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雪的花朵连成一片,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素裹的华裳,整个环境美不胜收,令人陶醉其中。正因如此,先辈们才将此地命名为“芦沟”,并世世代代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芦沟河不仅见证了村落的发展历程,更是山东第四大河流——沭河的源头所在。自我们这儿起始,清澈的河水一路向西奔腾而去,穿越莒县,最终经由临沂注入辽阔的大海。
我们这里以前有这样的一句话流传:“金古山银芦沟,青山崖的好石头”。古山村和我们村相邻,属于石场乡。我一直觉得古山应该是“谷山”,打下的谷子能堆成山了,这样才能符合古语里“金谷山”的解释嘛。“银芦沟”应该说我们村的好地多,不愁吃不饱肚子吧?民以食为天,能冠以金银之美称,至少说明我们的先祖在选村址的时候,这里是很适合人们居住的 。我们村原来属于杜家沟乡,后来撤并到了街头镇。现在的说法很浪漫:我们这里是街头的“小西藏”,五莲的“小苏杭”。只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说法,从理想照进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所居住的村庄如今已被那庞大的石木子水库紧紧环绕着。这石木子水库乃是一座规模中等的水利工程,其常年蓄水量高达 1200 万立方米之多!辽阔的水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波光粼粼、碧绿清澈,微风拂过之时,水波轻轻荡漾开来,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水中的鱼儿欢快地游弋着,时而跃出水面,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虾儿们则在水底穿梭自如,灵活地躲避着天敌的追捕;各种水禽也在这片水域中尽情嬉戏玩耍,它们或振翅高飞,或悠闲地浮于水面之上,给原本宁静的湖面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
虽说名为石木子水库,但实际上它占据了我们村落相当大一部分土地资源呢!而且啊,这些被淹没的可都是原先那些地势平坦且土壤肥沃的良田呐!自从此处修建了这座水库之后,大量优质的耕地都被无情地淹没在了水下,导致村里田地的收成相较于以往可谓是大打折扣,村民们的收入自然也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啦。
由于水库的兴建,原本靠近河岸居住的部分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了自己世代生活的家园。他们在距离村庄南面约二里路远的地方寻得了一块新的安身之所,并将此地命名为“南沟”。尽管这里没有什么响亮的名号,但对于那些被迫迁徙的人们来说,却已然成为了他们新的家。
如此一来,下芦沟村便形成了一大一小两个村落相互依存的独特格局。当你站立在村委会所在之处时,只需稍稍抬眼望去,便能清晰地看到那气势恢宏的石木子水库。而若是信步走到村子的西头,整个水库的壮丽景致更是能够毫无保留地映入你的眼帘。隔着宽阔的水面向南眺望,可以瞧见一座名叫唐山的山峰。此山虽然海拔不算特别高,但其山顶却是出奇地平坦,乍一看去似乎并没有太多引人注目的地方。然而,每当提及那座唐山时,村中的那些饱经沧桑、上了年纪的老人们总会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他们颤巍巍地讲述着,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这座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平凡无奇的唐山,实际上却是一处至关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啊!这里曾经历过无数次惊心动魄、惨烈无比的争夺战。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浸染,每一块石头都见证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据说,原本这座山并非像如今这般平坦如砥。它有着高耸入云的山峰和险峻陡峭的山势。然而,在那场残酷的战争中,敌人的炮火一轮接着一轮地轰炸着这片土地,一次次猛烈的炮击和轮番的轰炸,硬生生地将那巍峨的山头给削去了,最终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平缓模样。
在村子里,每当人们聚集在一起热烈讨论这段往事时,便会有人提到在唐山上立着一块庄严肃穆的纪念碑。那块碑上密密麻麻地镌刻着许多英勇牺牲的军人的名字。虽然我本人未曾亲眼目睹这块纪念碑,但那些亲人们亲口所述的情景却始终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深处。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母亲总是郑重其事地告诫家中的孩子们千万不要轻易登上唐山。她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