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都市小说 > 典藏华夏:我打造节目,对话古今最新章节 > 正文 335: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正文 335: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最后当然这些鱼,也都死光光了。

    通过这件事,朱元璋想到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刘伯温肯定不会平白无故地送给他鱼的,既然给他鱼了,当然是有特别的意义了。

    但是,到底是什么意义,朱元璋一时半会是没有想清楚的。

    直到17年后,他的儿子差不多都成人了,这个时候朱元璋才猛然的发现,自己的这些儿子,都留在自己身边,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呀。

    这不是和刘伯温送给自己的一筐鱼一样吗,把他们留在身边终究是个祸害呀。

    若是他们斗起来,后果是不是和鱼一样呢?

    如今边患还未平,为了儿子们的安全,也是为了大汉江山的安全,还是把儿子给封到各个地方,让他们去镇守边疆吧。

    这就是朱元璋在刘伯温的一筐鱼里,体悟到的深层次的意思。

    当然了事实上朱元璋分封自己的儿子,到边疆绝不是刘伯温和这筐鱼的事情,而是汉朝刘邦的原因导致的。

    朱元璋和刘邦的经历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从社会底层当上的皇帝。

    所以。

    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他采取的很多措施,都是照搬的刘邦的经验。

    刘邦当皇帝的时候,就让自己的儿子到各地去当王,最后汉朝延续了400年的时间。

    对于朱元璋来说,一个王朝能够延续四百年,已经是足够他满意的了,所以,他也是采取刘邦的办法,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各个地方,去当诸侯王了。

    而。

    刘伯温,纵然有张良之才,魏征之心,辅佐朱元璋15年,但最终却酿成三大悲剧。

    公元1365年六月,朱元璋派猛将朱亮祖南下,并且命浙东守将胡深协助朱亮祖共同攻打陈友定。

    胡深是浙江龙泉人,早年投奔朱元璋,他镇守浙东5年,多次帮朱元璋击退张士诚,朱元璋曾称赞胡深为“浙东一障,吾方赖之”。

    可见。

    朱元璋对胡深颇为看重。

    朱亮祖和胡深二人强强联手,连续占领崇安、建阳两座重镇。

    朱亮祖见陈友定如此不堪一击,渐生骄奢之心,打算率军深入敌境,一举消灭陈友定。

    胡深觉得不可孤军深入,力劝未果,只得服从命令,不料,在建宁之战中,胡深在黑夜里中了陈友定的埋伏,死在了陈友定的刀下。

    将军战死沙场,本也不稀奇,但稀奇的是,远在南京的刘伯温竟然提前算到了。

    《明史纪事本末·卷六》记载:

    先是日中有一黑子,刘基奏曰:“东南当失一大将。”至是,(胡)深果败没。(胡)深有文武才,守处州五年,威惠甚著。太祖闻报,痛惜之,遣使赐祭,追封缙云郡伯。

    意思是。

    半天前,刘伯温(刘基)看到太阳上有一个黑点,他立即对朱元璋说:“东南方向,将会失去一员大将。”

    果然当天夜里胡深战死了。

    蔡元培曾评价刘伯温:“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

    在后人心目中,刘伯温有经天纬地之才,坊间关于刘伯温的传闻,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历史上的刘伯温,到底如何呢?

    这刘伯温,乃是

    这刘伯温,乃是江左纵奇才,三次辞元廷。

    根据《明史·刘基传》记载: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

    曾祖濠,仕宋为翰林掌书。

    刘伯温,本名刘基,字伯温,浙**田人。

    后人常称之为刘伯温。

    刘基的曾祖父名叫刘濠,曾担任南宋时期的翰林掌书一职。

    刘基的祖父、父亲都曾在元朝为官,也就是说,刘基其实是古代士大夫家族出身。

    众所周知,朱元璋麾下众多将领大多是出身草莽,刘基和他们是不同的。不同的出身,也就意味着思维方式的不同,这对刘基的影响颇大,下面还会讲到这个问题。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基自幼聪明绝人,凡天文、兵法、性理诸书,过目洞识其要。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基从小就聪明绝顶,天文、地理、兵法、文学无所不通,毫无疑问是个天才。

    当然。

    像刘基这样的天才,年轻时也证明过自己。

    公元1333年(元惠宗元统元年),刘基进京赶考,一举考中进士。

    元朝对汉人的进士录取率很低,刘基考中进士时才23岁,足见其有“大才”。

    但很不幸,刘基在元朝的仕途生涯非常坎坷,因为他曾三度辞官。

    刘基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高安县丞,他在高安县丞任上还算清廉,不过,因为对上司不满,不久便辞职了。

    后来他又被重新推举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因为弹劾一位御史,遭到报复,他索性再度辞官。

    如果说,刘基的前两次辞官,都是性格原因的话,那么第三次,这有些“避世”的味道。

    元朝末年,韩山童、张士诚、徐寿辉等人纷纷起义,但第一个扯反旗对抗元朝的人,其实是浙东的方国珍。

    而在方国珍起义的时候,刘伯温其实是站在元朝这边的。

    《明史·刘基传》记载:

    方国珍起海上,掠郡县,有司不能制。

    行省复辟基为元帅府都事……

    遂诏抚国珍,授以官,而责基擅威福,羁管绍兴,方氏遂愈横……

    基遂弃官还青田。

    方国珍起义的时候,刘基迅速被元朝起复,担任元帅府都事。

    当时,元朝有意招降方国珍,刘基认为方国珍是乱臣贼子,应当剿灭。

    不过后来上司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坚决实行招安,刘基一气之下,第三次辞官归乡,从此再不问世事。.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