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阿根廷帝国崛起最新章节 > 正文 第340章 欧洲合作和驻法大使

正文 第340章 欧洲合作和驻法大使(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忠诚度一直非常高。

    现在阿根廷国内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较快,社会民生不断改善,同根同源市场统一,对西欧国家来说,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有了前期美金开道,科恩财团的公司也越来越有钱,招纳了越来越多的人才,而且随着地位的提升,很多家族和公司愿意直接建立合作关系,关系网也终于打开了。

    欧洲的复兴还在继续,战争的创伤还需要时间去抹平,牺牲了一代人的欧洲,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确实还是在向前发展的,这个时代堪称工人的黄金时代,国家资本主义,国营体系,社会福利都在进步。

    经过二战这一轮大洗牌后,这些西欧强国掉队了,德法和解,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未来欧洲央行,欧洲议会,这些机构的成立,到最终版的欧盟成立,都表明欧洲国家除了苏联和俄罗斯,基本上不存在单独国家成为世界一极的可能性了。

    身为五常的英国和法国,马上是西欧第一经济大国的联邦德国,都在报团取暖,法国的农业现在也不能完全满足整个欧洲的需要,其他只能依靠美国和其他农业大国,有卡脖子的风险。

    阿根廷在欧洲最重要的五个大国合作,英国,联邦德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除了联邦德国和英国外,法国的重要性是最高。

    现任驻法大使由圣赫塞亲自挑选任命,安德烈斯·德拉斯,本土阿根廷人,西班牙裔和法裔后代,拥有八分之一法兰西血统,曾担任巴伦银行巴黎分部负责人,后转为普拉里国际欧洲分部负责人,在香榭丽舍大道任职期间,与科恩系,拉潘帕系,布兰卡系三大体系人员交流的很好。

    目前很多阿根廷一天欧洲国家的大使出自这三大体系,是科恩内阁重要的人才库。

    德拉斯以前不仅出现在巴黎,还经常前往纽约,伦敦,柏林,罗马,马德里等一大批城市出差,具备出色的业务能力。

    在他的带领下,普拉里国际银行欧洲分部作为科恩财团的备份银行,实现了2年100倍的增长,直接超过了巴伦银行的欧洲业务。

    德拉斯牵头为拉潘帕省获得了1笔3000万美金和1笔7000万美金的贷款,以出色的银行业务获得圣赫塞的肯定。

    “德拉斯是天生的外交家,是个语言天才,有一副俊俏的面貌,他曾用30秒就让我决定任命他成为巴伦银行的萨尔塔省分行行长。”

    “他在一年内就让巴伦银行的支行开遍了整个萨尔塔省,在此之前,巴伦银行在萨尔塔省几乎没有业务。”

    “我当时想,得给这家伙点颜色看看,于是直接让他去开拓巴伦银行巴黎分部,没想到这小子又搞成了,这样的人才应该用到最艰苦的岗位,于是他又担任普拉里国际欧洲分部负责人,又让他搞得非常成功,而且在巴黎,这家伙非常有名,据说与很多有名的寡妇都有桃色新闻。”

    接连薅了几次羊毛,圣赫塞业务忙,也就没有继续,不过他仍然十分得意这次人才挖掘。

    “60年11月的某一天,时间已经不记得了,他回布宜诺斯艾利斯参加述职,准备去环游世界,银行业已经引不起他的任何兴趣,而我那时候已经准备任命他担任新成立不久的阿根廷工业信贷银行一把手,因为他确实在银行业干的非常出色,是我见过最会干银行的年轻人。”

    “他对我说,总理先生,也许我并不适合做银行,银行业已经没有任何兴趣,不管是欧洲的银行业还是华尔街,他们就是吸血鬼……,他停顿了一下,我知道他的意思,其实巴伦银行和普拉里国际银行也一样。”

    “他写的那份述职报告非常有价值,被我列为当年内阁必读报告,阿根廷银行业因此少走了几年弯路。”

