂鸡,家务活有几个人干多轻松,即使闺女出嫁了也可以在这一天回家看看父母,看到别人家的闺女提着东西回娘家来,你妈特别羡慕,直到前几年离开村庄到你们城里的时候还给我说,想领养一个闺女,老了也有人给她说说话儿,病了也有人伺候在炕前。她对我说完这事叹了口气,唉,人世间的事,自古难全啊!

    张刘氏又给我讲起了崔奶奶的事。

    崔奶奶快90岁了,年轻的时候也长得漂亮,很要强,可再强也强不过命啊!他丈夫早早的死了,亲朋好友劝她再嫁,一开始还有点扭扭捏捏的不同意,要为丈夫守寡,可是等她想通的时候,祸不单行,儿子也她前面走了,人世间的悲剧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时候有人就传出她克男人的荒诞不经的说法,落后的农村,人们大多相信这些不好的东西,再也没有男人敢娶她,日子久了,女人也就死心了,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过了大半辈子。

    她从一个姑娘熬成媳妇,媳妇还没有熬成婆婆就老了,现在成了村里最高寿的老人。她头发快掉光了,鹤首鸡皮,嘴里也没有牙,看她并没有吃东西,但一直嚅嚅蠕动着,我想那是嘴里空了的缘故。她现在活愚了,见了人大多不认识,也记不起过去的事,基本上不和人说话交流,别人也没有话要和她说。她身边依偎着一个老花猫,她用手经常轻轻的抚摸着老花猫,偶尔张着嘴对着花猫的耳朵嘀嘀咕咕一阵子,可是谁也听不清楚她说啥,更不懂得她表达什么,因为她干枯的脸上看不出情绪和表情。猫打盹了,她也开始打盹,她好像大部分时间不活在这个世上。

    人上60岁半个身子埋到土里了,她这是脖子以下都已经埋到土里面了,或许在打盹里等待着死亡慢慢到来?

    说到崔奶奶高寿,也说村里的刘老德高望重,说蛇狼精明,佘如心太怪,还有其它秩事,张刘氏和秋子信佛,她们有自己的世界观,对人对事的评价都离不开善恶,因缘,德性,来世,回报,听着倒也有趣。

    拴柱的奶奶张刘氏和他妈秋子,总是劝人要善良,多行好事。她跟我这样说,给村里的人也是这样讲。你看你妈过去收留了崔奶奶,周剂孤寡老人,你们一家几个娃娃都有出息,上学的工作的都进了城,你妈呀现在跟着你们进了城享福,这都是积德的缘故。后来我们赡养崔奶奶,也是有福报的,过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