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1章 掩埋的真相(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吃着许久未曾吃过的汤面,蒋小周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

    清晨那碗凉了的豆浆,和几根软塌塌的油条,都未曾唤醒她关于童年味道的记忆。

    此刻却是萦绕着蒋小周的心头。

    面条滋味一般,但它的特殊点是,成人一根手指大小的面皮在锅中煮到变小。

    其余的早已化为汤汁中的一部分,令汤变得格外浓稠,软烂失去筋道的面皮入口即化。

    至于臊子里则是些煮到筷子一碰就烂的土豆条、还有煮到口感绵软的白菜、以及几乎全部消失在汤里只剩几根蜷缩的皮的西红柿,组成的。

    整体虽然可以说是咸香咸香的,但终究让蒋小周想起来了以前在某音上刷到某国的食物:糊糊。

    又一想到这毕竟是七十多九十多嘴里没几颗牙的老人吃的食物。

    蒋小周便沉默地吸溜着面皮。

    难怪她总是那么贪吃,原来是打小就没吃过好东西啊。

    亏她小时候还觉得姥姥家的面食香。

    不过又想到她爹妈做的菜,于是也释怀了。

    印象中蒋小周其实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过母亲做的食物,二十多年应该有了。

    所以她并不知道母亲厨艺如何。

    至于父亲,父亲下岗在家没办法。

    于是家里的一日三餐,就基本上交给了那个从没做过饭的男人。

    母亲则是上班忙碌,要么是选择要么吃姥姥家的“老人饭”。

    要么是吃父亲做的“没熟的饼、烧焦的菜、还夹着各式各样的头发”的黑暗料理。

    这样一来二去的,姥姥家自然就成了蒋小周记忆里最好吃的地方。

    其实也不然,比姥姥家更好吃的应该是大爷张宝来家。

    明明对方是父亲同母异父的哥哥。

    蒋小周其实也不明白为什么喊他叫大爷,喊他媳妇叫大妈。

    但家里长辈让这么喊她就这么喊了。

    大爷有的一身好厨艺,年轻时候做过厨子,后来随着改革开放跑去了建筑行业。

    最终倒也让他混了个门道出来。

    大妈刘翠翠则是从小就被家人送出去的。

    明明家里还有其他女婴在,偏偏送出来的是刘翠翠。

    后来知道身世的催催只在她亲妈去世的时候回去看了眼,就和原生家庭再没了联系。

    但刘翠翠的那一手厨艺也是相当了得。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后来张宝来不再下厨后,刘翠翠做饭时总抠抠搜搜的舍不得放肉和油。

    蒋小周觉得第二好吃的地方是奶奶文志英家。

    无论是逢年过节做的硬货,还是平时的家常。

    比姥姥还大个七八岁的奶奶吃的饭菜仍旧重油重盐,和吃的寡淡又单一的姥姥家完全不同。

    除去逢年过节时候的大鱼大肉,奶奶家平常的饭菜也都是好吃好喝的。

    但让蒋小周记忆最深的还是每年过年时,奶奶家做的腌菜堪称一绝。

    腌的油汪汪的油黄瓜一口下去,咸香中夹杂了一丝甜意。

    保持了黄瓜本身的脆爽,丝毫没有变得软烂。

    还有腌的蒜茄子,虽然咸但却不齁。

    茄子切成一片一片的但没有切到底,中间塞满了蒜末。

    一口下去蒜香混合着茄香,茄皮的韧性还在,吃起来并非完全的绵软。

    无论是弄油黄瓜,还是做蒜茄子,奶奶都舍得放料。

    毕竟一大坛子的油黄瓜所用到的油和糖,在那个年代还是很金贵的。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