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唐诗宋词漫话最新章节 > 正文 第144章 莽山记

正文 第144章 莽山记(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莽山记

    ——读苏轼《题西林壁》有感

    @丙叔佩史

    群山莽莽石峥嵘,

    树影斑驳草菲微。

    雾锁峰峦灵气浅,

    鹤唳云端逸兴飞。

    崖畔苔痕露翠色,

    涧底泉响漱清辉。

    大美自然藏奥秘,

    人间罕觏待揭秘。

    赏析

    《莽山记》这首七言律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壮阔且略带神秘气息的自然景观画卷,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界奇异美景的由衷赞叹与向往之情。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解析与艺术特色赏析:

    1. “群山莽莽石峥嵘,树影斑驳草菲微。”

    这一联运用排比手法将群山连绵起伏、险峻雄伟的形态特征呈现得淋漓尽致。用“莽莽”来形容山脉规模宏大壮观;“石峥嵘”则暗示其山体坚硬挺拔、错落有致。随后通过“树影斑驳”与“草菲微”的对照描写,展现出了生态环境虽相对贫瘠,但仍有少许植物顽强生存于其间,透露出勃勃生机。这一组词语搭配既勾勒出大自然固有的粗犷野性之美,也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

    2. “雾锁峰峦灵气浅,鹤唳云端逸兴飞。”

    颔联中“雾锁”二字极为精妙,形象地再现了浓密云雾缭绕于山巅之上、弥漫整个山谷的场景。在这里,“锁”字赋予云雾动态感,仿佛自然力量将山岭牢牢包裹住一般。紧接着以“灵气浅”描述雾气朦胧中透出的淡淡仙气,增添几分空灵韵味。而后,“鹤唳云端”用典故寄托了人们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逸兴”一词则点明了人物心境,体现出逍遥自在的心态。两者结合,形成了令人神往的空中仙境画面。

    3. “崖畔苔痕露翠色,涧底泉响漱清辉。”

    颈联中选取了两个典型细节来体现山间幽静之美:一是岩石缝隙间生长出来的绿色苔藓,二是山涧中流淌的清澈泉水。前者预示着即便在严峻环境下亦能显现生命奇迹;后者则以其轻灵悠扬之音洗涤灵魂、净化心灵。二者相互衬托,形成一幅动静结合、和谐共生的山水画卷。尤其是“露翠色”与“漱清辉”的搭配,更添几分清新雅致之意,令人赏心悦目。

    4. “大美自然藏奥秘,人间罕觏待揭秘。”

    尾联是对前面景致综合概括与提炼升华。通过直接表达方式赞美大自然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特点,并寄寓了探索未知领域、揭开自然面纱的美好愿望。此句不仅总结了全诗主旨,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空间。整个诗句通读下来,既有磅礴大气之势,又有细腻柔美之处,充分展示出中国古典文学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魅力。

    《莽山记》通过娴熟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精心构筑了一幅幅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山水画面。全诗语调平缓却不乏力度,遣词造句考究而含蓄,富含哲学意味。通过山、水、云、石、木、禽、泉等元素交织穿插,构建出层次分明、构图严谨的整体布局。这些都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创造力。

    总之,《莽山记》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情愫、精湛的表现形式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读者,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直观描摹,更深层次地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启示人们保护生态、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快速变迁背景下,重温此类佳作,有助于唤醒大众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p>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