    “驻法国大使正需要人选,让我非常头疼,于是问他有没有兴趣,然后他就去了法国出任大使,事实证明,这家伙确实非常出色。”

    “他是我任命的第一位驻法大使,重要性要高过其余欧洲国家,柏林属于苏联人美国人,那时候的巴黎就是欧洲的中心,伦敦成为美国人和苏联人的角斗场,也只有巴黎才是最后的净土,戴高乐正在解决阿尔及利亚问题。”

    圣赫塞曾在后世对德拉斯大使进行评价,那时候德拉斯已经出任阿根廷外交部长,在国际上为阿根廷获取利益。

    在巴黎:法、阿谈判开始,开始阿尔及利亚独立问题进行谈判和投票。

    59年底,阿尔及利亚已经有全国五分之四的领土,为全国的独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法国当局进一步强化军事行动,法军增加到80多万人,戴高乐从南洋地区请来了游击战争的大师做战术,而且采取了分割措施,学习英国佬的措施,分而治之,把阿尔及利亚分成三个部分,东部,西部和南部,分别成立三个国家,撒哈拉地区的主权不得到成立。

    同时戴高乐得到了很多秘密情报,争取到了苏联人的支持,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扶持当地代理人,重新考虑阿尔及利亚法裔们的利益,真诚的向英国人学习搅屎棍战略。

    在大军增加后,法国人没有急于开始战争,开始了针对当地的改革,把军费换成了当地人的物资,释放没有参与的人。

    取得农民支持,扭转了战争失败的措施,报纸上也开始疯狂宣传一家人不打架,法国人不打法国人之类的,戴高乐政权准备彻底全面承认阿尔及利亚人自动获得法国国籍。

    戴高乐还在法国本土公开宣布阿尔及利亚的重要性,声称阿尔及利亚是法兰西的省份,也是法兰西民族重新崛起的最后一块拼图,就如同德意志民族的普鲁士一样重要。

    “法国不能失去阿尔及利亚,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阿尔及利亚兄弟都是法国人,我们不能失去这些兄弟,阿尔及尔是我去过除巴黎外最美丽的城市。”

    戴高乐的这句话在巴黎被广泛流传,重新引导了舆论,法国人开始重新思考阿尔及利亚的利益问题,一千万新法国人也是可以考虑的。

    这样的极端转变,是圣赫塞没有想到的,戴高乐虽然是法国人的英雄,但特有的法兰西权贵的傲慢与偏见,无不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展现出来。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缓兵之计。

    从后世的眼光来看,阿尔及利亚的重要性就如同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失去了这块拼图,法国人已经很难与上三常对抗,只能与联邦德国联合变身欧盟,才能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这短短的5年,似乎葬送了这个欧洲陆权大国的未来,因为人口生育率问题,变成了黑法国。

    在圣赫塞看来,法国或许保不住整个阿尔及利亚,但保留一部分领土还是存在可能的,除非前几年能给予当地族群和法裔族群同等的政治权利,争取大多数当地温和派的支持,从根本上瓦解反抗力量。

    这件事本来就是戴高乐从失信于阿尔及利亚人开始的,前几年法国的混乱也加剧了这种情况。

    法军的表现完全称得上是失败,一味的蛮干导致阿尔及利亚局势恶化不说,还使法国政府失去了政治斡旋解决问题的余地。

    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通过几个复兴计划完成了设备更新,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人民生活逐渐富裕,早在54年,科恩财团就在巴黎落下了蓝云纺织法国分公司,做起了服装代工生意。

    法国是欧洲目前唯一公开和美利坚唱反调的大国。

    同时法国也是科恩内阁的重要攻略对象,在巴黎,科恩财团在这里布局了普拉里国际银行,巴伦银行两个重要银行,重要公司如三海造船,南方石油,拉普拉塔钢铁,布兰卡钢铁均设立地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