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每日医案最新章节 > 正文 八百三十六章中医药调理复视(结核性脑膜炎并发动眼神经麻痹)

正文 八百三十六章中医药调理复视(结核性脑膜炎并发动眼神经麻痹)(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复视结核性脑膜炎并发动眼神经麻痹)

    [病案]李某,男,10岁,因\"剧烈头痛伴发热、呕吐8天\"于1963年12月25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8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头痛,呈持续性,伴发热,体温波动在38.5-39.2c之间,同时出现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家长曾给予退热药物处理,症状未见明显缓解,遂来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体温38.8c,脉搏102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90\/60h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脑脊液检查显示压力增高,外观微浑,蛋白定量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涂片找到抗酸杆菌。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治疗经过入院后立即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用药,同时辅以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地塞米松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初期患儿头痛、呕吐症状有所缓解,体温逐渐下降。

    入院第5周,患儿出现左侧眼睑下垂,睑裂变小,左侧瞳孔直径约5,较右侧瞳孔(直径约3)明显增大,对光反应迟钝。主诉视物重影,眼球运动受限,尤其向上、向内、向下运动障碍。经眼科会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并发左侧动眼神经麻痹。考虑为结核性脑膜炎累及动眼神经所致。

    针对动眼神经麻痹,在继续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

    [治则]祛风通络活血。

    [取穴]风池、睛明、阳白、丝竹空、合谷、太冲单侧取穴),补法,留针30分钟下同)。隔日一次,一周后上睑下垂现象减轻,眼球向各方运动已较前显着灵活,主觉复视明显好转。第二次取穴丝汁空{透鱼腰)、瞳子髎、四白、合谷、足三里。二周后眼球活动恢复正常,复视现象消失,瞳孔对称,对光反射灵活。第三次取穴,睛明、鱼腰、四白、瞳子髎、合谷、肾俞、三阴交、太溪。三周后,上睑下垂理象逐渐消失。1964年4月复查,眼部检查已正常。

    [评析]本病之成因,主要源于火热之邪与肝风内动。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若情志不调或外感热邪,易致肝郁化火,火热上扰,引动肝风。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加之火热耗伤津血,导致眼络失于濡养,气血运行不畅,络脉受阻,故而出现眼动障碍,视物重影,即所谓“复视”之症。

    治疗此病,当以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为要。针灸取穴,首选风池、四白、三阴交诸穴。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之穴,位于项后,具有祛风清热、通络止痛之效,可平息肝风,缓解眼目不适。四白为足阳明胃经之穴,位于面部,能疏通局部气血,改善眼络阻滞,促进目睛转动。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穴,位于小腿内侧,具有健脾益气、养血活血之功,可调和气血,滋养眼络。

    通过针刺此三穴,风邪得除,气血得以调和,络脉恢复通畅,目睛转动自如,复视之症自可痊愈。此外,治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